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5]秦汉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wit@niabbs (怪兽农场的wit), 信区: costume 标 题: 中国服装史[5]秦汉 发信站: NIABBS (Tue Jun 1 23:55:39 1999) 转信站: niabbs 秦始皇统一中国,创立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汉承秦後,大体上保存汉代遗制 所以我们把秦与汉合在一起讲 在汉代,冠帽是区分等级的基本标志,按规定: 皇帝,公,卿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戴冕冠,穿冕服,各以冕冠的旒数即质料分别等级; 长冠,是一种以竹皮做成的礼冠,因为汉高祖刘邦早年所创, 又叫作"刘氏冠",为官员祭祀所戴; 武冠,又称□(ㄏㄜ□)冠,是各级武将礼冠,在朝会礼见时戴, 跟随皇帝的仕从或宦官,也戴插有貂尾,装饰著金□,蝉纹的武冠; 执法者戴法冠,或称獬豸(ㄒㄧㄝ□ ㄓ□)冠;儒士戴进贤冠,以冠上梁数分等差; 除此之外,还有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等等 在秦朝,曾以巾帕编赐武将,与冠帽同时使用,然而只限军旅,不曾施於民间 到西汉时,传说王莽本人秃头,特以巾帻包头,流传开来,成为风气, 巾帻分为介帻和平上帻两种形式,这两种巾帻是汉代男子的基本首服, 身分低微的执事不能戴冠,只能用巾帻;官吏也必须先戴巾帻,再戴冠, 平日在家里,也可除去冠帽只戴巾帻, 巾帻的戴用,是个人身分,年龄,职务而定,有一定的规矩 秦汉时代男子服装以袍服为主,袍被当作礼服,袍服的式样,以大袖为多, 袖身宽大部分为"袂(ㄇㄟ□)",袖口紧小部份为"□(ㄑㄩ)", 领,袖都饰有花边,领口多为鸡心形, 官员平时穿□(单)衣,□衣式样与袍服略同,只是不用衬□,所以一般不直接穿在外 这些服装的基本样式:一为曲倨,一为直□ 曲□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流行的深衣,多见於西汉早期;到了东汉,一般男子不穿深衣, 穿直□之衣,也称禅揄,除了祭祀朝会外,皆可穿著 配绶制度,是汉代服装的一个特点,贵族除佩挂刀剑之外,还有佩组绶的礼俗 "组"是一种用丝线编织的饰物,可用来系腰;"绶"是官印上的带,又称印绶, 这种印绶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徵,由朝廷统一发放,按制度规定,官员平时在外, 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囊带里,并用绶带垂在外边,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所配绶的颜色,尺寸,织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使人一看就知配绶人的身分 皇帝是佩黄赤绶,诸侯王佩赤绶,公侯将军佩紫绶,以下有青绶,黑绶等 秦朝将士的铠甲,一般用整片皮革或厚实的织锦制成,上缀金属或犀牛皮制的甲片, 在出土的秦朝兵马俑身上,我们可以清楚看见秦朝将士的穿著,最特别的是男子的发式, 几乎每一个兵马俑的发式皆不尽相同,编发的技巧与美感兼具 西汉以後,铁甲普及,并成为军中主要装备 汉代妇女礼服仍承古遗,以深衣为尚,这时的深衣与春秋战国时代不同的是, 衣襟的转绕圈数变多,衣服下摆增大,穿著这一种服装,腰身都裹的很紧,以绸带固定在腰部 除此之外,妇女也穿襦裙,上襦下裙,为妇女常服,上襦较短,仅到腰际,襦裙较长,下垂至地, 裙子大多以四幅素绢并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名叫无缘裙 裙子之外,妇女在下裳下还穿裤,女裤只有两只裤管,上端用带系住,是无裆的 妇女除鞋履之外,出嫁也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画,并用五彩丝带系绑 汉代妇女的发式以梳髻为尚,髻的样式繁多,当时十分风行一种"堕马髻" 在汉代的舞女服饰上出现了"水袖",是中国水袖的发端 -- --------------Better a witty fool, than a foolish wit!-------------- ※ 来源:.国立艺术学院关豆门站 bbs.nia.edu.tw.[FROM: h88.s70.ts30.hi] ※ 修改:.wit 於 Tue Jun 1 23:57:20 1999修改此文.[FROM: h88.s70.ts30.hi]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