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安那般那念第三阶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作者: Hsiehlucien (lucien) 看板: BudaSitting 标题: 关於安那般那念第三阶 时间: Sat Jul 23 17:45:56 2005 安那般那念第三阶:知息遍身 曾银湖从英文翻成中文『入息时,了了分明觉知全身(与入息互动的过程); 出息时,了了分明觉知全身(与出息互动的过程)』《四念处、p.24》 ()内文字为曾银湖自己的注解,以前我看到这以为要观察气遍全身,类似道家 大周天或小周天气的运行,以为佛教虽不练气功,但自然也有气的运行。 後来参加新竹法源禅林禅七,与帕奥禅师的弟子开恩法师讨论,他说我搞错了, 他说身有三种,呼吸身、名身与所生身(色身),知息遍身是观察完整的呼吸身, 也就是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如同中文「从头到尾」,意指某个变化的整个过程, 身是指呼吸,「知息遍身」即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 性空法师(亦是帕奥禅师弟子)直接从巴利文翻译的大念处经,第三阶为 『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出息;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念处之道、p.14》 如此得到原始经典的佐证,第三阶是观察整个呼吸的过程,而不是观察气在身体内 流转,但曾银湖的注解显然会让人误解。 开恩法师又说观察呼吸最好固定一点(例如人中)观察,不要跟著气息跑进跑出。 当我了解知息遍身的身指呼吸身,又固定一点观察时,确实建立了较稳固的念住, 生起较深邃的专注,因此认为这是正确的见解。 这里只是□清「方法」的原义,而不是否认气的运行,气确实会在身体内运行, 却不是专注的对象,修定应力求心与所缘(业处)的融合,所以应力求单纯, 太复杂虽也有趣,却很难建立稳固的正念。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健康饮食 - 养生要诀, 素餐好康倒相报. BudaFood > -------------------------------------------------------------------------- < 作者: caren (caren) 标题: Re: 关於安那般那念第三阶 时间: 2005年 7月23日 19:50:43 星期六 ※ 引述《Hsiehlucien (lucien)》之铭言: > 後来参加新竹法源禅林禅七,与帕奥禅师的弟子开恩法师讨论,他说我搞错了, > 他说身有三种,呼吸身、名身与所生身(色身),知息遍身是观察完整的呼吸身, > 也就是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如同中文「从头到尾」,意指某个变化的整个过 > 程,身是指呼吸,「知息遍身」即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 > 性空法师(亦是帕奥禅师弟子)直接从巴利文翻译的大念处经,第三阶为 > 『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出息;我当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 《念处之道、p.14》 我也是去年毕业口试完到法源寺挂单的最後几天刚好有禅修课,遇到 一位禅师的指导,对於四念处与安般念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杂阿含经>>中,其实世尊就有整个三十七菩提法,包含四念处等的教 授。我的学习心得是杂阿含一开始的正观就是四念处的基本功了,甚至 之後的延伸学习,无论假力的观照对象为何,都是保持在正观正念中。 「念处之道--大念处记讲记」。香光书乡出版,我觉得是很好的修习参 考书籍喔~我当初是在印仪学苑请的,後来发现已有电子版了: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mrty_index.htm 同一法师作者的另两本「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转法轮经讲记」、「四 无量心」与「念处之道」一样,都有南北传的经文对比,有兴趣的师兄 可以参考: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fayaindex.htm -- ~ 但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