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简介(VII)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大般若经》简介】(7/7)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Fri Nov 15 08:34:25 1996) ====================================================================== 【《大般若经》简介】(7) ====================================================================== 梦境在修行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样工具,它具有启示的意义,可是世尊也一 再告诉我们,梦是幻化的现象,梦境的情境不具有实质的具象,它是隐喻的一种 手法。一个有经验的指导者能由梦境抽离出其中真正的涵意,一般人则只能就梦 的情境去回味。 在卷一百二十七,世尊为行者解释一些和大般若经相应的梦象,当行者系心 於般若波罗蜜多时,身心得安稳,便不会有杂梦,如果作梦便只作令人愉快的善 梦。其中有几项梦境可作为和大般若相应的指标,对解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 研究一下这一段。 世尊在这一卷再次强调要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修习其他的法 门才能圆满成就。例如p706,世尊对天帝释说: 「复次,□尸迦。菩萨摩诃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修习一波罗蜜多 令速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布施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净戒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净戒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安忍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安忍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精进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静虑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静虑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时,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所修般若波罗蜜多 无所执著速得圆满。」 除了六度之外,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也是其他各法的尊导。这一卷中有详细的 说明,世尊也强调,求大乘者,当求这个以甚深般若为尊为导的大乘,才能证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p711有一项很有意思的消息:「修十善业道不免地狱傍生鬼趣」这句话在 世尊对天帝释的谈话中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修行同学们可得仔细回味,修十善 业都还要入地狱、畜生、鬼趣,那些打著佛字旗大卖商品的善良业者,其下场如 何实在不必我们多费口舌。 由这一卷到一百三十五卷世尊说明了“无所得”和“有所得”的分别,同时 世尊也让我们了解到何以甚深般若要以无所得为前题的原因。 对於後世有人大谈般若,世尊也提出预警,将来会有「相似般若」的出现。 第百三十六卷起到一百四十五卷,世尊把世人所说的「相似般若」的各种辩解法 解说得相当清楚,同学们读过之後便会恍然大悟,原来打著佛字旗的业者所作的 各种法会、消灾、功德金、烧金纸、纳骨位、符咒、快乐营、建寺建塔..等等都 是「相似般若」。 世尊在第一百四十六卷再次谈论何者是真正般若,这里再回到“无所得、清 净心”的主题,同时说明了要作到无所得的般若波罗蜜多要先有清净心的原因。 清净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众生如何发此心,并且保持此心呢?(金刚 经也正是问这一问题的名经) 第一百六十八卷後段就由弥勒菩萨现身说法,说明住菩提心和回向菩提心的 方法,因为菩提心不易住,不是初学者所能理解,所以弥勒菩萨特别嘱付须菩提, 为新学无上大乘的菩萨们不应谈说般若波罗蜜多..乃至空处、解脱门、定处、三 摩地、神通..等等他们无法了解的东西。天帝释大惊,忙问道那麽新发心要学大 乘的菩萨不就玩完了?闻此法如何其心不惊不怖?卷一百六十九开始便是新学大 乘行人如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说明。 这里要注意一百七十二卷後,须菩提把六度的般若波罗蜜多的定义定作“无 所得”的般若(也就是甚深般若),为了有所分别,第_173卷末便把这个摄入甚 深般若的六度般若另名"大般若"。「大乘」的定义也在此确定了。 初学大乘菩萨如何修学的说明到卷一百八十一的【赞般若品】结束,接著 【谤般若品】中世尊为须菩提一一说明哪种人可以一发心便了解大般若,那一种 人无法明白大般若,对於打著佛字旗人世尊也说道:「彼虽称我以为大师,而於 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诽谤毁坏」。 第一百八十二卷起到第四百卷【难信解品】初会的全经才结束,这一部份是 重量级的课程,是世尊把大般若作了更精深和详细要的解说。 综观初会四百卷我们明白这一部份的会众是比丘、比丘尼、居士、居士女和 无量大菩萨、天龙八部众等,也就是初会所讲的内容是人天和大菩萨的通识课程。 也是任何行者的必修课程。 第二会由第四百零一卷起就开始另一个思维,前面四百卷可以说是“实观” 是“有所得”的观念,这第二会开始可说是“空观”进入了“无所得”的观念, 有所得的观念人类容易了解,而无所得的空观却是难以了解,为何呢?因为无所 得的悟心是要在三昧境中才能了解。 第二会开始,经中便加上了一句:与会的比丘们除了阿难之外都是证阿罗汉 的大比丘。为什麽?因为阿难在当时并未证阿罗汉,没有大比丘的神通定境。这 一句轻描淡写,但是很重要,因为这用隐喻的方式告知读者,若不修习三昧,不 入三昧中,则很难真正了解一切无所得的空寂之境。 因此第二会一开始虽也用放光作为缘起,但是此後的空寂原理就开始令人难 以了解了,因为世尊用神通定境证明一切空寂,这些对大比丘们是容易明白,但 对和阿难一样的未具神通的行者来说自然是困难多多。 因此世尊最後语重心长的谈第十会的【般若理趣】和十一至十六的六度理趣 的行法,意思是修习三昧境是成道不可或缺的方法,同时世尊也付嘱大菩萨们在 佛灭後的无佛时代里要以种种方法教导行者修习大般若波罗蜜。 因为要能明白清净的大般若不是看一看、读一读这经就可以的,而是要真正 的行法才能明白诸神通境界,从而趣 (趋)向大(甚深)般若。因此第十六会的 【般若理趣分】到最後的【般若波罗蜜多分】,的世尊以最高的“清净般若波蜜 多”谈到“一切清净无所染著”才是(大)菩萨作为结束。 理趣分是在他化自在天宣讲的,这里以八大菩萨为上首当机菩萨,并有十方 诸如来简要的说出各法门,其实就是密法实修的部份,只是仪轨部的详细行法并 不在此经中,而是在其他经典里。 行者经由建坛後得八大菩萨和十方如来的引导後就可以明白一切法空寂的实 相,所以第十会到十六会结束,是世尊给行者们所说的清净般若波罗蜜多心要, 总合了前面的说法,用意在於让此地的修行者能实地的学习大般若的法门。 所以大般若经实在是有心修无上大乘者的教科书,但是它是高级课程,必须 先要有前头实修的经验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境界,例如修行的次第由观色、声香 味触、眼耳..意、苦集灭道、四正念、四静虑、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 次第定、四神足、五根、五力、六神通、十地、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一切 智、一切陀罗尼、一切三摩地、预流、不来、一还、阿罗汉..这些过程都是扎实 的层次。 只是现今这些自证自知的名词,例如三摩地、陀罗尼、神通等,已被一些打 著佛字旗的业者拿来唬一唬信徒而已。为何会如此?因为如前所说这经中的仪轨 部并不合译在这里,它是另外单独放著,本经是“理”的部份,而实作的仪轨才 是“趣”的部份,由於一般的学者不明白仪轨在哪,打著传授密法的业者就有机 可乘了。 其实大般若的仪轨部也在光碟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金刚顶瑜伽理趣 般若经》《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 王经》《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这四部仪轨经典。 同学们在寺里挂单早课礼佛时会唱到一偈:『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 思议..』礼空寂之性而有感应,这是《大般若经》所陈的真义,也只有如法行者 才能体会□中三昧,执著的人恐怕难以相信感应一事。 大般若经简介到此,祝同学们皆能发无上心,住无上菩提,行无上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全文完)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