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与满梵行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善知识是满梵行--前言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Aug 10 03:04:59 1998)
转信站: Lion

各位好 :

上个月版上在讨论亲近善知识与全梵行之问题,
後学曾以版面上的讨论向 mprajna 大德请教,
经些许讨论後, 恰其有因缘与导师亲近数日,
故向导师直接请教此问题, 经其同意, 将内容
公开.

  heaven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发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善知识是满梵行--(1)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Aug 10 03:07:18 1998)
转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大德慧鉴:

谢谢您转来了「半梵行vs善知识」之讨论资料,今就我所知,提供若干拙
见,请参考。

有关「满梵行vs半梵行」的问题,早在民国83年4月25日就有释心行法
师发表了一篇文章「论善知识是满梵行或半梵行」,登载於《谛观》杂志第77
期(页25~31)。当时我曾收集了一些资料,想约略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由於一
忙就搁下来了。没想到此问题仍在网站上讨论的这麽热烈。

        在进入本题之前,我想先提提几件事:

一、 经典中,常有「同一事缘」因随著部派不同,而产生「所传互异」的例子。
     如汉译《增一阿含》卷33「等法品第三十九(6),(大正2,731上□中)
     中说到:尊者均头患重病,世尊去看他,并问均头会不会说七觉支,均头
     说:「会」,世尊令均头说七觉支,之後,均头的病就好了。
     而同一事缘也见於南传《相应部》,(SN. 46.16, vol.V, p.81;日译本《南传
     大藏经》十六上,p.269□p.270)。
        主角同样是均头与世尊,但是,《相应部》中患病的却是世尊。世尊令均头
     说七觉支之後,世尊的病就好了!

二、 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之注译,是许多人整理而成的。书本上所标出
     处不一定是导师引用的原典 仅供参考而已。

三、 《妙云集》是导师早年的作品,书中所引用的经典多凭记忆,不一定一一
     查证经文。如旧版的《成佛之道》239页中说:「见道位修七觉支,修道位
     修八正道」,但《大智度论》卷19(大正25,198中)及《俱舍论》卷25
     (大正29,132下)都说:「见道位修八正道,修道位修七觉支」。末学附
     上了出处请教导师,导师欣然接受,於新版中就改过来了。

四、 但是,有些地方,导师并没有打算作更正。例如末学找了一些导师前後期
     著作说法不一致的地方,并请示导师要不要於再版时更正过来。导师说:「一
     个人长达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现一些前後不一致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事。
     旧作代表那时候的想法,不一定要更动它!」

…………………………………………………………………………………………

壹、 相关文献

有关「善知识是满梵行或半梵行」之文献,见於下列经典:
1. 《杂阿含》卷27(726经,大正2,195b)。
2. 《相应部》45.2(巴利文PTS本:SN.vol.V.p.2~p.3;日译本:《南传大
    藏经》十六上,p.140,142)。
3. 《相应部》3.18(巴利文PTS本:SN.vol.I.p.87~p.89;日译本:《南传大
    藏经》十二,p.147~149)。
4. 《杂阿含》卷46(1238经)大正2,339a-b。
5. 《别译杂阿含》卷4(65经)大正2,396a-b。
6. 《增一阿含》卷40「九众生居品第44」(10),(大正2,768c~769a)
7. 《杂事》(『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三十八,大正24,398中~下

贰、 内容比对

这些经、律一致的说到「善知识是满梵行」,但如果仔细比对这些经典,会
发现各经典所说并非完全一致。就以「到底谁是善知识」来说,就有以下不同
的看法:

A.世尊本身就是善知识:

 《杂阿含》卷46(1238经,大正2,339上□中):
阿难云:「半梵行者,是善知识…」
佛云:「…莫作是语,…我为善知识,…我常为诸众生作善知识…」
***此经中说:佛令众生脱离老病死,佛本身就是善知识。

B.世尊因善知识而脱离生死:

 《别译杂阿含》卷4(65经),大正2,396上□中:
阿难比丘…言:「善知识者,梵行半体,…」
我(世尊)告阿难:「止,止,莫作是语,…我(世尊)以善知识故,脱於
生死,是故当知,善知识者梵行全体。」
***此经中,释尊说他本人也是因善知识故,才脱离生死,所以不应说「善知识
只是梵行半体,而应说「善知识者,梵行全体。」

C. 世尊因善知识而脱离生死,而世尊本身也是善知识:

1.《增一阿含》卷40,大正2 ,768下: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
   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
   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
   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复次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与善知识共从
   事者,信根增益,闻施慧德皆悉备具,犹如月欲盛满光明渐增倍於常时。此
   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善知识,信、闻、念、施、慧皆悉增益,以
   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
   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所见授决。以
   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此经说的很明白,并不是说「善知识一定要全梵行、信、闻、念、施、慧皆
悉具足的人,才可以当作我们的善知识」; 而是说「亲近了善知识,能引导人
走向正确的道路,信、闻、念、施、慧皆得以增长,就此意义而言:善知识者
即是全梵行之人也。」释尊本人也是因善知识故,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并度
化众生,令其脱离生死。如果释尊往昔没有亲近善知识的话,也终必无法得到
燃灯佛授记。

2.『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三十八,大正24,398中--下

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我於静处作如是念:『善知识者是半梵行』,诸修
    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语:『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
    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
    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盘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何以故,阿难陀!我由善知识故,令诸有情於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
    若离善友无如是事。阿难陀!於我所说应勤修学。」
***在此律典中,阿难陀对於「善知识为何是半梵行之理由」作了说明。修行者
是透过善知识,而得以走上正确的修行道路。
而佛则说:「善知识者是全梵行。」其理由是:亲近了善知识,在善知识的
薰陶之下,便能不再造作诸恶,进而常修众善,而具足圆满纯一清白梵行之相。
(此处说:具足圆满纯一清白「梵行之相」,不是说:已具足圆满纯一清白「梵
行」)若得与善知识同住,不断的接受善知识的引导,乃至究竟涅盘,亦能无事
不办。在这个意义下,故说「善知识是全梵行。」
接著佛说他本人也是因善知识故,才脱离生死 ; 而佛不是自己了脱生死就
好,更令弟子们同得解脱。这样子辗转相传,就能法身长在,如果没有善知识
的话,就一切无法成办了。
《增一阿含》与《杂事》所述,包含了上述 A与B两个层面,释尊本身
就是善知识,然而释尊也还是因善知识而了脱生死的。

    综上所述,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善知识」的□围不必限於功行圆满的佛,「善知识」有可能是佛,也有
可能是其他人。或许可以进一步说:从发心到了脱生死,善知识不必限於同一
个人。有的人虽然未功德圆满,却能让我们发心修学佛法 ; 有的人自己有修证,
又能指导修行者断惑证真,这些都不妨称之为「善知识」。

  二、「为什麽善知识是满梵行?」从经、律的解说是:由於亲近善知识,不再
造恶,进修众善,乃至脱离生死,因此才说「善知识是满梵行」。并非一开始就
认定「善知识就是满梵行」或「满梵行的才可以称为善知识」。

※ 《相应部》3.18(日译《南传大藏经》十二册,p.147□149) (SN. vol.I, p.87□89)
(佛告波斯匿王):「大王应如是学:"我(大王)将来是善知识,善友,善伴。″」
〔佛勉励大王,如果能不放逸,将来大王也是善知识〕。

         祝

法喜充满                                     mprajna合十 1998/7/23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发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善知识是满梵行--(2)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Aug 10 03:08:55 1998)
转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  wrote:
>引成佛之道 p45-9 如下:
>==========================
>某次,如来赞叹善知识的功德,阿难说:『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
>「佛说」:『莫作是言。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13。
>阿难的意思,亲近善知识,那清净梵行,可说已完成一半了。
>可是佛的意思,亲近善知识,可说圆满清净梵行,已经完成。
>佛是怎样的重视善知识!所以「学者」,「应」该「尊敬」供养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华严经等都说得非常详明。
>===========================
>
>我想主要的问题有二个 :
>
>1. 以这些经文的意思, 应该是解释成 "善知识,可说圆满清净梵行者"
>  而非指 "亲近善知识,就可说圆满清净梵行了"
>  我们大多认为导师是重视善知识的重要,
>  但在此处不是很贴的解释这段经文.
>2.若真有 "亲近善知识,就可说圆满清净梵行了" 一说,
>  则大家是希望看到经典出处.
>
>  不知mprajna您认为如何?
>
>  heaven

-----------------------------------------------------------------

Heaven大德慧鉴:

一、 我同意您的看法,导师引用《阿含经》「善知识是满梵行」之说的目的,是
     想说明善知识的重要,应该尊敬供养善知识。但解释经文时,有了一些发挥。

二、 「亲近善知识,就可说圆满清净梵行了」之说, 我尚未找到经典出处。我
     想或许会找不到,即使有,大概也是「诱导或对治的随宜解说」。因为导师
     在前一诵(《成佛之道》增注本43页)也提到一般的正常道是:1.亲近善士,
     2.听闻正法, 3.如理作意,4.法随法行。不过,导师在《成佛之道》增注本
     45页末了附带说了一句:「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华严经等都说得非常详明。」
     这让我联想到『华严经』中的一句话:「一发心即成正觉」。这思想倒是与「一
     亲近善知识,圆满清净梵行就已经完成」有几分类似。若真有「亲近善知识,
     清净梵行就已经圆满」之说的话,或许『华严经』是个线索,有兴趣的大德,
     可以试著找找看。

三、 说到「诱导或对治的随宜解说」,《大智度论》提到「四种悉檀」,其中有「对
     治悉檀」、「各各为人生善悉檀」 ; 又《思益梵天所问经》提到「佛以五力说
     法」,其中有「随宜所说」。可参见导师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1236-1237; 1248 ; 969-978等页。

          祝

法喜充满!

                                           mprajna合十     1998/7/24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发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善知识是满梵行--导师的解释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Aug 10 03:10:18 1998)
转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大德慧鉴:

1998年8月3日,末学於南投拜见了导师,请教《成佛之道》45页中有关
「亲近善知识,清净梵行是否已经完成」的问题。

《成佛之道》45页原文如下:

  某次,如来赞叹善知识的功德,阿难说:『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
  佛说:『莫作是言。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13)。
  阿难的意思,亲近善知识,那清净梵行,可说已完成一半了。
  可是佛的意思,亲近善知识,可说圆满清净梵行,已经完成。
  佛是怎样的重视善知识!所以学者,应该尊敬供养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华严经等都说得非常详明。

末学也准备了《杂阿含》《别译杂阿含》《增一阿含》《根本说一切有部□奈
耶杂事》等,请问导师的看法。导师的解说,要点如下:

一、 一般说的「梵行」,就是「清净行」,特别是「不染爱欲」的行为。出家人
     持不淫戒,虽然有的尚未得禅定,未完全断欲,只要不犯淫戒,也是修梵
     行。

二、 《杂事》是属於戒律,重在「行为」,强调与善知识共住 ; 与《经》之重
     在从善知识「听闻法义」稍稍不同。有些经从「善知识」这边来谈,我(导
     师)的重点则是从「亲近善知识」这边来谈。

三、 善知识不应该局限於佛,凡能引导我们走上正道,能帮助我们增长戒、定、
     慧的,都可以称之为「善知识」。

四、 我(导师)在《成佛之道》中说「亲近善知识,可说圆满清净梵行,已经
     完成」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一亲近善知识,所有的清净梵行就通通已经
     完成了」。我的意思是说:「亲近了善知识,一直在善知识的薰陶、引导之
     下,不再造恶,不再有染污,就可说是清净罗!这样一直修下去,虽然还
     没有成就,也可说早晚会圆满成就的。就像经论常举的例子一样,一个人
     从高楼摔下来,虽然在半空中还没死,但我们可以说他已经死定了。所以
     我在《成佛之道》中加了『可说』这两个字,并非说『亲近善知识的当下,
     圆满清净梵行就通通已经完成了』。」

祝

法喜充满
                                                mprajna合十   1998/8/9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