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57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即說偈言:

「斷一切鉤鏁,  牟尼無有家,
 沙門著教化,  我不說善哉。」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眾生類,  悉共相纏縛,
 其有智慧者,  孰能不愍傷?
 善逝哀愍故,  常教授眾生,
 哀愍眾生者,  是法之所應。」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註解]

鉤鏁:即「鉤、鎖」,這裡特指家室的牽絆。「鏁」是古字,同「鎖」。

善逝:指佛陀。「善逝」是古印度對覺者十種常見的稱號(如來十號)之一,意思是徹底地到達彼岸,不再退沒於生死之海,此處以這個稱號來代表佛陀。

哀愍故:因為悲憫的緣故。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在本經的幾部對應經典中,都將來訪佛陀者稱為「夜叉」,這一經在南傳巴利藏中則歸於「夜叉相應」而不是「諸天相應」。夜叉是住在地上或空中,行動極為迅速,以威勢惱害人類的鬼類,但也有皈依佛教而守護正法的夜叉。

害人的無形眾生通常不喜歡佛陀教化眾生,因為佛陀的教導會使得世間的善人變多,由於善人的心性平穩,這些無形眾生自然就少了很多見縫插針而害人的機會;人間的善人愈多,也表示未來將投生於天界的人也愈多,相對地害人的無形眾生的勢力就會減弱。

本經中的夜叉可能因此而不希望佛陀說法,並將佛陀對眾生說法講成是佛陀執著於教化他人。佛陀則表明他是因為悲憫眾生而說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中更說明佛陀是以「明淨心教誡他人」,而不是「被憐憫與同情束縛」,也就是說佛陀教化他人的同時並沒有執著。

佛陀的說服力一向很強,讓這位夜叉最後不得不佩服佛陀。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