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书法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松风阁】书法电子报  台大书法社 第 1 期

◎ 有些事情,你不能不知道… ◎

    同是书法爱好者,平日多在室内读帖练字,我那天却突发奇想
,何不以轻松的心情,仔细地欣赏生活周遭所接触得到的作品。信
步来到师大和平东路上,那儿有的是钗h的画廊、美术社。一路上,
举凡公司行号的招牌,建□物的名称等,也都有可能是来自某位名
家大师的字迹,也把我这一次散步所观察到的跟大家分享。

    首先,来到闻名画廊前,那儿挂著溥儒的行书对联,再往前走
,也能在蕙风堂的橱窗上看见另一幅溥儒的行书对联,他的第一笔
下笔都很重,从笔画的变化似乎能看到他写字时用笔的复杂,似乎
很随兴书写,却有阳刚的意味,字有自己的明显风格,还有,我也
观察到每个字都有一笔重墨,但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他的特殊风格
。

    进了画廊,看到梁上的一幅字,作者是现代人李叶霜字,有个
地方很特别,可能是用纸的关系,所以每一笔都有明显的断层不连
续的现象,形成另一种有别於因陈旧而剥落的效果,像是乌黑的发
丝滚著白边那样的清爽鲜明的感觉。这原来是『清朝的纸』,才会
使写在上面墨迹起了『花纹』效果。

    蕙风堂橱窗里也展示著何□叟的扇面,上书几行楷书小字,他
也就是拥有张黑女墓志铭的唯一拓本的清末大师□何绍基,因此一
般认为他临此帖应最为神似,但是我觉得若就那一幅而言,其实并
不接近张黑女墓志铭的字体。另一侧的橱窗则展示了一件臧克柔的
隶书作品,那是一个较为直硬变化不多的作品,笔画不如汉隶细挺
,也不像清隶那样的饱和,稍稍失了点儿气力的感觉。然隶书,对
我而言,不论是含著苍劲有力的飞白,还是饱满浑厚带点波折,都
能使我对於隶书和国画中常见的老树,那种枝干上处处藤瘤,恣意
弯曲错节,逸趣横生的图像产生直接的联想。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虽然作品多半可圈可点,之中却偶而带些
破绽(也可能是在我们有限的欣赏程度下被错认为是缺点,而并不
认是书家匠心制造的特殊效果),这些暂时称为破绽的部分,通常
需要仔细看细部才会发现,我会觉得很奇怪,是这些创作著疏忽了
,还是不在意这一些细微的小缺陷。或著说,难道这就是所谓大师
和一般人的不同吗?即使是有点不妥的地方,他们仍能处理得恰到
好处。又或著,欣赏是很主观的一件事,所以创作著和观众的共识
一旦不能一致,也就是对美的认定不一致时,便会出现所谓的批评
与赞赏。像说,以pop字型写书法,字体的变化应是可取的,只是
我这样的认定跟多数的书法同认定的美取向并不同。这是一点点小
小的想法。再往前走,看见朱玖莹为耕读园题的招牌,『耕读园』
三个正楷大字,带有稍稍不自然的飞白,字的架构比较平正,似乎
有颜真卿的影响。

走到捷运古亭站内,那儿也有作品展,其中一幅字,他的「一」字
,收笔很怪,曾听老师提过,学习唐代的楷书(好比「一」字),
最怕写成两种,一种是遮住中间,两边长得像饼乾一样;不然就是
两边遮住,中间一模一样,没有变化。说到变化,就像创作时,相
类似的笔法或是字重复性过高,通常会在重复的部分做些变化,以
克服重复性的呆板现象,虽说写字是随性所至,但适度的处理安排
更能显现出其中的调和之美。此外,一些作品中也运用改变个别单
字结构相关位置的方法,帮字体做出不错的结构表现。另有些作品
碍於篇幅,则将部份正文融入落款当中,虽然可能是纸幅不够的权
宜之计,但是也有牵涉到看待正文和落款关系的态度,显然在这样
的情况下,落款和款书并不是相斥的。

    虽然一个短短的下午,能仔细欣赏的作品为数不多,所作的评
论可能也有谬误和不尽完美之处,即使或雪|负面的评价多於正面
的赞美,我想是因为视他们为前辈情况下,自然在欣赏时会以较高
的标准看待。但是我相信,多观察一定也会有所成长,不过还望师
长与同好们的不吝赐教。第一次写下自己想法与评论,无非是希望
能抛砖引玉,一起在这个浩瀚的书法殿堂上一起分享经验,相互成
长。

附注:以下依文中出现次序标示
行草,溥儒  ,闻名画廊,和平东路一段89号。
行草,溥儒  ,蕙风堂  ,和平东路一段77号。
隶书,李叶霜,闻名画廊,和平东路一段89号。
楷书,何绍基,蕙风堂  ,和平东路一段77号。
楷书,朱玖莹,耕读园  ,和平东路一段47号。
其他,捷运古亭站。

/林晓帆/台大公卫系/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