雜阿含經》 卷48 第127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山谷精舍。

爾時,尊者阿難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句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句法經。」

爾時,尊者阿難即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諸比丘!是名四句法經。」

爾時,有一異婆羅門,去尊者阿難不遠,為諸年少婆羅門受誦經。時,彼婆羅門作是念:「若沙門阿難所說偈,於我所說經,便是非人所說。」

時,彼婆羅門即往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沙門阿難所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如是等所說,則是非人語,非為人語。」

佛告婆羅門:「如是,如是,婆羅門!是非人語,非為人語也。時,有拘迦尼天女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我時答言:『如是,如是,如天女所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是故,婆羅門!當知此所說偈,是非人所說,非是人所說也。」

佛說此經已,彼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足而去。

[校勘]

「法經」,宋、元、明、聖四本作「經法」。

「面」,宋、元、明三本作「而」。

「是」,聖本作「我」。

[註解]

若沙門阿難所說偈,於我所說經,便是非人所說:出家的修行人阿難所說的這個偈頌、向我所說的經,難道是更高層次的眾生說的(不是一般人類能說的)。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如此偈義,義味深遠,非是人作,必是非人之所宣說,當往問佛」。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不是佛,也能說佛法。然而佛滅後,是否為佛法,應以「四依法」及「四大教法」作驗證

由本經可知,只要是符合正法、律的,不管是否為佛親口所說,都會被佛認可為佛法。因為「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雜阿含經》卷30第854經》)

不過,很不幸地,這也容易被附佛外道曲解,說「佛未說的法,如林中樹葉那麼多;已說之法,只如手上的葉子那麼少」(《雜阿含經》卷15第404經》)所以他就隨便亂說自己說的也是「佛未說的佛法」。

佛世時,我們還可以如本經中的婆羅門,隨時往詣佛所,有問題馬上問;然而當今佛已入滅,所以我們就必須以四大教法,謹慎驗證對方所說的是否為佛法,還是只是唬人的。

「四大教法」,在《長阿含經》卷三第2經遊行經,說得非常清楚,大意如下:

「不管是誰來告訴你:『這個法,是我從(1)佛、(2)和合眾僧、多聞耆舊、(3)眾多持戒比丘、(4)某一個持戒比丘那邊,親耳聽來的!』

我們都應該抱持這樣的態度:『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也就是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回歸到佛經中,依經解經,依法而不依人。何況現在我們有 CBETA ,附佛外道要隨便亂唬人就更難啦!(笑)

回到《雜阿含經》卷48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