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解释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janghwa@Lion (兔宝宝),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何谓爱?爱的种类,请参考!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Oct 20 03:02:04 1997)
转信站: Lion
以下节录自佛光大磁碟光碟版:
二爱:
谓欲爱与法爱。(一)凡夫爱念妻子,贪染五欲,故称欲爱。
(二)菩萨喜乐正法,欲使一切众生皆至佛道,故称法爱。
〔大智度论卷七十二〕
二种爱
谓有染污与无染污之二种爱。(一)有染污,即贪爱,指贪染五欲之境而不能离者,
如爱妻子等。贪与爱,异名而同体。
(二)无染污,即信爱,如爱师长等。
〔大智度论卷四、大□婆沙论卷二十九〕
三种爱
指人於临终所起之三种爱著。即:(一)境界爱,谓临终时,对妻子、眷属、家财
所起的深重之爱。
(二)自体爱,临终时,对自体身命所起之惜爱。
(三)当生爱,临终时,对当来生处所起之爱。
此三种爱为一切有情善恶受身之根本,若爱欲未断,
则命欲尽时,心生愁恼,众苦相逼,必生此三爱,此即润未来生之缘,
故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末(大四三.七五九下):
「临终有心,必定起爱(中略)润中有,起自体爱;润生有,起境界爱。
以於死有,不见中有,谓我无有,起自体爱;於中有位,见生处,故起境界爱。」
故知境界爱与自体爱为助润生,当生爱为正润生。〔释氏要览卷下、成唯识论演□卷四〕 p5457
爱
<一>梵语 t□□□□, to□ayati, priya,巴利语 piya
之意译。又作爱支。十二因缘之一。
意为贪恋执著於一切事物。
基督教向来被视为爱的宗教,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
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
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
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於南传之法句经二一二偈中有言:「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继於同偈之中,又从「爱」转变,而依次列出亲爱
(巴 pema)、欲乐(巴 rati)、爱欲(巴 k□ma)、渴爱(巴 ta□h□)等四种。所谓爱,乃指对与自己有亲族血缘关系之情爱而言;
所谓亲爱,乃对他人之友情;所谓欲乐,则是对某一特定人物之爱情;
所谓爱欲,专指建立於性关系之情爱;
所谓渴爱,指因过份执著以致於痴病之爱情。
此五阶段皆属人类之爱,其本质皆以自爱为前提,由自爱出发而至性爱,
更甚者,以自爱为主而形成变态情爱乃至於渴爱,此中层次逐渐加深,
而未曾更变其型态。渴爱乃人类之爱的本体,由此种爱乃产生苦恼,
更由此苦恼而生悲(梵 karu□□,巴同),悲之原意即为痛苦。
人类不仅能感受自己之痛苦,亦能感受他人之苦恼,
若对所有苦恼之人,皆以亲切、友情待之,则可称为慈(梵 maitreya),
而慈乃由「友」(梵 mitra)演变而来者,其意即含深刻之友情,
故慈悲实为爱之代名词。慈悲之极致为「无缘大慈」,
意指吾人於毫无条件、毫无意识下,而能予任何人幸福,
此亦称大爱,为佛教待人态度之最高表现。
〔杂阿□昙心论卷八、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三、成唯识论述记卷八〕
<二>梵语
anunaya-sa□yojana。爱结之略称。
九结之一。又作随顺结。即指於境染著之贪烦恼。
大□婆沙论卷五十(大二七.二五八上):
「云何爱结?谓三界贪。然三界贪於九结中总立爱结,七随眠中立二随眠,
谓欲界贪,名欲贪随眠;色、无色界贪,名有贪随眠。
於馀经中,立为三爱,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是以三界之贪,总称为爱结。
又集异门足论卷四谓,欲爱、色爱、无色爱等三爱,於诸欲中,诸贪等贪,
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为欲爱;
於诸色中,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为色爱;
於无色中,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无色爱。又谓欲爱、
有爱、无有爱之三爱,於诸欲中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为欲爱
(梵 k□ma-t□□□□);色、无色界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为有爱
(梵 bhava-t□□□□);欣无有者於无有中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著爱染,称
为无有爱(梵 vibhava-t□□□□)。
此外,胜□经一乘章说五住地惑中,亦举出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等三名。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谓四谛中之集谛为爱,而有二种、三种、四种、五种等之别,
凡此种种,皆以贪名为爱。
〔大□婆沙论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六、卷一七三、成实论卷
九贪相品、入阿□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十一〕
<三>梵语 preman 或 priya。即以不染污心爱乐法或爱师长之谓。
大□婆沙论卷二十九谓,爱有二种,染污谓贪,不染污谓信。
俱舍论卷四(大二九.二一上):「爱谓爱乐,体即是信,
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
无染谓信,如爱师长等。」此明不染污之爱,其体是信。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六、顺正理论卷十一、成唯识论卷六〕
<四>悉昙字□(ai)。又作翳、□、蔼。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
据方广大庄严经卷四载(大三.五六○上):「唱爱字时,出胜威仪声。」
上引之胜威仪声,其梵语 airy□patha-□rey□n-□abda
即含有此音「ai」。另据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谓此爱字有自在、自相、圣道胜等义。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八、大日经卷五布字品、悉昙藏卷五〕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印光大师 法语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