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48 第128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婆羅山金婆羅鬼神住處石室中。

爾時,世尊金槍刺足,未經幾時,起身苦痛;能得捨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無退減想。

彼有山神天子八人,作是念:「今日世尊住王舍城金婆羅山金婆羅鬼神住處石室中,金槍[*]刺足,起身苦痛而能捨心正念、正智,堪忍自安,無所退減,我等當往面前讚嘆。」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第一天神說偈嘆言:

「沙門瞿曇,  人中師子,  身遭苦痛,
 堪忍自安,  正智正念,  無所退減。」

第二天子復讚嘆言:

「大士之大龍,  大士之牛王,
 大士夫勇力,  大士夫良馬,
 大士夫上首,  大士夫之勝。」

第三天子復讚嘆言:

「此沙門瞿曇,  士夫分陀利,
 身生諸苦痛,  而能行捨心,
 正智正念住,  堪忍以自安,
 而無所退減。」

第四天子復讚嘆言:「若有於沙門瞿曇士夫分陀利所說,違反嫌責,當知斯等長夜當得不饒益苦,唯除不知真實者。」

第五天子復說偈言:

「觀彼三昧定,  善住於正受,
 解脫離諸塵,  不踊亦不沒
 其心安隱住,  而得心解脫。」

第六天子復說偈言:

「經歷五百歲,  誦婆羅門典,
 精勤修苦行,  不解脫離塵,
 是則卑下類,  不得度彼岸。」

第七天子復說偈言:

「為欲之所迫,  持戒之所縛,
 勇悍行苦行,  經歷於百年,
 其心不解脫,  不離於塵垢,
 是則卑下類,  不度於彼岸。」

第八天子復說偈言:

「心居憍慢欲,  不能自調伏,
 不得三昧定,  牟尼之正受,
 獨一居山林,  其心常放逸,
 於彼死魔軍,  不得度彼岸。」

時,彼山神天子八人各各讚嘆已,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校勘]

「槍」,大正藏原為「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槍」。[*]

「刺」,宋、元二本作「剌」。

大正藏此處校勘作「(無空間)以下及第三天子讚嘆言【聖】」。

「悍」,大正藏原為「捍」,今依據明本改作「悍」。

[註解]

金婆羅鬼神:名為金婆羅的護持佛法的鬼神部眾,即藥叉大將的一部,本經所載的山神天子也是其部眾。又譯為「欽婆羅夜叉」、「金毘羅神」、「宮毘羅大將」。

世尊金槍刺足:依據《十誦律》卷三十六記載,此事件即惡比丘提婆達兜雇人在佛陀經行時從山上推大石頭欲壓死佛陀,護持佛法的金婆羅鬼神見狀將石頭推開,但碎片仍割傷了佛陀。

捨心:放下一切而沒有執著的心。

不踊亦不沒:不矜高也不卑下。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世尊金鎗刺足

單就字面上的意義,若要解為「世尊被金屬的鎗矛刺傷腳部」似乎不合理。對照到《別譯雜阿含經》卷14第287經,「金鎗」另作「佉陀羅」。查了CBETA,有其他經典提到,「佉陀羅」是一種木材,堅實而可作炭。舉例如下。

《雜寶藏經、卷10、(一一七)羅睺羅因緣》

諸人皆言。此事最良。即掘火坑。以【佉陀羅木】。積於坑中。以火焚之。
即將耶輸陀羅。至火坑邊。
《大般涅槃經、卷5、如來性品第四之二》

又解脫者名曰堅實。如【佉陀羅】栴檀沈水其性堅實。解脫亦爾其性堅實。
性堅實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佛說大乘十法經》

[0767b09]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巧祕密語。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
如來所說諸甚深經中祕密之教。彼不隨說取。何者是祕密之教。如來記諸
聲聞。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非如所說。佛語阿難。吾患背痛不隨說
取。退老患朽敗為我訪覓。侍者不隨說而取。汝目連往至耆婆醫王所。取
諸妙藥。不應如說取。如來共諸外道尼揵子等。諍其諸伎。不應如說取。
【如來佉陀羅刺刺足】者。是事不應如說而取。提婆達多是如來久遠害者
怨家。不應隨說而取。如來入舍梨耶婆羅門村。空鉢而出。不應如說而取。
旃遮及孫陀利謗佛者。不應隨說而取。須那國毘羅若婆羅門。請佛至已食
麥。亦不應如說而取。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回到《雜阿含經》卷48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