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光明身和佛密-3/3 之入坛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光明身和佛密-3/3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Thu Nov 16 15:55:32 2000)


> 发信人: Siudo@Lion (七月) on board 'BudaHelp'
> ==> 於 Post Gateway (abstsai@ms1.hinet.net) 文中述及:
> : ----《光明身和佛密-3/3》----------------------------------------
> :     这些就是佛密真言藏所谈的,因此研究真言藏必要有阿□梨来教,
> : 也因此要有发愿入坛的步骤,行者於入坛後才能得诸佛菩萨加护,得
> : 明师指点,而未入坛前首要者便是忏悔,行者若觉自身无悔可忏,那
> : 便是机缘未至身未清净,若是能悟宿业,身若清净,便得於梦中得光
> : 明清净之相,那时便可入坛,接受进一步的灌顶。
> :     因而最简便的方法便是以安般止门为行法,毕竟观门佛密手续繁
> : 多,非一般无师的人可以自通,然而生在无佛此世,诸事烦扰,止门
> : 正果也遥不可得,佛设弘佛一道,让众生以南无佛而结弥勒之缘,道
> : 理很明显。可叹末世众生何其不幸,只能掷笔浩汉。
> :     有志行者唯有哀求诸佛慈悲而已,鸣呼哀哉。
> : -------------------------------------------------------------
>
>       请问老师,此处所指「入坛」有无深意可言?

    入坛有深说、有浅说,浅说者,通常行者在诸佛菩萨前发心自誓皈依
後便是初步的入坛,三皈後即得诸佛菩萨灌顶,这便是“结缘灌顶”。通
常寺里办的三□受五戒便是了。

    深说入坛则有“有相、无相”之分,道场佛坛,同学集在一处同修,
由禅师指导,这是有相入坛。无相入坛则是行者自证,也就是行者行忏後
得到清净梦相後算是“真正入坛”。

    有些禅师不谈诸境,连梦境也不可有,这对行者无益,因为世尊说有
二种人可以修习佛法,一是本然清净的善根者,二是犯戒而能忏的人。因
此智者大师也强调忏悔的重要:(《小止观》)
<<<<<<<<<<<<<<<<<<<<<<<<<<<<<<<<<<<<<<<<<<<<<<<<<<<<<<<<<<<<<<<<<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惭愧。
    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
    五者发露先罪。
    六者断相续心。
    七者起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
    十者观罪性无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著净洁衣。烧香散花於三
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
重罪取灭方止。
>>>>>>>>>>>>>>>>>>>>>>>>>>>>>>>>>>>>>>>>>>>>>>>>>>>>>>>>>>>>>>>>>

    庄严道场不一定是在寺里,家里的清净佛堂、书房里简单的佛坛,
都是庄严道场。

<<<<<<<<<<<<<<<<<<<<<<<<<<<<<<<<<<<<<<<<<<<<<<<<<<<<<<<<<<<<<<<<<
    云何知重罪灭相。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
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於坐中。觉身如云如
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
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
灭之相。从是已後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
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著。
>>>>>>>>>>>>>>>>>>>>>>>>>>>>>>>>>>>>>>>>>>>>>>>>>>>>>>>>>>>>>>>>>>

    因此禅师不该不谈诸相,因为禅师必须为学者找到法门,诸相是
魔是佛应妥为分别。大体而言,梦相较为清净,魔不易入手,故古来
皆以梦相为判,若是幻相,则必须分别是魔境或是三摩提境,那麽禅
师的经验就相当重要了。

    得清净相後,行者有时在梦中,有时行法中会见到庄严诸佛坛城,
同时也会在佛经里找到相应於这个坛城的记载,这便是无相入坛的现
象,因并无实体坛城,故曰无相入坛。这是真言藏入坛密义之一。

    入坛密义(梦、幻)在止门并不存在,因为止门没有幻境,就是作
梦後得净相也只表示此後行禅无碍而已。

    因此禅门的“禅那”一词,包含“妙奢摩他”和“三摩钵底”(或
名三摩提、三摩地)二种,前者《止观三义》一书说为“体真止”,
後者称为“方便随缘止”,曰:“资中云。准圆觉经。奢摩他以寂静
为相。三摩提以幻化为相。禅那俱离静幻二相。然此二经天台出时。
经皆未到。而止观中预立其义。故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真止。
二方便随缘止。三息二边分别止。”

    意思就观门是“方便随缘而止”,换句话就是随著五缘而入止息,
故说:“三摩提以幻化为相”,智者大师当时楞严、圆觉经都还没传
入中土,更不论其他真言藏经典了,但他能立“观”为“方便随缘止”
实在是厉害。

    也因为他有这种体认,他最後即以观门而分辨幻化之相,入灵山
之会,回来後才体认到他为杨广那些政治人物搞那麽多钱的不对,因
而闷闷不乐,最後自行入灭,由观音度到西方。

    三摩提也是入坛的密义之一。像智者大师到了世尊的法华坛城,
亲□法味,才知道他所讲的法华有多离谱,可惜他求菩萨再给他时间
而不得,故而遗恨而终。

>   其次,即非无师自通,至何时才有因缘,其中密意,能否明说?
>   是自知呢?还是老师会来找行者?  问得好玄妙,我自己也搞不清 :p
>   有些疑惑~~~~~就是了 :-)  我表达的不是很清楚,希望老师能
>   明白我的问题,谢谢您了 ^_^

    灭罪而後自得机缘。灭罪就是忏悔。还有一点,发愿入坛受教,
是为何事?那就要看诸大菩萨所发何愿,我们有无此等信心,如此而
已,并无秘密。当然小愿也可以,华严经言佛刹也有微细佛刹,因此
若是像《小王子》一书,全部星球只有一人,那也可以喔。

    至於明师何在,如果是真言藏法,一般都是持真言,看看和所选
菩萨是否相应,若是相应,菩萨自然会有安排。相应不相应,在持续
的功课当中自然会为我们示现,我们只要细心体会并以佛经加以验证。

    总之观门主要的就是幻相出现时,勿惊勿喜,小心在佛经上求证,
於三毒小心戒护就是。因此智者大师临终,学生智朗问他入灭後,徒
弟们要以谁为师,智者答“问谁可宗仰者,汝不闻耶?波罗提木叉是
汝大师,四种三昧是汝明导。”然虽然四种三昧是大师所提倡,但是
对照《阿含藏》的三昧,却是个中有味。

    因此,学佛者纵不能时时止观,动静之中若能观照诸性,未尝无
有助益。

/end of line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