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52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時,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勒叉那比丘晨朝共入波羅㮈[*]城乞食,於路中,尊者大目犍連思惟顧念,欣然微笑。
時,尊者勒叉那白尊者大目犍連言:「世尊及世尊弟子欣然微笑,必有因緣,何緣尊者今日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此非時問,且乞食,還詣世尊前,當問此ⓒ事。」
時,俱入城乞食,還洗足,舉衣鉢,俱詣世尊,稽首禮足,退坐一面。時,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犍連:「晨朝路中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瞋恚而汙水灑比丘的惡報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體膿壞,臭穢不淨,乘虛而行,烏、鵄、鵰、鷲、野干、餓狗隨逐擭食,啼哭號呼,我念眾生得如是身,受如是苦,一何痛哉!」
佛告諸比丘:「我亦見此眾生,而不說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受苦。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波羅㮈[*]城為女人,賣色自活。時,有比丘於迦葉佛①所出家,彼女人以不清淨心請彼比丘,比丘直心受請②,不解其意,女人瞋恚,以不淨水灑比丘身,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㮈」,宋、元、明三本作「柰」。[*]
ⓑ 宋、元、明三本無「國」字。
ⓒ 「此」,大正藏原為「所」,今依據前後文改作「此」。
[註解]
① 迦葉佛:過去七佛中,第六位的佛名,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一位佛。
② 直心受請:以自然直接的心,不疑有他,而接受供養。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