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与佛教的关系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刚),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社会实践与佛教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i Jun 23 13:46:54 1995)
转信站: pivot

[ 本文转载自 religion 讨论区 ]
[ 本文原作者是: Miracle ]
[ 发表时间为: Jun 22 20:55:40 1995 ]

>     再者,相同的思想去思考佛教徒,他们将不会像基督徒会在许多社会
> 生活上有太大的坚持,因为他们优先考虑到个人的修行,如果去坚持科学
> 真理的发现最後会导致对研究工作产生执念而不能无我,这种事情应当被
> 视为有害修行而绝弃。尤其如我上一篇回应 keyboard的post所言,再加上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至少在中国的佛教徒,这一点更为明显。
>
>     从这些现像看起来,我们能得到什麽?我可不敢说我以上的分析是对
> 的,这要请各位高明予以指正了....:)

        佛教徒在社会实践上, 将"优越"於基督教.

        因为在某些小地方的"不太坚持", 可以促使关念及思考方式,
        在很短的时间内答到"核融合". 我强掉是"核融合", 因为,
        在脑力激荡的条件之下, 所能够绽放出的智慧, 所能够实践
        的□围, 可以完整的包括"真", "善", "美"的地步.

        佛教并不是非常的在乎个人实践, 虽然小乘被判为自利, 可是
        有一点很重要, 会偏向自修的修行人, 通常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所以他们在做事上, 可以完全的避掉燥进的缺失.

        在社会实践上, 经由交互参考与经验分享的共修, 进一步的
        发起菩萨道的精神与实践, 脱离一己的个人成就局限, 这才是
        佛教的心包太虚. 这种实践除了单纯的利人之外, 没有第二想,
        这个第二观点则包括了, 对别人的认知与对自己行为标准的要求.

        就对工作方面来说, 因为对工作的精进, 启发自性的反观与自□,
        这更是促进修行的更佳助力, 唯有在互相抵砺的情况之下, 才能
        够达到"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乃至"无寿者相".
        前文所言的, 事实上正落入佛教所要避免的人我际分. 也是因为
        一昧的想脱离生死轮回, 而执一切虚妄, 故心灵反而不得自在,
        更加增添修行道上的障碍.

        学佛简单一句话, 教是活在当下. 未知生, 焉知死? 不能够把握
        当下, 时时用心, 用到心如明镜, 如何修行?

        psycho 您所说的是外道断见的修行, 不是佛教.
--
 *-,_.-*'"'*-._.-*'"'*-._.-*'"'*-._.-*'"'*-._.-*'"'*-._.-*'"'*-._.-*'"'*-._.-*
      封 虢 徵                                                   云 中 仙
 *-'~`-*,_,*-'~`-*,_,*-'~`-*,_,*-'~`-*,_,*-'~`-*,_,*-'~`-*,_,*-'~`-*,_,*-'~`-*
Ξ Origi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OM: 140.120.3.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