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简介----演变简史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Nelson.bbs@tiger.hcht.edu.tw (过客),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梵文简介----演变简史 发信站: 华梵人文科技学院.阿育王 (Sun Dec 22 11:58:16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asoka 从整体世界性的语言分类上来说:梵语是属於「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中的「印度阿利安语」(Indo-Aryan)。 在语言学上,梵语、伊朗语、欧洲的斯拉夫语、希腊语、日尔曼语等等都是属於印欧 语系。所以对於梵语的研究,欧洲人有极大的兴趣也是由於有这种同一语系之近缘关系之 故。根据语言学者最近的研究,推断这些印欧的诸语言,在分化以前有单一的语言时期。 换句话说,或许印度人及希腊人的祖先有在同一个地点居住(推断是从乌克兰到喀尔巴仟 山脉的带状区域),用共同语言的时期(或许是西元前三○○○年以前)。经过这个单一 的时代,伊朗及印度人祖先往东迁移,其中移居伊朗高原而成力了□教的宗教圣典—— Avesta是伊朗人。大约是西元前一五○○年左右(或大约西元前二○○○年,有种种的假 说),再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到西北印的印度河流域的上流居住的是印度阿利安祖先。阿利 安人是属於中央亚细亚(Middle Asia)入侵印度的白色人种。梵语并非属於印度土著达罗 □荼人(Dravidian)之语言,而是入侵者阿利安人([-A]ryan)的神圣贵族语言。进入印 度的阿利安人成立了最初的梵语宗教文献——吠陀(Veda),记载伊朗□教圣典Avesta的 语言Avestic和记载吠陀圣典的梵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今在伊朗一带,也曾经掘出一种 以古老的□教语或拜火教语(ancient Avestic language)以及古波斯语(old Persian language)所写成的古老宗教文献。甚而言之,可以说当将Avesta圣典翻译成梵语时,可 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只要将一个一个音置换即可。假如我们试图去比较古吠陀语(earlier Vedic language)跟这两种古老波斯语的关系,便可以进一步推论出:应当曾经存在过一 种在宗教、言语以及文化上各方面共通的阿利安民族。这便是比较宗教学或比较语言学上 的印度—伊朗语(Indo-Iranian language)。 阿利安人入侵北印度後,即开始往印度五河流域(Pa[~n]j[-a]b:亦即旁遮普一带) 发展,成为了婆罗门教的中心区。在此之前,印度五河流域早已进入铜器时代,後来阿利 安人亦逐渐移往恒河(Ga[.n]ga)一带,形成了四阶级的种姓制度。 如前篇所述,印度.阿利安语可分为古代、中期和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广义的梵语是 指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语全部,在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语当中,属於最古层的是指记载婆 罗门教的圣典——吠陀的语言,一般称为吠陀语(Vedic)。相对於此,西元前五~四世纪 左右,印度文法家巴腻尼(P[-a][n.]ini),以当时知识分子的语言为基础,著作了一本 文法书——八卷书(A[s.][t.][-a]dhy[-a]yi),而使古代印度文章语标准化。所以, 一般都将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语中由巴腻尼(P[-a][n.]ini)所完成的属於较新层的语言称 古典梵语(Classical Sanskrit),或略称为梵语,有别於记载吠陀圣典的梵语(吠陀语 )。巴腻尼(P[-a][n.]ini)所整理的文法体系,经由K[-a]ty[-a]yana的增订及Pata[~ n]jali(西元前二世纪)之注解而更加确立。直到二千年後的今天,古典梵语一直一成不 变的传承下来。 印度最早的阿利安文明,应可溯源至《黎俱吠陀本集》([R.]g-Veda-Sa[.m]hit[-a ]),这是以口传的方式一直流传下来,然後以古吠陀语加以结集而成。现今最早的梵语书 写文字,应为近代所发现的阿育王石碑之文字(B.C.300-200),这些文字,依照各地书写 的习惯,又可分成两种字形,即: a.北方的阿育王文字; b.南方的阿育王文字。 北方的阿育王文字,即□留体或驴唇体(Kharo[s.][t.]h[-i];□卢尸底书),其 书写习惯,是从右向左写,非常类似阿拉文的书写习惯。 南方的阿育王文字,亦即梵书(Br[-a]hm[-i]),它的特色是从左向右写,而今日印 度各地所流行的字母,主要是从南方阿育王文字所发展出来的。 在西元前三世纪左右,Br[-a]hm[-i]字母又开始逐渐分化为南北两大系统,其北方系 统逐渐分化的结果,即演变成今天的「天城体」(Devan[-a]gar[-i]n)。 从西元三世纪到八世纪,可以说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许多梵语诗歌、戏剧等 文学作品,或是宗教、哲学作品都以古典梵语来书写。此种风潮甚而影响到原先是以中期 印度阿利安语来弘扬佛法的佛教徒,他们大约从西元二世纪起也改用古典梵语来书写佛教 圣典。譬如二世纪左右马鸣所作的《佛所行赞》,便是印度古典期之诗歌文学的滥觞,也 是印度文学史上有名的杰作之一。此外,在部派佛教之中,以西北印文中心的说一切有部 也是使佣古典梵语;在大乘佛教的文献中,属於论藏的佛典,大都是以古典梵语来书写。 此外,佛教徒使用的语言中,巴利语是属於中期的阿利安语。它是记载南传佛教经律 论三藏或注疏等的语言。另外,如《大事》、《普曜经》等佛之传记经典,或《法华经》 等中的偈颂部分是使用佛教的混淆梵语(Boddhist Hybrid Sanskrit)来书写,它的形态 是介於古典梵语与俗语之间。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