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54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彼時,毘迦多魯迦聚落有婆羅門來詣佛所,恭敬問訊,却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有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①,為諸大眾占相吉凶,言有必有,言無必無,言成必成,言壞必壞。瞿曇,於意云何?」
佛告婆羅門:「且置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婆羅門!於意云何?色本無種②耶?」
答曰:「如是,世尊!」
「受、想、行、識本無種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羅門:「汝言我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為諸大眾作如是說,言有必有,言無必無,知見非不實耶?」
婆羅門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婆羅門:「於意云何?頗有色常住百歲耶?為異生、異滅③耶?受、想、行、識常住百歲耶?異生、異滅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羅門:「於意云何?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為大眾說,成者不壞,知見非不異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羅門:「於意云何?此法彼法,此說彼說,何者為勝?」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此如法說④,如佛所說顯現開發。譬如有人溺水能救,獲囚ⓒ能救,迷方示路,闇惠ⓓ明燈⑤。世尊今日善說勝法,亦復如是顯現開發。」
佛說此經已,毘迦多魯迦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從座ⓔ起,禮足而去。
[校勘]
ⓐ 「㮈」,宋、元、明三本作「柰」。[*]
ⓑ 宋、元、明三本無「言」字。
ⓒ 「囚」,大正藏原為「彼」,明本則為「泅」,今依據宋、元二本改作「囚」。
ⓓ 「惠」,大正藏原為「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惠」。
ⓔ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註解]
① 族姓:大族、家族。
② 無種:沒有最初的根源。
③ 異生、異滅:依一個生起,依另一個被滅。
④ 如法說:契合正法而說。
⑤ 闇惠明燈:在黑暗中贈送明燈。
[讀經拾得]
此經中佛陀以五陰的無常,對比宿命論的「言有必有,言無必無,言成必成,言壞必壞」,而讓鐵口直斷的婆羅門自覺宿命論的不足。
「有種」,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因為他們「有種」。古時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是「有種」,子女世襲父母的階級。至於「將相本無種」,就是指將相是要靠科舉成績或汗馬功勞,而不是繼承父母的階級。
經文中五陰「無種」是指五陰沒有固定的生起根源或源頭,而是由因緣而生滅。若五陰「有種」,就有不會變的主體。但因為五陰「無種」,不同的因緣有不同的結果,預言就無法「言有必有,言無必無,言成必成,言壞必壞」這麼地完全正確,何況成了的事遲早也是會衰敗的。婆羅門在瞭解這一點之後,就同意佛陀的見解比較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