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编作源起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benjamin@niabbs (班雅明), 信区: newsletter
标  题: [No.6 展演特区] 菩提伽耶行吟 流浪者之歌编作源起
发信站: NIABBS (Tue Nov 24 09:13:32 1998)
转信站: niabbs

菩提伽耶行吟 流浪者之歌编作源起

◎林怀民

 我不知「菩提伽耶」这名字何时驻进我脑海里;这几年来,却时
时渴望去这个地方。去做什麽我也不明白。只晓得佛陀在一棵菩提
树下悟道。94年暑假,在《红楼梦》公演的忙乱中,我匆匆订下机
票。仍然不知为何一心一意想去。

  载客的小发财车挤出伽耶城垃圾如山的街弄。颠簸20分钟後,一
片绿林迎面拂来,林後一弯泥河静静流淌。对岸山峦如墨,不高,
却是危□险峰,气势万千。小树林草皮上,孩童嬉戏,小马窜跃,
系金铃的小羊咩咩追寻母亲。我心头一震;终於来到法显和玄奘到
过的佛的净土!

 菩提伽耶是只有一条泥路的村落。小店和摊贩依著摩珂菩提寺庙
聚集成市。初建於六世纪,叠石成塔的摩珂菩提浮屠高达五十公尺
,由庙院拔起,直升蓝天。浮屠背後,两千五百年来第四代的菩提
,树干无限延展,枝叶扶疏地护卫众生。树下佛陀正觉的金刚座,
如今围起了栅栏。栅栏外深黑的石块上雕出佛的足迹,足形蓄水,
浮著供养的小花。四际走道哺著白色大理石。挂单的各国僧人和朝
圣香客便在栏外席地趺坐。朝圣团在僧侣领导下唱合诵经。经文空
隙间但闻远远近近的鸟呜。

  午後,我常坐在庙外尼连禅河畔发呆。季节风带来丰沛的雨水。
然而,泥褐的河水看上去似纹风不动,时不时啵啵冒起大水泡,提
醒人河底激烈流转的生命。

  佛陀当年看到的尼连禅河,也是这样流动的吧?就在对岸林子,
出家的悉达多太子苦修六年,日进一麻一麦,终於形销骨立,同时
意识到热烈渴求悟道的欲望正是他得道的最大障碍。

  悉达多太子因此接受了村女的供养,移身渡河,走向命运已早为
他安排好的金刚座。

  思想起佛陀渡河的决心,我临河惊叹。

  遗世独立,隐居苦修,是自我的完成。接受供养,接纳了他人的
体温,在接受之间,佛陀重返生老病死的俗世,於是渡了自己,去
渡众生。

  即使面临死亡,阿含经告诉我们,佛陀并未像後来佛经里的神话
那样,走的潇潇□□。他仔细嘱咐阿难,身後该如何火化,如何建
塔。阿难受不了,跑到林子,呵呵哭泣。佛陀听到哭声,唤他回来
,婉言安慰。美丽的涅盘原来竟有这许多美丽,婉转的不忍与不舍
。

  在尼连禅河畔,我第一次感知到佛原是个凡人,也有过凡人的□
徨与挣扎。因为慈悲,才透过修为与苦思,为众生指出救赎的道路
。我感到温暖,感到佛陀的可亲与可敬。

  菩提伽耶村落外简陋的泥屋住著黝黑乾瘦的贱民,劳苦终生,不
得一饱。摩珂菩提庙外,日日聚著上百的乞丐。初到时,我布施,
烦苦,而且愤怒:佛陀涅盘2500年後,人世间似乎毫无改善。

  然而,佛陀不是万能的神,他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作为後人永恒的
感召这一点吧。佛陀未竟的遗憾,需要众生努力修为,发愿,努力
去完成,去弥补。

  我与僧人并肩静坐菩提树下,醒眼时,但见阳光由浮屠尖顶穿过
树隙直直落在额头,我心中喜乐,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

  回到台北,常常想起那清凉的菩提,那静静流过岁月的尼连禅河
。云门舞者日日静坐,我流顺地编出《流浪者之歌》,关於苦修,
关於河的婉转,关於宁静的追寻。

  如今重看那94年的舞作,彷佛温习生命中一页充实的日记,不由
满心喜乐。希望透过《流浪者之歌》的演出,能够与观众分享那安
安静静的喜悦。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