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16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选择本愿念佛集16
发信站: 兴大天枢资讯网 (Wed Mar 13 09:47:36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c.nctu!news.nchu!Pivot
来  源: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堕无间)

  第十六章  □□付嘱章

        □□□释迦如来,以弥陀名号,□□付嘱舍利弗等

    《阿弥陀佛经》云: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
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善导《法事赞》释此文云:

    世尊说法时将了  □□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  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毒  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  毁灭顿教化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  未可得离三途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  所有破法罪因缘

    私云:凡案三经意,诸行之中,选择念佛,以为旨归。

    先《双卷经》中有三选择:一选择本愿,二选择赞叹,三选择留
教。

    一、「选择本愿」者:念佛是法藏比丘,於二百一亿土中,所选
择往生之行也,细旨见上,故云选择本愿也。

    二、「选择赞叹」者:上三辈中,虽举菩提心等馀行,释迦即不
赞叹馀行,唯於念佛而赞叹云:「当知一念,无上功德」,故云选择
赞叹也。

    三、「选择留教」者:又上虽举馀行诸善,释迦选择,唯留念佛
一法,故云:选择留教也。

    次《观经》中又有三选择:一选择摄取,二选择化赞,三选择付
嘱。

    一、「选择摄取」者:《观经》之中,虽明定散诸行,弥陀光明
,唯照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云选择摄取也。

    二、「选择化赞」:下品上生人,虽有闻经、称佛二行,弥陀化
佛选择念佛云:「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故云选择化
赞也。

    三、「选择付嘱」者:又虽明定散诸行,唯独付嘱念佛一行,故
云选择付嘱也。

    次《阿弥陀经》中有一选择,所谓「选择证诚」也。已於诸经中
虽多说往生之诸行,六方诸佛,於诸而不证诚。至此经中,说念佛往
生,六方□沙诸佛,各舒舌覆大千,说诚实语,而证诚之,故云选择
证诚也。

    加之《般舟三昧经》中又有一选择,所谓「选择我名」也。弥陀
自说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故云选择我名也
。

    「本愿、摄取、我名、化赞」,此之四者是弥陀选择也。

    「赞叹、留教、付嘱」,此之三者,是释迦选择也。

    然则释迦、弥陀,及十方各□沙等诸佛,同心选择念佛一行,馀
行不尔,故知三经俱选念佛以为宗致耳。

    计也夫:

    欲速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  选应归正行

    欲修於正行  正助二业中  犹傍於助业  选择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

    问曰:华严、天台、真言、禅门、三论、法相诸师,各造净土法
门章疏,何不依彼等师,唯用善导一师乎?

    答曰:彼等诸师虽造净土章疏,而不以净土为宗,唯以圣道而为
其宗,故不依彼等诸师也。善导和尚偏以净土而为宗,而不以圣道为
宗,故偏依善导一师也。

    问曰:净土祖师其数又多,谓弘法寺迦才,慈愍三藏等是也,何
不依彼等诸师,唯用善导一师哉?

    答曰:此等诸师虽宗净土,未发三昧,善导和尚是三昧发得之人
也;於道既有证,故且用之。

    问曰:若依三昧发得者,怀感禅师亦是三昧发得之人也,何不用
之?

    答曰:善导是师也,怀感是弟子也;故依师而不依弟子也。况师
资之释,其相违甚多,故不用之。

    问曰:若依师而不依弟子者,道绰禅师者是善导和尚之师也,抑
又净土祖师也,何不用之?

    答曰:道绰禅师虽是师,未发三昧,故不知往生得否。问善导曰
:「道绰念佛,得往生否?」导令辨一茎莲华,置之佛前,行道七日
不萎悴,即得往生。依之七日,果然华不萎黄,绰叹其深诣,因请入
定,观当得生否?导即入定,须臾报曰:师当忏三罪,方可往生,一
者师尝安佛尊像在檐牖下,自处净房;二者驱使策役出家人;三者营
造屋宇,损伤□命。师宜於十方佛前忏第一罪,於四方僧前忏第二罪
,於一切众生前忏第三罪。绰公静思往咎,皆曰不虚,於是洗心悔谢
,讫而见导。即曰:师罪灭矣!後当有白光照烛,是师往生之相也。
爰知善导和尚者,行发三昧,力堪师位,解行非凡,将是晓矣!况又
时人谚曰:「佛法东行以来,未有禅师盛德矣。」绝伦之誉,不可得
而称者欤!加之,条录《观经》文义之刻,颇感灵瑞,屡预圣化。既
蒙圣冥加,然造经科文,举世而称「证定疏」,人贵之如佛经法。即
彼《疏》第四卷奥云:

    敬白一切有缘知识等,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浅短,然佛教幽微
,不敢辄生异解,遂即标心结愿,请求灵验,方可造心。南无归命尽
虚空遍法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彼土诸
菩萨大海众,及一切庄严相等。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
,若称三世诸佛、释迦佛、阿弥陀佛等大悲愿意者,愿於梦中,得见
如上所愿,一切境界诸相。於佛像前结愿已,日别诵《阿弥陀经》三
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至心发愿。即於当夜,见西方空中,如上诸
相境界,悉皆显现,杂色宝山,百重千重,种种光明,下照於地,地
如金色。中有诸佛菩萨,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动身手,或住不动
者。既见此相,合掌立观,量久乃觉,觉已不胜欣喜,於即条录义门
。自此以後,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
复见。

    後时脱本竟已,复更至心,要期七日,日别诵《阿弥陀经》十遍
,念阿弥陀佛三万遍。初夜後夜,观想彼佛国土庄严等相,诚心归命
,一如上法,当夜即见三具□轮,道边独转。忽有一人,乘白骆驼,
来前见劝:「师当努力,决定往生,莫作退转,此界秽恶多苦,不劳
贪乐」。答言:「大蒙贤者,好心视诲,某毕命为期,不敢生於懈慢
之心。」第二夜见阿弥陀佛身真金色,在七宝树下金莲华上坐,十僧
围绕,亦各坐一宝树下。佛树上乃有天衣挂绕,正面向西,合掌坐观
,第三夜见雨幢杆,极大高显,□悬五色,道路纵横,人观无碍。既
得此相已,即便休止,不至七日。

    上来所有灵相者,本心为物,不为己身。既蒙此相,不敢隐藏,
谨以中呈义後,被闻於末代。愿使含灵,闻之生信,有识睹者西归。
以此功德,回向众生,悉发菩提心,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菩提眷属
,作真善知识,同归净国,共成佛道,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
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静以善导《观经疏》者,是西方指南,行者目足也。然则西方行
人,必须珍敬矣!就中每夜,梦中有僧,指授玄义,僧者恐是弥陀应
现。尔者可谓此疏是「弥陀传说」,何况大唐相传云:「善导是弥陀
化身也」。尔者可谓又此文是「弥陀直说」。既云:欲写者一如经法
,此言诚乎。

    仰讨本地者,四十八愿之法王也,十劫正觉之唱,有凭于念佛;
俯访垂迹者,专修念佛之导师也,三昧正受之语,无疑于往生。

    本迹虽异,化导是一也。

    於是贫道者,披阅兹典,粗识素意,立舍馀行,云归念佛。自其
以来,至于今日,自行化他,唯□念佛。然则希问津者,示以西方通
;适寻行者,诲以念佛别行。信之者多,不信者甚少。

    当知:净土之教,叩时机而当行运也;念佛之行,感水月而得升
降也。而今不图蒙仰,辞谢无地,仍今□集念佛要文,剩述念佛要义
。唯顾命旨,不顾不敏 ,是即无惭无愧之甚也。庶几一经高览之後
,埋于壁底,莫遗窗前,恐令破法之人,堕於恶道也。
--
   遍知一切苦,永断生死流.......
                  i am no bodhi  □ bodhi
Ξ Origi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OM: 140.119.191.233]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