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是否有问题?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刚), 信区: BudaXfile
标  题: Re: 阿□梨就是 "导师" 的意思
发信站: 狮子吼站 (Wed Jul 22 15:19:50 1998)
转信站: Lion

嗨! 素杰兄 :)

==> 於  (素杰) 文中述及:
: >     在佛教中,的确没有皈依一人这种事。佛陀称那种
: > "舍僧众而逐一师" 之宗党作法,为 "逐一而舍万报",
: > 宗喀巴亦表示那是末法的现象(《广论》)。
: 唉□那麽藏密是否有问题?

    藏人习佛法就是佛教,藏人行藏法自非佛教。
佛陀说法已由阿难尊者进行集结,这些是如来法身舍利,
「若使不欲法存者,便为坏败如来教,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
所以
「迦叶最尊及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哀请阿难时发言,使如来教不灭尽。」

    就如同陶匠证道为佛陀所赞赏,佛教重在 "法",依法不依人
正是佛教与外道不同的特色之一,而是否为佛教,也应由经典来
验证。轻忽此原则者,若非於佛法未深入,就是外道行者试图破
坏佛法而以己新教取而代之,而如前经典所说「便为坏败如来教」。

    《羯腊磨经》这部著名的经典,就讲了: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

        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 上师是对的?如果连【广论】也是这样说,为什麽现在藏密也是老样子?

    只能说流俗藏密是这样子。毕竟早已是末法时期了,
各地皆少佛法。宗喀巴大师那时就是因为佛法於西藏已
几近灭绝,而不得不成新立黄教以示区别,回归佛法。
而广论一部分内容为黑气未除者(受到藏教外道思想太
深者,尚非法器)而说,一部分为善根深厚的学佛者所
说,後者即为宗师所传的无上瑜珈部。时至今日,无上
瑜珈部又经众口铄金,而被号称为 "藏密所独有的绝学",
且加油添醋,被诸上师杂入黑法。而宗师入灭後,各派
在藏地独尊己师的习俗下,逐渐又被外道上师带坏了,
终至如今。世俗藏密其实如同一贯道一般,只不过有的
人以为外来和尚会念经,而造成众口铄金的现象,以为
还有比佛法更 "强" 的佛法。

    然而西藏佛教自亦有清流者,依佛教而行。其中曲
直得以佛法而辨明之。简言之,佛法纯一满净,世尊为
不异语者,佛说不分宗派、不分地域: 强调宗派独门绝
活、地域优越性者,皆与佛法无关。

: >     "阿□梨" 皆属僧众之中(《大日经疏》卷第三,有列
: > 十六重阿□),佛密中皆为皈依僧众(皈依三宝之僧宝),
: > 与佛说不应有异 :)
: 有一问题,阿□梨可否为在家人。因为在东密中,有很多的
: 阿□梨也是在家人。但是,这个和密宗是否一样?

    日本因为在世界大战时,天皇下令全国僧侣还俗,以
"增产报国",禁止出家。世代下来,日本的教界就常以在
家众担任出家专职,和尚还可娶妻云云。这些是地域性的
状况,与佛说无关。

    至於 "阿□梨可否为在家人",律藏中应有明载,据
我记得应是修行有成的出家众才可。不过我对这方面没有
研究,最好请教对律藏有专精的大德 :)


祝 福慧双修!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68.95.87.20]
发信人: wangtom@Lion (王瞳), 信区: BudaXfile
标  题: Re: 阿□梨就是 "导师" 的意思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l 23 09:20:29 1998)
转信站: Lion

        插朵小花。

==> 於 邱大刚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若使不欲法存者,便为坏败如来教,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
: 所以
: 「迦叶最尊及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哀请阿难时发言,使如来教不灭尽。」
:     就如同陶匠证道为佛陀所赞赏,佛教重在 "法",依法不依人
: 正是佛教与外道不同的特色之一,而是否为佛教,也应由经典来
: 验证。轻忽此原则者,若非於佛法未深入,就是外道行者试图破
: 坏佛法而以己新教取而代之,而如前经典所说「便为坏败如来教」。

        佛法的存在,维系在"解脱与饶益"的价值上。
        阿难尊者触发流传经世的因缘,倒非为了传一教之言,
        而是佛法的内涵,确实是众生"苦"的良药。也是佛陀证悟以至说法的悲心所缘。

        所谓依法不依人,不应是以"分别心"去依谁的问题。所谓法也不只是经典而已。
        依法,当应依"觉悟之法"(自身所能最接近或触发的觉悟之法,
        包括经典或人或任何到彼岸的工具),才是顺胜义谛之理。
        法,无非悲智之法耳。


: 终至如今。世俗藏密其实如同一贯道一般,只不过有的
: 人以为外来和尚会念经,而造成众口铄金的现象,以为
: 还有比佛法更 "强" 的佛法。

        是的。这似乎尤其是台湾这个地区,不少人的习惯。
        原因不外是对佛法基本内涵的掌握失焦,而仅著重形式;
        但对於形式又不够专注信心,难免东张西望。

:     然而西藏佛教自亦有清流者,依佛教而行。其中曲
: 直得以佛法而辨明之。简言之,佛法纯一满净,世尊为
: 不异语者,佛说不分宗派、不分地域: 强调宗派独门绝
: 活、地域优越性者,皆与佛法无关。

        所有法甚至宗教的形成,皆倚人心及所属的时空环境因缘而生。
        佛教在西藏辗转依部份的藏密呈现,也属自然,
        不坏人心法界一分,也不碍众多遍闻遐迩或隐迹山林的修行者之努力引人敬佩。
        关键在於,法或宗教没有必然的好坏,只有心念执取的偏全之分。

        就如同浩瀚三藏典籍,有人取其精微,有人仅见繁复;
        有人行证要旨,有人较论究理;有人万法归一,有人一衍万法。
        就如同无佛无佛教之地,亦有觉悟者及觉悟之法,
        端赖自修自证者,有无觉悟之心。有心觉悟,法遍是处,佛遍是处。

        佛陀在因地的行证,造就圆满佛果,也是广纳诸法,於众生界从学超越的结果。
        法本无生而无碍,区直高下严松外内空假真妄亦法;
        明辨非为断言对错故,不过当下机缘,是否合己利他最胜耳。
        多一分微细执著,无论动机是隐扬与否,只是局限了法的界域。
        对佛法亦然。
--
------------------------------------------------------------------------------
        大慈悲心是      平等心是    无为心是    无染著心是
                        空观心是    恭敬心是    卑下心是
                        无杂乱心是  无见取心是  无上菩提心是

              ~~  对众生无尽的饶益    方为究为的菩萨行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210.62.132.38]
发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刚), 信区: BudaXfile
标  题: Re: 阿□梨就是 "导师" 的意思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l 23 13:54:43 1998)
转信站: Lion

    Yeah. To sum up, 佛陀的教法是重自由思想的 :)

所以在对善根深厚的葛拉玛族人开示时,佛陀就说了:

        不可因为口口相传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引经据典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合乎自己观点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引证常识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他是导师就信以为真。

(南传《葛拉玛经》)

    有点困难说 :) 希望我们大家有朝一日都能具有佛陀的智慧及慈悲 :)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68.95.95.96]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