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的心灵生活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tristan@Feeling (送报童), 信区: CCUNews 标 题: 谈大学生的心灵生活 发信站: 中正大学寂寞芳心小站 (Fri May 29 08:20:08 1998) 谈大学生的心灵生活 心理人 大学时代是个人追求独立思考、认同感和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关键时期。 然而往往因为进入大学之前的课业压力和个人生活经验的限制,而需要相当时 间的探索和学习,才能逐渐展现出成熟独立的人格。 近来几个引起舆论关注的事件,如宋七力、飞碟会、妙天禅师等皆有许多 大学生乃至於高级知识份子参与其中,使我们再次对於社会中充斥寻求快速的 ,交换性的价值观念感到忧心。最近公布我国十大死因,自杀一项赫然其中, 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接受高等教育的放群中,显然藏有许多空虚无助的心灵。 因此大学生追求宗教信仰和心灵生活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当我们去分析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某些宗教信仰和教派时,往往发现有 许多个人因素的考量。例如学者丹(1982)和史匹卡(1991)就发现,个人(尤其 是青少年)接受某一教会派/别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因为对於人世间所存在 的众多不确定性而产生不安和惶恐,而转而选择接近戒律严谨具权威性的教派 。也可能因为觉得旧有的宗教无法解答自身在信仰上所遭遇到的问题,而投向 有新想法且具宗教热情的新兴教派。也可能因为大学生感到孤独和朋友或支持 团体,而接受受朋友的邀请参加宗教性的活动。也可能自己的生活遭遇挫败和 压力而产生希望幻灭的愁怅,因而看破红尘。也可能高度竞争和人际关系漠然 的社会现况中无法找到定位而产生认同危机。也可能因为天真地信服於提供友 谊和指引的教派领袖而选择参与某些教派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些参与宗教活 动的大学生,通常是一般正常的年青人,他们参与宗教活动的普遍目的,是为 了进行个人的角色定位和人生价值,这些也使青年人迈向成熟。因此流动性高 和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终将主动的脱离曾积极参与的宗教活动亦为普遍的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人追求信仰的历程,常由著重达成个人生活目标的 实用性价值的所谓「外力取向」,而後转而成为以信仰和道德观为指导自己生 活和行为准则的「内力取向」,最後终於达成「自发性信仰」的境界。当一个 人的信仰发展至向内心去寻求的时候,在生活上往往能表现出对自己生命有较 强的内控制力,较具责任感,较少偏见和较多的助人行为。当一个人成为自发 性信仰者时,他们不再向宗教领袖 寻求,而表现出对教会教派的独立判断力, 除了具有宗教和道德的信念外并且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完全负责的态度。值得 重视的是这样的发展轨迹虽然可能自然逐步发展出来,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宗教 信仰和个人日常生活的价值观间的冲突,而停滞於早期的发展历程。这样的现 象虽然是极具正常的发展特性,但是却可能成为不肖宗教团体和份子的可趁之 机,他们利用宗教的实用性价值和强调全面奉行的重要性使宗教活动成为□财 和欺骗的工具,使年轻的大学生迷失於功利与现实之间。 因此学校的辅导工作,应该著重於了解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所反映之背後 的意义,并且协助学生自我了解以积极的面对人生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学校辅 导工作必须□清一些利用信众希望藉由宗教活动对世事之不确定因素有更多的 掌握的心理需求,而衍生的快速法门,则如贩卖加持过的莲花座等。 这些以钱财换取信灵修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极可能使大学生更加迷惘 和混淆,而无法静下心来真正的思考个人的自我认同和人生目的。不但如此, 当青年人陷入求助於外在法力的泥沼中,亦将成为整个社会的隐忧。因此我们 呼吁大学生的辅导工作能够更积极地推动,帮助大学生逐渐迈向正向的自我了 解和清明的心灵生活。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