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成长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DavidChiou.bbs@bbs.ee.ntu.edu.tw (邱大刚),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转贴] ●自我的成长
发信站: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Sun Feb 25 09:11:35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Maxwell

这篇文章录自《圣严法师教禅坐》,第五章:

9.自我的成长

  成长什麽?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有智慧的菩萨,不会厌世,也不会恋世,故名为出世;真能出世
,才能入世及化世。入世化世而成为圆满的大觉者,便是成佛。例如
诸佛成佛都以人身在人间成佛,一切菩萨必须以慈悲心广度众生,方
能成佛,假如菩萨不入世间,岂有众生可度;菩萨出现世间而又迷恋
世间,岂能救度众生?唯有入世,才能有化世的工作好做。菩萨们有
慈悲,所以能入世化世,菩萨们有智慧,所以入世而不会被世事迷惑
,并且运用智慧来指导去做救度众生的化世工作。这就是悲智双运福
慧双修的菩萨行。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闻慧,从听讲开示、看
佛经书而改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思慧,以禅
观的方法,做思惟练习,从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产生明晰
的智慧。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修戒是在身口意
三种行为方面不做自害害人的事,不说自害害人的话,不动自害害人
的念头。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一己的所能及所有,用
身口意三业,来作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会产生无我的智慧
。

  修戒,亦名为持戒,凡是危害身心人健康的行为不可以做,凡是
有益於他人大众身心健康的事,不得不做。消极面是已做之恶要改过
,未做之恶令不起;积极面是已做之善要增长,未做之善要开发。

  修定,可以用打坐的方法。打坐能使人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
绪的稳定,人格的健全。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打坐,也可以念
佛安心。前一阵子我在台北时,有一位国大代表见我,他说刚才在阳
明山中山楼开会时吵了一架,甚至有人说粗话抙「三字经」。我劝他
∶「下次别人抙你们三字经,你就改念『阿弥陀佛』的四字经,架就
吵不成了。念佛之後,就能心平气和,就能好好地商谈沟通了。」除
了打坐与念佛可以安心定心,诵经、礼拜等,也都能产生心平气和的
作用。

  修慧,是要看佛经、佛书,看有益於身心健康及精神修养的书籍
,而佛书是最好的,它能让我们心胸豁达、气度恢宏,建立人格的座
标。

  从闻思修的三慧,能够获得利益的经验,名为证慧。证慧的最高
深点,便是大觉智者的佛果位。

  至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
、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自知对不起他人称为
愧咎。一般自负、自大、狂傲、骄慢的人,不会产生惭愧心,总觉得
自己无愧於天,无愧於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像这样的人,在智
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长的。有了惭愧心,便会谦虚礼让。儒家
也说,满遭损、谦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检讨反
省,便有改过改进的可能,否则错上加错,那里还有自我成长的机会
。所以惭愧心是人格的清洁剂,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向著既定的方
向,继续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承担应负的责任。比如做老师的
人,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不起学生,就是用忏悔心来弥补;
小过失对自己的良心忏悔,大过失当对学生的面忏悔,忏悔不会丢脸
,忏悔也不等於老师永远就有过错,那是表示勇於负责,勇於改过的
态度。有些人不懂得忏悔的真义,他们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祷,说
是犯了错害了人,请求神佛,网开一面,原谅他们无知;这样在神佛
的偶像之前忏悔之後,便以为不再受到应得的惩罚了,下一次有了机
会,再三再四地犯错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祷表示自己的无知
,请求神佛原谅他们的无知。这种忏悔的心态不正确,也不能收到忏
悔的功效。

  「感恩」不仅是一般人所说的回馈,应该是饮水思源,感念之情
常系心头。所谓恩人,究竟是谁呢?除了父母是最亲的恩人之外,凡
是在你的生命中对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两类∶一是
为你顺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仅以顺水推舟的
人为恩人,给你打击、批评、诽谤、阻扰的人,便以为是仇人。其实
,那些人使你从逆境中受到锻□,助你久炼成钢,岂可以说不是恩人
。例如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过,他的一个叛逆弟子提婆达多,
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後,提婆达
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
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
在你们心里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经很不容易,
何况要向这种人感恩!曾有两位法师,因为细微的法义之争而吵了一
辈子的架,彼此发誓不想见面。逢到佛教界有聚会的时候,两人都会
先问有没有对方参加,如果有一方参加了,另一方就不参加。另有第
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大家总有一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二
位也要去啊。怎麽现在就有他没有你,有你没有他地吵个不休呢?」
那位法师说∶「阿弥陀佛,如果那个魔王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还
是什麽极乐世界吗?他都去了我还想去吗?」双方怨恨到如此程度,
还是两位出家人呢?不过出家人也还是人,所以也会产生怨恨。毕竟
不是为了私利而为法义,故在二位法师中,有一位在临终前悔悟了,
他留下遗言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与某某法师为了佛法的观点
之争,吵了一辈子架,并且从此不相往来。我死之後,希望某某法师
能够原谅我,能来参加我的葬礼。」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师在葬礼上
痛哭流涕地说∶「阿弥陀佛,我怎麽跟他吵到死为止呢?还是他先原
谅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却仍是个丢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产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
心则很难,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是极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们要练习,不练习就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
多少少总会遇到像这样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
总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胜、因缘殊胜的人了。



版权所有, 请勿翻印, 谢谢!
--
[Origin: ◎椰林风情◎]  [From: ccsun21.cc.ntu.edu.t]  [Login: **]  [Post: **]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
 * Origin: ●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 From: ccsun23.cc.ntu.edu.tw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