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長身ⓐ婆羅門,作如是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特、牸、水牛及諸羊犢、種種小蟲悉皆繫縛,辦諸飲食、廣行布施,種種外道從諸國國皆悉來集邪盛會所。
時,長身婆羅門聞沙門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作是念:「我今辦邪盛大會,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虫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來至會所。我今當往沙門瞿曇所問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大會,分數①中有所短少。」作是念已,乘白馬車,諸年少婆羅門前後導從,持金柄傘蓋,執金澡瓶,出舍衛城,詣世尊所,恭敬承事②。至精舍門,下車步進,至於佛前,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今欲作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蟲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皆悉來至邪盛會所。又聞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我今故來請問瞿曇邪盛大會法諸物分數,莫令我所作邪盛大會諸分數之中有所短少。」
佛告婆羅門:「或有一邪盛大會主行施作福而生於罪,為三刀劍之所刻削,得不善果報。何等三?謂身刀劍、口刀劍、意刀劍。
「何等為意刀劍生諸苦報?如一會主造作大會,作是思惟:『我作邪盛大會,當殺爾所少壯特牛,爾所水特、水牸,爾所羊犢及種種諸蟲。』是名意刀劍生諸苦報。如是施主雖念作種種布施、種種供養,實生於罪。
「云何為口刀劍生諸苦報?有一會主造作大會,作如是教:『我今作邪盛大會,汝等當殺爾所少壯特牛,乃至殺害爾所微細蟲。』是名口刀劍生諸苦報,大會主雖作是布施、供養,實生於罪。
「云何為身刀劍生諸苦報?謂有一大會主造作大會,自手傷殺爾所特牛,乃至殺害種種細蟲,是名身刀劍生諸苦報。彼大會主雖作是念種種布施、種種供養,實生於罪。
「然婆羅門當勤供養三火,隨時恭敬,禮拜奉事,施其安樂。何等為三?一者根本,二者居家,三者福田。
「何者為根本火ⓑ?隨時恭敬,奉事供養,施其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養父母,令得安樂,是名根本火。何故名為根本?若善男子從彼而生,所謂父母,故名根本。善男子以崇本故,隨時恭敬,奉事供養,施以安樂。
「何等為居家火?善男子隨時育養ⓒ,施以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給妻子、宗親、眷屬、僕使、傭客,隨時給與,恭敬施安,是名家火。何故名家ⓓ?其善男子處於居家,樂則同樂,苦則同苦,在所為作皆相順從,故名為家ⓔ。是故善男子隨時供給,施與安樂。
「何等名田火?善男子隨時恭敬,尊重供養,施其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勞,如法所得,奉事供養諸沙門、婆羅門,善能調伏貪、恚、癡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建立福田,崇向增進,樂分樂報,未來生天,是名田火。何故名田?為世福田,謂為應供③,是故名田。是善男子隨時恭敬,奉事供養,施其安樂。」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根本及居家, 應供福田火,
是火增供養, 充足安隱樂。
無罪樂世間, 慧者往生彼,
如法財復會, 供養所應養。
供養應養故, 生天得名稱。
「然,婆羅門!今善男子先ⓕ所供養三火應斷令滅。何等為三?謂貪欲火、瞋恚火、愚癡火。所以者何?若貪火不斷不滅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現法得罪,後世得罪,現法後世得罪,緣彼而生心法憂苦,恚火、癡火亦復如是。婆羅門!若善男子事積薪④火,隨時辛苦,隨時然,隨時滅火因緣受苦。」
爾時,長身婆羅門默然而住⑤。
時,有婆羅門子名欝多羅,於會中坐。
長身婆羅門須臾⑥默然,思惟已,告欝多羅:「汝能往至邪盛會所,放彼繫柱特牛及諸眾生受繫縛者,悉皆ⓖ放不?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意自在,山澤曠野,食不斷草,飲淨流水,四方風中受諸快樂。」』」
欝多羅白言:「隨大師教。」即往彼邪盛會所放諸眾生,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其所樂,山澤曠野,飲水食草,四風自適。』」
爾時,世尊知欝多羅。知已,為長身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律,世尊說法先後,說戒、說施及生天功德,愛欲味患,出要、清淨、煩惱清淨,開示顯現ⓗ。譬如鮮淨白㲲⑦易受染色,長身婆羅門亦復如是。即於座上見四真諦⑧,得無間等。
時,長身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唯ⓙ願世尊與諸大眾受我飯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時,長身婆羅門知佛受請已,為佛作禮,右繞三匝⑨而去。長身婆羅門還邪盛處,作ⓚ諸供辦淨美好者,布置床座,遣使請佛,白言:「時到,惟聖知時。」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大眾圍繞,往到長身婆羅門會所,大眾前坐。
時,長身婆羅門知世尊坐定已,手自供養種種飲食。食已,澡漱⑩洗鉢畢,別敷卑床⑪,於大眾前端坐聽法。
爾時,世尊為長身婆羅門說種種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校勘]
ⓐ 「長身」,巴利本作 Uggatasarīra。
ⓑ 「火」,宋本作「內」。
ⓒ 「養」,宋、元、明三本作「善」。
ⓓ 「家」,宋、元、明三本作「家火」。
ⓔ 「家」,宋、元、明三本作「我」。
ⓕ 「先」,宋、元、明三本作「善」。
ⓖ 「皆」,宋、元、明三本作「開」。
ⓗ 「顯現」,大正藏原為「現顯」,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顯現」。
ⓘ 「整」,宋本作「正」。
ⓙ 「唯」,宋、元、明三本作「惟」。
ⓚ 「作」,大正藏原為「所」,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作」。
[註解]
① 分數:部分、數量。
② 承事:聽從、侍奉。
③ 應供:應該接受供養。
④ 薪:柴草。
⑤ 默然而住:不發一語,保持沈默。
⑥ 須臾:片刻;短時間。
⑦ 㲲:細緻的棉布。讀音同「疊」。
⑧ 四真諦:即「四聖諦」,苦、集、滅、道。
⑨ 匝:環繞一圈稱為一匝。
⑩ 澡漱:洗手、漱口。
⑪ 卑床:矮的座位。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長生婆羅門準備殺生進行祭祀大會,佛陀告訴他殺生這些身、口、意的惡業反而會有惡報。婆羅門教有事火(投供物入火中祭天)的修法,佛陀也因勢利導以「火」為喻,告訴長生婆羅門應該要供養父母、家庭、修行人這三把火。同時還要滅了貪、瞋、癡三把火。
長身婆羅門領悟到殺生是錯的,而放生時,希望他們:「隨意自在,山澤曠野,食不斷草,飲淨流水,四方風中,受諸快樂。」不是為了自己而放生,而是為了讓他們解脫繫縛、生活快樂而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