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10]明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wit@niabbs (怪兽农场的wit), 信区: costume 标 题: 中国服装史[10]明 发信站: NIABBS (Sat Jul 3 13:41:27 1999) 转信站: niabbs 明朝建立之後,完全废除元朝的衣冠制度,回归到汉族的服装正统 明代男子的巾帽,主要有乌纱帽,璞头,网巾,四方平定巾及六合一统帽 在平常上朝视事的时候戴乌纱帽;重大朝会,奏事,谢恩戴璞头; 网巾是一种系束发髻的发罩,多以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戴网巾除了约发外, 也是男子成年的标志,一般都衬在冠帽内,也可以单独使用直接露在外面 四方平定巾是职官,儒士的 一种便帽,多以黑色纱罗制成,因为造型四角都为方形,故名之 六合一统帽就是俗称的瓜皮帽,用六片罗帛拼成,多用於市民百姓 除了这些巾帽,还有"高士巾","靖忠帽","遮阳帽"等等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旧制,以袍衫为尚;职官朝服用冠冕衣裳 朝服制度:文武百官在祭祀等重要礼节时,不论职位高低都带梁冠,穿赤罗衣裳, 用冠上梁数及所佩带绶分级别,一品:冠七梁,革带用玉,绶用云凤四色花锦; 二品:冠六梁,革带用犀,绶同一品;三品:冠五梁,革带用金,绶用云鹤花锦; 四品:冠四梁,其馀同三品;五品:冠三梁,革带用银,绶用盘雕花锦; 六品,七品:冠二梁,革带用银,绶用练鹊三色花锦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绶用□□(ㄒ一 ㄔ□)二色花锦 所持笏版也有定制,一品到五品用象牙,六品到九品用槐木 职官公服穿袍,其制: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罗绢制成,颜色也有规定: 一品到四品用绯色,五品到六品用青色,八品到九品用绿色,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 就是俗称的补子,在胸前背後各绣一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文官一品仙鹤补;二品锦鸡补;三品孔雀补;四品云雁补;五品白鹇补;六品鹭鸶补; 七品□□补;八品黄鹂补;九品鹌鹑补;杂职练鹊补;法官獬豸补;武官一品二品狮子补; 三品四品虎豹补;五品熊罴(ㄆ一□)补;六品七品彪补;八品犀牛补;九品海马补 其他官员小吏也都各有规□,分别详细,市井富民虽穿纱绸绫罗,但只有青黑两色, 不敢标新立异,只在领上用白绫或白绢保护,显示奴仆有别 男子鞋履,官员穿靴或穿"云头履"(朝鞋);儒士生员多穿黑色双脸鞋;庶民百姓以穿鞋为多, 江南地区多穿蒲草鞋,北方地区因为寒冷,一般多穿牛皮直缝靴 明初妇女的发髻变化不大,仍本著宋元形式,到嘉靖以後变化日益繁多, 例如有"挑心髻","仿堕马髻",还有一种假髻,也是当时的 一种发饰,这种发髻一般用铁丝织G , 外面编上假发,做成一种固定的饰物,当时称做"鼓",鼓比原本的发髻高出一半, 用时罩在原本的髻上,在用发簪固定,到了明末鼓的形状百出,一直到清朝仍受妇女喜爱 在年轻妇女中还流行戴头箍,头箍的材料最初是丝结成网状,罩住头发,之後才出现纱头箍, 以及熟罗头箍,头箍样式也有变化,刚开始时较宽,以後变得窄,到清初时,只剩下一条窄边, 所谓的"貂覆额","渔婆勒子"就是这个东西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披,背子,比甲和裙子等等, 衣服的样式大都仿唐宋,回复右衽 对命妇(官员的妻子,母亲)的服装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礼服与常服两种, 礼服是朝见皇后,礼见舅姑,丈夫及祭祀时的服饰,以凤冠,霞披,大袖衫及背子组成, 具体的形制在<<明会典>>中描述的很详尽,连质料,色彩,纹样,尺寸都有详尽的规定, 明代的凤冠有两种,一种是皇后嫔妃所戴,冠上除了凤凰外还是有龙,□, 一种是命妇戴的,不饰龙凤,仅缀珠翟,花钗;霞披是一种帔子,形状像两条彩练,绕过头颈, 下缀金玉珠子,它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隋唐时有了霞披的美称, 常服是平常的服装,以长袄长裙为主,制度较不严, 各种□丝绫罗都可制作,但纹样花边上有规定; 普通妇女的礼服只能穿紫色粗布(□ㄕ),不可金绣, 平常的袍衫也只能用紫,绿,桃红等浅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 襦裙在妇女服装中仍占一定比例,只是裙子多素白,若施绣仍只在群幅下边一两寸施以花边, 到明末时有一种"月华裙",是在腰间的密裥摺每一摺用一个颜色,色如月华,故称之; 还有用绸缎剪成大小粗细一样的条子,每条绣以花纹,两畔镶金线,碎兜成裙,称"凤尾裙"; 还有把裙子打出无数的细摺,称"百摺裙" 还有一种水田衣,是以各种零星布料拼凑成的服装,形状似僧人的袈裟,这种服装简单又别致, 所以赢得妇女普遍的喜爱 妇女多缠足,穿弓鞋,以香樟木为底, 木底在外面叫"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等名称, 木底在里面叫"裹高底",又称"道士冠",老年妇女穿平底鞋,称"底而香" 下缀金玉珠子,它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隋唐时有了霞披的美称, 常服是平常的服装,以长袄长裙为主,制度较不严, 各种□丝绫罗都可制作,但纹样花边上有规定; 普通妇女的礼服只能穿紫色粗布(□ㄕ),不可金绣, 平常的袍衫也只能用紫,绿,桃红等浅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 襦裙在妇女服装中仍占一定比例,只是裙子多素白,若施绣仍只在群幅下边一两寸施以花边, 到明末时有一种"月华裙",是在腰间的密裥摺每一摺用一个颜色,色如月华,故称之; 还有用绸缎剪成大小粗细一样的条子,每条绣以花纹,两畔镶金线,碎兜成裙,称"凤尾裙"; 还有把裙子打出无数的细摺,称"百摺裙" 还有一种水田衣,是以各种零星布料拼凑成的服装,形状似僧人的袈裟,这种服装简单又别致, 所以赢得妇女普遍的喜爱 妇女多缠足,穿弓鞋,以香樟木为底, 木底在外面叫"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等名称, 木底在里面叫"裹高底",又称"道士冠",老年妇女穿平底鞋,称"底而香" 明代参考图:<<历代帝后像>>,<<沈度写真像>>,<<李贞写真像>>,<<魏浣初小像卷>> <<仕女精品>>,<<簪花仕女图>>,<<胤祯妃行乐图屏>>,<<燕寝怡情>>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