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寂之知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作者: yuan (缘) 看板: BudaFeeling 标题: Re: 虚寂之知 时间: Tue Dec 2 01:27:50 2003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 引述《yuan (缘)》之铭言: > > 无相为体, 於此无相虚寂之中, 有寂知, 或称之为寂照; > > 意识之知, 有知, 有不知; 虚寂之知, 不同於意识之知; > 何为知,何为不知? 意识是分别, 是对待, 故有知与不知; 就如速读者, 讲究 突破意识的瓶颈; 你看时, 因为意识的局限, 因为它的掌 控, 所以就对其它所看的忽略, 只注意其中你所兴趣者, 这就是意识搅鬼, 所以你所注意到的, 你的意识说"知", 所忽略的则"不知"; 在意识的曾次, 那就有知, 有不知. > > 虚寂之知, 乃自性用; 随缘应对而生者, 是随缘用, 此随 > > 缘用, 体性本空, 故说无常乃至无我. > > 自性用, 如光之照用; 随缘用, 如同光照物应之而生 > > 的影, 现前见闻觉知, 此中有寂知; 见闻觉知是随缘用; > > 若於闻中, 寻逐意识心而去, 则有动有静, 有闻有不闻; > > 此是认影. 经云:"知觉乃众生". > 写得不错,感恩。 > > 意识是此中的大毛病, 分别取著; 而虚寂之知, 是无知而 > > 无所不知, 因意识之取著, 则有知, 有不知. 故楞严经云:" > >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六祖坛经云:" 妙观察智见非功".楞 > > 严经中, 提出"客尘", 动摇不住者, 即是随缘用, 不当取著 > ^^^^^^^^^^^^^^^^^^^^^^^^^^^^^^^^^^^^^^^^^^^^ > 这句白话要怎麽讲 ?? 楞严经中, 有尊者过去听闻佛陀说"客尘"二字而悟, 客是相对 於主人; 尘, 则相对於虚空. 客人来去不住, 而旅店之主人则无来无去; 一道光照入虚空 中, 就看到许多灰尘动摇, 而虚空是否有动摇呢? 所以, 客人是不住的性质, 尘是动摇性质, 那些" 动摇不住" 的就是虚妄, 主人和虚空喻空寂之体性; 若是取尘, 就是迷头认影. 现在, 动摇不住的, 怎说是随缘用? 用譬喻讲, 照是光的自性用, 照, 是光本身不变的性质, 故说自性用; 而光照物时, 则又随此因缘 生出许多变化, 这就是光的随缘用. 用镜子说, 镜是体, 照是镜之用, 镜上所显影相, 就是胡来照胡, 汉来照汉, 它是镜子的随缘用; 能否说, 镜即是影? 不能, 但影可离镜 乎? 不能; 镜上的景像, 是基於镜体, 是镜的随缘用. 镜喻体性, 照喻体起之智慧, 诸种影像则喻集起心. 我们的问题, 是错认缘起诸法, 於其上取著而有我 人 众生 寿者 四相, 取著它的话, 就是迷头认影. 这种妄执妄取称为无明; 无明并无实 体性, 若能明了它的幻妄而无著, 是"明心"; 於一切食衣住行中, 寂知无碍, 了之一切是性, 那妄就不在是妄, 而是随缘用.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缘认得性, 无喜亦无忧." 这幽, 是不动的意思, 表达动中有不动之义; 动是随缘用, 而不动, 是 恒然守性而不取相, 若难明白, 就先前说的镜喻思惟 "体, 自性用, 随缘用"; 一切应对恒随缘而无求无争, 得失随缘, 美恶随缘, 但恒守寂知, 而起 随缘用应对一切, 无喜亦无忧.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