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所知障"?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janghwa@Lion (兔宝宝),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问题?
发信站: 狮子吼站 (Fri Jun 20 05:56:46 1997)
转信站: Lion
==> 於 龙天 (maxchen@Lion) 文中述及:p3248
: 什麽叫『所知障』?
: 又『知见障』是什麽?
: 如何皈依
佛光大辞典光碟版查询"所知障"之解释::
梵语 j□ey□vara□a。指执著於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p688
又作智障、智碍。为二障之一,「烦恼障」之对称。
谓众生由於根本无明惑,遂迷昧於所知之境界,覆蔽法性而成中道种智之障碍,
故称智碍。
据大□婆沙论卷一四一、大乘起信论、俱舍论光记卷一等载,不染污无知即所知障。
成唯识论卷九、佛地经论卷七等皆谓,所知障是以执著遍计所执诸法之萨迦耶见为
上首,谓所有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诸法,其所发业与所得之果,悉摄於此
中,皆以法执及无明为根本,故此障与不善、无记二心相应,凡烦恼障中必含摄此障。
另据菩萨地持经卷九谓,染污所知障者有皮、肤、骨等三种,欢喜住能断皮障,
无开发无相住能断肤障,如来住能断骨障。若於一切障清净,则断此三住之智障。
〔解深密经卷四、入楞伽经卷八化品,成唯识论卷十、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下、
卷下之上、华严五教章卷三〕
佛光大辞典找不到有"知见障"
光碟上有关归依之解释::
於大智度论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大乘起信论、佛地经论卷一、
阿□昙心论等之文前皆列举出三宝归敬之文,用表对三宝之敬礼稽首。
此外,受三归仪式时,须随戒师之教,唱念「三归三竟」之文。
□尼讨要卷五(□续七○.一七六下):「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僧]三说);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湛然之授菩萨戒仪(□续一○五.五下):
「弟子某甲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 ;弟子某甲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日僧源信於其选择本愿念佛集谓,三归依可分为大小二乘之别,
「尽形寿」者为小乘之三归,「尽未来际」者为大乘之归依。
另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本载,「归依」与「敬礼」有七种之别:
(一)归依唯局於身语二业,敬礼赅通身语意三业。
(二)归依具归三宝,其境较广;敬礼唯敬一尊,其境未广。
(三)归依有其限齐,故必云「尽未来际」;敬礼但举心虔仰即可,故或久或暂,不为所限。
(四)归依情恳,必有表业与无表业;敬礼但有善表业即成。
(五)归依必合身语二业,其义较重;敬礼仅具一者即成。
(六)归依带相,故唯在欲、色二界;敬礼可通欲、色、无色等三界。
(七)归依观真理而成,其义较胜;敬礼重贤善即成,其义较次。〔长阿含经卷十一、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五、胜□经、大方等大集
经卷三十二、十诵律卷五十六、有部□奈耶卷四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
大□婆沙论卷三十四、卷一二四、十住□婆沙论卷七〕(参阅「三宝」700)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印光大师 法语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