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百年 纪念活动达高潮 (2000-07-29)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中国时报   艺文出版   890729

敦煌学百年 纪念活动达高潮

 李维菁/敦煌报导 

  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研究一百周年纪念,
敦煌研究院自七月初起举办了一系列的「敦煌藏经洞发现
暨敦煌学一百周年纪念」系列活动,这些陆续展开的庆典
及活动在昨、今(二十八、二十九)日达到最高潮的三项:
二十八日是琉璃工房的杨惠姗现代中国琉璃艺术展开幕,
二十九日则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开幕及邀集中外近三百位
敦煌学学者参与的「二○○○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藏经洞发现五万多件经文及文物,其中许多已流失在海外
各国,引起世界学者对敦煌文化、艺术、宗教、历史、地理
及科学的探讨研究,敦煌学因而有了深厚的基础。但是,敦
煌这四九二座洞窟,虽是全世界规模最为庞大、历史最悠久
的佛教遗址,却面临因地理环境、气候恶劣以及观光客所带
来的洞窟病变及衰微的可能。因此,「二○○○年敦煌国际
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发表及讨论主旨,锁定在敦煌如何在开
放观光旅游的同时,与文化保护的重大课题间达到平衡。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世界上任何物质,皆会面临
产生、发展、衰退及消亡这必经的过程。敦煌莫高窟的佛像
洞窟,是以泥土、麦草、木头为材料,整体说来是土质文物
,因此也会经历这自然律必经的过程。莫高窟里的壁画、佛
像的艺术品,最早可溯自一千六百多年前,由於敦煌的环境
十分乾燥,这些佛教艺术才得以保存这麽长久。但同时正因
为这里的沙漠气候十分恶劣,周围的沙山且在不断往下滑落
之中,而且敦煌莫高窟自元代以後便无专人管理,遭受不少
人为破坏,因而产生保存的重大课题。

 樊锦诗说,在众人的努力下,能否再保存敦煌度过另一个
一千年?「我们只能尽其所能,如果我们的子孙也尽力,我
们只能争取看看能否再保存一千年!」

 今天首日的国际研讨会议程由文化部长孙家正主持,中国
文化部并颁予特别贡献奖给七位个人及三个团体,表彰他们
在敦煌学研究及保存上贡献,七位个人贡献奖包括:台湾学
者潘重规;香港企业家邵逸夫、学者饶宗贻;大学学者暨前
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学者季羡林及已逝学者敦煌研究院
创办人常书鸿。三个团体贡献奖得主包括敦煌研究院、美国
盖堤及基金会日本文化财研究所。

 研讨会研讨及考察议程今起至八月三日进行六天。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