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8]宋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wit@niabbs (怪兽农场的wit), 信区: costume 标 题: 中国服装史[8]宋 发信站: NIABBS (Fri Jun 18 00:47:56 1999) 转信站: niabbs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影响极大,美学形式也起了变化: 在建□上,出现了白墙黑瓦为主的建□形式,栏枋梁栋,不施颜色,只用木头本色; 在绘画上,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 在衣冠服饰上就更明显,宋代的衣冠服饰区於保守拘谨,式样变化不多,色彩也不鲜□, 给人质□,洁净和自然之感 隋唐时代的璞头,发展到宋代以成为男子首服,除了祭祀典礼之外,一般都带璞头, 璞头由巾帕便成帽子,在璞头後伸出两脚,有直脚,曲脚,交脚之分, 帝王官宦多用直脚,仆从,公差或身分低下的乐人用曲脚和交脚, 璞头因为其材质的关系,也被称为"漆纱璞头" 宋朝的璞头并不限为黑色,尤其是在喜庆宴会等隆重场合,可以用鲜□的颜色, 由於璞头便成文武百官的规定首服,所以一般百姓很少使用,文人雅士又恢复古代的幅巾, 以裹巾为雅,史称东坡裹巾,又称东坡巾;还有其他各种程子巾,山谷巾,逍遥巾等等 到南宋时,这种裹巾的风气更盛,就连朝廷中的高官们也以过巾为尚,冠帽因而见衰 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袍衫为主,除了祭祀朝会之外,都著袍衫,并以颜色分等级, 凡穿紫色与绯色公服(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在腰上配上一个金或银的鱼袋; 官员还需在腰间系大带,也是一种区分官阶的标志,一般由"革呈"(ㄊㄧㄥ),□(ㄎㄨㄚ□), 扣与"金它"(ㄉㄨㄛ□)尾四个部分组成,金它尾朝下,代表对朝廷臣服 宋代妇女发式承五代遗风,以高髻为尚,年轻的妇女甚至有髻高逾尺的,一般都参有假发, 有的用假发编成各种形状的假髻,用时直接套在头上,称为"特髻冠子" 有钱人家的妇女,通常会用金银珠翠制成的各种花鸟凤蝶形状的簪钗梳篦,钗在发髻上 另外有一种"冠梳"的习俗,就是以漆纱,金银,珠玉等做成两鬓垂肩的高冠, 并在冠上插以白角长梳,这种冠梳多见於北宋,在敦煌壁画上也有所描绘 宋代也有簪花冠,把一年四季的花朵簪在花冠上,这种花冠叫"一年景" 簪花的习俗不限妇女,在许多重大庆典朝会,皇帝百官也都簪花,做为冠帽上的装饰 宋代妇女出门,头上戴"盖头",後来成为新娘新婚之时的红色盖头巾 宋代妇女的服装,上衣有襦,袄,衫,大袖,背子,半臂,背心等多种形制;下裳多穿裙 襦是一种短衣,大多为下层妇女穿著;冬天穿袄;夏天穿衫,衫多用丝罗制成; 背子为宋代妇女常用服饰,连男子也会穿著在公服之内,衣襟以对襟为多,时常敞开, 露出里衣,背子衣长大多过膝,有时跟裙子齐,在左右腋下开岔,岔的长度在两尺以上; 半臂与背心相似,但半臂有袖 裙子仍有前代遗制,到北宋以後裙子样式稍有变化, 裙幅多在六幅以上,中间施以细"示间", 又称为"百叠","千摺",腰间用绸带系扎,配有绶环下垂压裙 在用色上,一般上衣用色较清淡,常用间色,如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色; 下裙颜色较鲜□,有青,碧,绿,蓝,白及杏黄等色 宋代有缠足的习俗,所以妇女著靴已不常见,多穿鞋,鞋用锦缎做成,上绣各种图案, 古人称之为金莲 参考图画:<<听琴图>>,<<松阴论道图>>,<<羲之写照图>>,<<妃子浴儿图>>, <<半□秋兴图>>,<<清明上河图>> -- --------------Better a witty fool, than a foolish wit!-------------- ※ 来源:.国立艺术学院关豆门站 bbs.nia.edu.tw.[FROM: ts-56k-p21.nia.]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