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7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無明。譬如田夫,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發荄斷草。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比丘!如人草,手攬其端,舉而抖擻,萎枯悉落,取其長者。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upload.wikimedia.org_wikipedia_commons_6_69_mangoes_in_paper_bags.jpg

「譬如菴羅著樹,猛風搖條,果悉墮落。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樓閣,中心堅固,眾材所依,攝受不散。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一切眾生跡,象跡為大,能攝受故。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閻浮提一切諸河,悉趣大海,其大海者,最為第一,悉攝受故。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間闇冥。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轉輪聖王,於諸小王最上、最勝。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常修習無常想能建立無我想,而能離無明諸比丘!云何修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若比丘於空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惟,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所以者何?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佛說是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菴羅」,巴利本作 Amba。

「趣」,大正藏原為「赴」,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趣」。

[註解]

無常想:作無常的觀想。

欲愛:欲界眾生(感官之欲)的渴愛。

色愛:(斷除淫欲的)色界眾生的渴愛。

無色愛:(斷除淫欲與物質欲的)無色界眾生的渴愛,例如對於無色界的受、想、行、識的渴愛。

掉:即「掉舉」,內心躁動不安。

慢:傲慢。

田夫:農夫。

發荄斷草:斬草除根。「荄」讀作「該」,「發荄」是「除根」的意思。

刈:割取。讀作「易」。

菴羅果:芒果。

空露地:室外空曠的地方。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增壹阿含經》卷32〈力品38〉:「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已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便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憍慢、無明。」(CBETA, T02, no. 125, p. 724, a9-11) 本經則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 本經中提到的「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也是阿羅漢所斷的「五上分結」。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