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的静坐之美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grace@Lion (善护念), 信区: BudaMagazine
标  题: 禅密的静坐之美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Mar  4 21:49:02 2000)
转信站: Lion

             国际学术研讨会~「密教艺术」研究系列
             禅密的静坐之美——兼及佛像坐姿赏析
                                                   文/郑鸿祺
-----------------------------------------------------------------------
由最纯净的心中,
才能自然流露生命本来至真、至善、至美的情境
不论是禅的当下即是
或是密的果地观想
重要的是清净心的始终安住
自然会有清净之美的涌现

  一、前言

  定水澄清,心珠自现。此「定水」,比喻定境;「心珠」,比喻智慧。一个
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相当定力的人,由於唯有在静止的状态之下,才可
能看清原本晃动不已的物相。

  静坐,除了能改善身心状况,还能带来更多的智慧。

  而佛法的核心也是在於开智慧,基於此罡来看静坐,益发凸显其在修行路上
的重要性。

  静坐除了可以宁静情绪、健康身体、开发潜能、拓展智慧等等外,最重大的
功效在於——解脱三界。□

  一个人要解脱生死的束缚,最重要就是要明白轮回的原因,而明白的智慧,
是可以从静坐的修练得到的。

  诚如六祖所说明的,其实定与慧是同一件事。所以只要禅定功深,智慧便自
然而然的开展,智慧开展後又有助於修更深的观照,更深的观照就可以明白诸法
实相以及轮回之因。

  所以,静坐是成佛之路上的必修法门,是不可减免的过程。释迦牟尼佛是在
菩提树下静坐开悟证果的,密勒日巴是在山洞中长年静坐而拥有大神通的,太虚
大师也是在闭关长期静坐及阅藏而开悟的...古往今来,不少高僧大德都是藉
助静坐而得到莫大的利益。

  所以,只要是一个有志向的修行人——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出三界誓不休!
那麽,一定不能忽略静坐的修行,而且要愈多愈好。□

  禅宗,又称佛心宗,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所要揭示的重点就是般若心法的当下运用。空是一切的源头也是一切的答案
,是解脱的关键处。透过般若空性的证悟与安住,可以直了法界的不可思议之妙
境,开展庄严壮阔的菩萨道。

  密法的殊胜处,正是安立在般若空性之下,在深观堂中,了知一切众生的因
果业报,应病予药,而有许多别别的对治法门。

  真空生妙有,空有不二,禅的般若空性,密的佛法妙用,是一体的二面,各
有最完美的开展。本文将以外相看似静态的静坐,来了解般若空性的观法中,孕
含有庄严奥妙的法界之美。

  而这一切的开展,却又是自然而然的呈现,因为一切的关键是在一心的运用。

  二、静坐的修习∶

  禅定是修行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定就不容易生慧,慧是定的起用,定是慧
的本体,故定慧不二。

  而以平常心来修习禅定,是很重要的

  (一)静坐的心态——平常心

  所谓的平常心,是指无所得的心,不放逸的心,没有分别的心,不执著的心
,无所住的心等等。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这条路上岐路特别多,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
,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也就是慈悲和智慧,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於心,内在
的清净柔软,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心气无二,心与气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不执著的智慧,气
脉才会真正的开展,反之太执著气的人,会落入现象界的陷阱。心是本体,气是
现象,只有真正认识心的本质,也就是爱、慈悲、智慧等等,放下贪、嗔、痴、
慢、疑五毒的妄念,禅定的修行才会顺利。

  (二)观想与观照

  禅定的修行要脚踏实地、老实修行,才有可能进步,除了每日固定静坐外,
可以配合观想及观照就会进步∶

  观想∶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练习,就是观全身如透明水晶,只要想起就观想,
久而久之,念力也会慢慢加强,禅定中阴身就会愈来愈清澈、晶莹透明,当禅定
中阴身提升时,禅定也会跟著提升。

  心是一切的源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妄念止息,轮回止息;我
们的心从没有一刻静止过,事实上也很难静止,因为妄念就是业力的变现,由於
这些妄念又造了身口意的业力,使得我们轮回不已,事实上,心念的力量,非常
强大,而观想就是训练心念与正念相应,放松又专注的念念相续在正念上,不一
定要看到,看到就看到,没有看到也不要在意,一切随缘,在意的本身就是妄念
,「用力」去观并不会更好,反而耗损能量,只要妄念的干扰降低,观想品质就
会提升。□

  观照∶由於定慧等持,由定可以生慧,相反的,由慧也可加强定力,如果时
时刻刻都在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事实上这持续力的本身就是一种定力,再加上
慧观的力量,定力会与日俱增。

  故一个禅定修行者,要善用每一个空档,禅定才易进步。

  练习观照要从心著手,就是用「心」去观察,才能照见、客观的、直接的、
当下的,不透过思维的观察。

  观照是开挻虼閦之门的钥匙,只有观照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也就是妄念,
分别意识、批判、高低、好坏、美丑等等二分法,只有看清楚,才能断分别意识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最後才能悟空。

  人手处从自己下手,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先从速度较慢的著手,记得
的时候就练习,忘了就算了,只有放下执著去练习,如观察自己吃饭、穿衣、洗
澡等速度较慢,较容易观察到的;一段时间後,观察言语就比较容易了,到最後
心念的观察才能得力。□

  观照就如同我们看电视或电影一样,只是「看」,并不一定要将注意力放在
特定的某一点上,电影上的风景、人物、音乐、对话、剧情不断在变,看,是平
行、同步的运作,录影带还可以倒带再看,但我们过去所发生的种种,只能回忆
,不可能再重来一次,所以禅宗强调「当下」,也就是普门品所云「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经过静坐的结果,观察力会愈来愈敏锐,就能慢慢的看清自己、不再自以为
是,客观的面对自己与改进自己的缺点,就能离苦得乐。

  事实上,观察力可以广泛的运用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只有透过对自己观察
,才能扩展自己的观察力,客观的看清自己的盲点,从而慢慢改进;其他如人际
关系、工作能力、阅读能力也会跟著改善。

  一般人情绪的困扰如莫名其妙的快乐、生气、悲伤,只因为一些念头生起,
产生了这些情绪,排斥它是排斥自己,喜欢它是执著自己,沈溺於这种心境是浪
费时间,客观的观察自己,才会慢慢认识自己的盲点,当看清楚自己盲点时不要
排斥,才有可能改进。

  (三)放下的五官的感受

  感受是骗人的,所有的觉受、境界,都是一种现象,甚至是幻象,太在意现
象的人,修习禅定绊脚石一定特别多,甚至迷途也不自知,金刚经有一句话是最
好的说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放下五官的感受,直接以心去面对
禅定的修行,禅定的境界就自然展现。

  一般人所谓的「走火入魔」,就是静坐中,心念对境界过度执著造成的,如
果平时多忏悔、持戒、多消业(念佛,持咒,念经,拜佛,拜忏,供佛),还有
正知见(不与妄念相应,以及了解静坐时可能有的现象)。□

  静坐中的外在现象,简单的归纳就是身与口的现象∶说自己听不懂的话、唱
歌、狮子吼等;打动态或静态手印、身印、锁印;或缓缓站起来经行;产生自发
式的呼吸控制,转换鼻息、胎息、断息、毛孔呼吸等等。

  静坐中的内在现象,简单的归纳就是意及气脉的现象∶

  脉的运行;轮的旋转;听到内在的声音(内脏、血管、呼吸系统运作等);
种子字旋转发光,发出巨大的声音(如梵文 OM 字像马达巨大的振动声);打雷
声等;看到或感觉到自己到一个很美的地方(当然也有很恐怖的地方);开展出
五神通之一或全部;展现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开展出般若智(不执著的智慧)
;不学而能的智慧等等。

  每个人在静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内在或外在的现象,在甲发生的,不一定
在乙发生,有些经验是独一无二,不要期待美好的现象重碧,也不需要畏惧不好
的现象,一切都是功德福报的感召,只要放下对现象界的执著,无所得的努力,
自然水到渠成。

    六祖有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归根究底一切的本源在於
心,心是一切的源头,悲愿是成就的动力,自度、度人 i 障础更容易化解, 就
不会走火入魔,自然容易成就。

    三、以禅为体,以密为用

  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宗,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修行小故事中,
最多的是禅宗的公案,因深得法喜之乐,而忍不住吟咏作诗,最常见的是禅师。
所以可见解脱之乐,难描难绘,由於静坐的恒常薰修,妙其心境的祥和、满足,
对法界庄严广阔之境的契入,是笔墨所难以来表达与形容的。在密法的修持观想
中,常有将果地的奥妙之境,拿来禅观时作果地的修持用,因此密法中的唐卡、
曼荼罗等是显教中所没有,却被非常普遍的使用,甚至成为密教艺术中不可忽视
的一环。从外相上看密教艺术,是用视觉形式来传示佛法内含,其实更重要的是
,它是一位觉者经由内在证悟,所自然而然,如实呈现出来的法界实拍。因此西
藏唐卡师,常常就是修行者的另一代名词,可见唐卡是与修行观想的需求有关。
因此,唐卡的作用在於「以事显理」,用图书的方式,来表现法界宇宙观,修行
者藉此观想,融入法界当中。由此亦可见透过精进的修持,所开展出的法界实相
是无比庄严神圣与不可思议的。

  佛法即世间法,是小我与大我的合为一体,透过空性的禅修,此大我之境才
能达到完美的呈现。以禅为体,以密为用,是佛法修持中相当完美的组合。但此
殊胜妙用的密法在修持时历来的祖师都会告诫佛子,一定要安住空性当中,如此
才能得到真正如实的深入与增长。般若禅法使佛法的智慧得到最确切的开发,密
法妙用使佛法慈悲得到最好的发挥。而悲智不二,体用一如,禅密一体。所以常
常禅宗的宗风是乾净俐落、简单明了、□实坚毅、豪爽坦荡;而密宗的感觉是富
丽堂皇、五彩缤纷、细密繁复、多采多姿。体是一,是简单的,清明的;而用却
可因时节因缘、众生根机业力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所以佛法就是那麽单纯,因
为源头是一;却也是那麽复杂,因为现象界太复杂了。因体起用,将可使生命得
到最贴切、最完美的呈现。

  艺术是生命的美学,在纯净、安详的心下,才有可能创造出亘古不朽的作品
。敦煌石窟,是佛教艺术宝窟,它的创作者不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仅是一
挗酢鮈名的工匠,在秉持著对宇宙真理的崇敬,从一颗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心中
,透过画笔,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朽之作。从古至今,不知感动多少人,也唤醒多
少沈迷的心。

  密勒日巴导者的证道歌,是西藏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此自性之歌,亦是从
修习的证量中自然流露的至性至情之作,没有任何的狡饰及装点。

  由最纯净的心中,才能自然流露生命本来至真、至善、至美的情境。静坐的
修习,往往是很好的管道。不论是禅的当下即是,或是密的果地观想,重要的是
清净心的始终安住,自然会有清净之美的涌现。

  三、佛像坐姿赏析∶

  由於诸佛菩萨各自的内证三昧及本誓的不同,常有不同的坐姿、所执器物、
及手印等。一般而言,标示诸佛菩萨本誓的三昧耶形,如观音的莲花、文殊的利
剑等不同的所执器物,称为契印;结於手上的印,称为手印。今列举几位佛菩萨
形像来了解∶

  莲花生上师∶莲华生上师是西藏密宗的开山祖师。在日月莲座上以象徵尊贵
如意的国王游戏坐姿坐著,右膝微举,左膝盘曲。右手执金刚杵,表示摧伏烦恼
;左手以等持印持嘎巴拉(天灵盖),内有智慧宝瓶。

  密勒日巴尊者∶藏传佛教白教的重要祖师之一。密勒日巴的坐姿中以右膝微
举、左膝盘曲的国王游戏坐姿最具代表性。另有竖一膝以支持身体,以手向後支
持於地的轮王座姿。亦有双跏跌坐的造型。由於密勒日巴是大苦行、大精进的主
要示现,因此唐卡中多是裸体的形像。较为特别的是从右肩垂挂至左腰的红色禅
定带。禅定带原是长期禅坐者为使身体保持垂直时使用,裸身的密勒日巴原来应
该是没有的。可能是後人一方面为了表显密勒日巴的禅定功深,另亦有美学的考
量。

  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两手结说法印当胸,二指各捻龙华树花茎,上绕
至肩,左置宝瓶,右为金轮。采双腿垂下的垂足坐姿,表能速降人间转大法轮。
密宗常较显教各宗更具有浓厚的神□性与象徵性,所以不论使用的法器、手印及
佛菩萨造型等,都有较为复杂的呈现。因此密宗修法的繁复、色彩的丰富多样,
常常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五、结论

  人的一生可以浑浑噩噩的过,也可以坦坦荡荡、清清明明的走,完全在一念
之间的抉择与坚定。面对自己极短又极其珍贵的数十年寒暑,此生命之旅的描绘
,实应好好的作最有意义的估量。

  许多前人的示现,不论是透过文字、图画,或其他各种具像、具形的留传,
都在用心的教导我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经由此一心的正确陶铸与运用,生
命之美可在一眼神、一呼吸中自然流□出来的。静坐是现代人在紧张繁忙的时空
中,最好面对自己,探索宇宙真理,寻得生命之美的善巧。当清明的心遍一切处
时,静坐的另一层含义,就不只限於静态,此有相的形式了,将可安住任何时地
出入自如、游刃有馀的时空。

  参考资料∶

  1. 《金色莲花佛学月刊》第一期~第三十七期。

  2. 《故宫文物月刊》第十三期~第十六期。

  3. 《藏族之唐卡艺术》 罗中展 政大民研所论文。

  4. 《释禅波罗蜜》隋智□。

  5. 《密勒日巴大师传》慧炬出版社。

  6. 《敦煌宝藏与表演艺术》论文集 金色莲花表演坊。

------------------------------------------------------------
          本文出自「金色莲花佛学月刊」第48期
          http://www.glotus.com.tw/magazine/old.htm
--
            欢迎莅临狮子吼站Budamagazine板
                本文来自cbs.ntu.edu.tw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