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4)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minHsiao.bbs@bbs.csmc.edu.tw (渡边彻), 信区: Book 标 题: 回应Joycat Liu 之谈 <<挪威>> (4) 发信站: 中山医学院BBS站 (Tue Oct 8 22:41:57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nchu!ccnews.nchu!csmcbbs ※ 引述《greatman@linux486.linkease.com.tw (屋顶上的猫)》之铭言: : 在把自身当作物件的意识下,死亡就是把自己像处理物件般地处理掉,用布 :袋戏的说法就是「解决丢掉」(用台语念),关於物件生存死亡的历史也适用於 在这里的说法,与前面因为「彻底的虚无」「主体性的消泯」所以选择死亡 的议论,显然完全矛盾了。 :) 在这里又说,「把自身当作物件」,所以「死亡 就相当於处理掉物件」,所以不把「死亡」当回事? ... :自身,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不连续的,这是对人性本质的扭曲。而 :事实上,生命与死亡在人的身体内并存著,人本来就是一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动物 :,意欲著摆脱其他生物与自然混沌般的一体感(自然本能),经由爱与创造发展 :文化文明之类的东东,追求与自己、与另一个人、与群体、与自然之间既独立又 :溶合的一体感,爱与创造代表生命的部份,受制於自然规律、被人或物所控制支 :配代表死亡的部份。人生命的发展受到扭曲,会将潜能导向死亡的世界,像战争 :这种把人「解决丢掉」的破坏性就是人性扭曲的结果。在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再整理一下以上的议论: (a) 生命与死亡之间是断裂的,因为人性本质的扭曲 → 现实状况(如何得知「生命与死亡断裂」是「扭曲」? 「生命与死亡断裂」是如何定义?) (b) 事实上生命与死亡并存与人的体内(是连续的?) → 原始状况(同理,何以说「生死原是并存的」?如何「并存」?) (c) 由 (a) 与 (b) 得知,原始状况被破坏了 → 因为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动物 → 所违反的种种,又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爱与创造」→ 代表「生命」 .「受制自然规律、被人被物控制」→ 代表「死亡」 => 人性扭曲,潜能导向死亡,以战争作比喻 (由 (b) 「生死原是并存」,又何来 "导向" 之语? (谁也不可能导向谁) 或者,「并存」是一种不生不死、亦生亦死的状态?... 又,战争是「杀人」不是「自杀」,与《挪威》主题有误, 恐有「引喻失义」之虞... :p ) :把自己当成消费物件而泯没自我主体性的存在相当普遍,只有或多或少程度上的 :差别,像日本那种集体性发达的社会文化传统,一旦与城市文明结合,自我的存 :在容易变成轻盈而无足轻重。太有「人性」反而变成似乎是不正常的,这样的社 在此,「城市文明集体性发达」导致「个人自我被泯没」,可以接受。 :) :会实在应该发动像美国女权健将史坦能在「内在革命」一书所说关於「重建自尊 :自爱」的革命,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具破坏性的死亡美学,推之极致就除了制造 :自己的灾难也殃及邻国。我们可以从日本的色情产业与影片的美学观看出日本人 :是如何看待女体,那里面笼罩著佛洛依德所说的死亡本能。 但,日本文学确可说有「死亡美学」(对死有种民族性的崇拜,如过去武士 道的切腹自尽以报天皇的精神被推崇),议点却急转到: 日本色情物化女体 → 笼罩佛洛依德谓「死亡本能」 (∴ 「物化女体」是「死亡美学」主导的结果?) 这似乎不太能说服人啊。 :) to be continued... -- ※ 来源:.中山医学院BBS -- 絮情小站 bbs.csmc.edu.tw.[FROM: 140.120.1.61]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