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也可以进入私领域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中国时报艺文版 2001.08.25

公共艺术也可以进入私领域

 陈希林□专题报导

 何种性质的空间才适合展出公共艺术?而哪
一种艺术品的陈设才算是公共艺术?向来是艺
术界讨论的话题。几个极具实验性质的展览正
在探索空间与艺术之间的疆界,以不同的方式
切入公共艺术的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公共艺术呈现方式仍然
以「加法」为大宗,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里面
,增添一件艺术家的创作。至於在执行上,则
有公开招标、委托创作等多种方式,变成一件
一件出现在市区中心广场,或者是车站里的创
作。

 但是在隐密的、私人的空间可否添入艺术创
意,使得劳碌众生在行经的同时,意外获得一
点小小的快乐?「粉乐町:台北东区当代艺术
展」的原意就在此,希望将艺术与生活结合。
而「恋爱台湾画:风景名画户外展」则旨在穿
越美术馆或画廊的围墙,将艺术品摆到人行的
路径上。

 这些展出的最大特色,就是试图冲淡艺术展
出「民众没有权力、能力去参与、改变」的性
质。以美术馆舍为例,有人认为美术馆乃是经
过「仪式性质的包装」,收藏其内的作品被橱
窗化,也就是被僵化封固了。

 户外公共空间虽为不特定的多数人可自由接
近,然而其上的招牌等设置也非大多数人可改
变。

 「粉乐町」挑选了台北市东区多个出人意外
的场地,或者是隐身摩登高楼下的破旧水塔,
或者是乐团练鼓的空间,要不然就是美发店、
书店、商业大楼内。然後邀请艺术家姚瑞中、
邓惠芬、陈慧茹等多人,在这些空间放置艺术
品。

 在市民参与上,「粉乐町」设计有艺术品所
在地的地图让人按图索骥。

 在展览的介绍小册上还有折价券,可在大部
分提供场地放置艺术品的商店中享有消费折扣
。「恋爱台湾画」的时间较短,只有今天一日
,但方式直接简单,将画放在人行道上让过路
者驻足观看。

 但是,以「加法」所添入的公共艺术品,往
往欠缺功能的性质。

 因此,台北市台北大桥下桥头市场正在进行
的公共艺术徵件,除了彩绘桥墩、人行道铺面
艺术之外,另外设有「街道家具」一个项目可
供创作者选择,也就是设置一个极富艺术性质
,但也具有实用功能的作品。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