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612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人執持四種強弓,大力方便射多羅樹影,疾過無閡①。如是如來四種聲聞②,增上方便,利根智慧③,盡百年壽,於如來所百年說法教授,唯除食息④、補ⓐ瀉ⓑ⑤、睡眠,中間常說、常聽;智慧明利,於如來所說,盡底受持,無諸障閡,於如來所不加再問。如來說法無有終極,聽法盡壽,百歲命終,如來說法猶不能盡。當知如來所說無量無邊,名⑥、句⑦、味身⑧亦復無量,無有終極,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謂身念處,受、心、法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切四念處經,皆以此總句,所謂「是故,比丘!於四念處修習,起增上欲⑨,精勤方便,正念、正智[*],應當學。」
[校勘]
ⓐ 「補」,大正藏原為「[示*甫]」,今依據宋本改作「補」。
ⓑ 「瀉」,大正藏原為「寫」,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瀉」。
[註解]
① 閡:阻隔;妨礙。讀音同「合」。
② 四種聲聞:四眾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③ 增上方便,利根智慧:精進努力,智慧猛利。相當的《中阿含經》經文作「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具足憶念、保持、背誦、與說法的智慧」。
④ 食息:吃飯休息。相當的《中阿含經》經文作「飲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吃、喝、咀嚼、品嘗」。
⑤ 補瀉:大小便。相當的《中阿含經》經文作「大小便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大小便行為」。
⑥ 名:(事物的)名稱。
⑦ 句:(名所構成的)句子;章句。
⑧ 味身:(構成名的)文字。這裡「味」的原梵文一字多義,唐代以後新譯作「文」。「身」在這裡是聚集的意思,有兩個以上的文字而稱「味身」。
⑨ 增上欲:加強的意願。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從「如人執持四種強弓」一直到「名、句、味身亦復無量,無有終極」,內容和《中阿含經》卷四十二〈根本分別品 2〉第163經分別六處經、南傳《中部尼柯耶》〈獅子吼品2〉 第12經獅子吼大經相同,是強調佛陀可以無窮盡地說無量的佛法:假設有超強學習能力、學習沒有任何障礙的四眾弟子,除了吃喝拉撒睡外都在聽佛說法,一聽就懂而不須重複教,佛陀說法說到這些弟子一百歲都說不完。
本經則加了一句解說,表示佛陀之所以可說無量的佛法,是因為四念處可以舉一反三百,可以從身、受、心、法的念住中開展無量無邊的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