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家与艺评家不分的缺失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journey (云水), 信区: art_education
标  题: [论坛]论艺术家与艺评家不分的缺失(上)
发信站: 关豆门 (国立艺术学院BBS) (Wed Jan 29 02:40:16 1997)


[论艺术家与艺评家不分的缺失--为我国未来艺术教育进言](上)  邢福泉
                                                          中央日报71.5.6
========================================================================

  最近海内外人士与学者,针对即将成立的国立艺术学院应具的教育方向,连
续地发表一些意见。关切之情,可见一斑。

  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究竟应走艺术家兼评论家的教育方法,或是艺术家与
评论家分开教育的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有不同的观点。

  赞成前一种教育方法的人士,认为名画家兼名评论家者我国古不乏人,如王
维、米芾、苏东坡、文同、高克恭、赵孟 、董其昌等皆为其例。但吾人如查考
上述诸人之出身,王维为开元进士、米芾为礼部员外郎、苏东坡为侍读学士礼部
尚书、赵孟 为翰林学士承旨、董其昌亦为进士,故皆先「文」後「画」,而非
先「画」後「文」。作为一个好的评论家,除了对本身品评的□围有深度的了解
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

  譬如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巨擘之一拉菲尔(Raphael,1483-1520 )在梵蒂冈
有一著名壁画,标题为「雅典学校(The School of Athens)」,至今仍为研究文
艺复兴时期绘画□本之一,画中描述柏拉图与阿里士多德在学校中研讨学术及其
他学者在校之情景,可惜拉菲尔虽为绘画名家,但其他知识并不丰富,他在画中
画了四个拱门,事实上,拱门在罗马时期方为罗马人普遍采用,希腊建□中并未
使用此种手法。以拉菲尔之盛名自己犯了错误尚不自知,如一旦当了绘画评论家
,似乎也不易发现他人类似上述的错误。

  国内某电视公司於去年曾上演一部连续剧,剧名是「金菩萨」,但萤光幕上
出现的一直都是一座佛像,此种菩萨像与佛像不分的错误,也显示有关工作人员
或设计美工人员的知识不够广泛。

  二十世纪的时代不同於古代,一般而言,即分工越细,精密度越大,速度也
较快。一个人精力及时间总是有限,除有特殊天份者外,专精一门多较同时钻研
数门容易成功或有特殊表现,米盖兰基罗如果同时亦作艺评家,他在艺术创作上
是否有如此大的成就,颇令人怀疑。

  换言之,要做一个杰出的画家、建□家、舞蹈家....等等,最好不要同时也
做画评家、建□评论家或舞蹈评论家,否则两方面皆不易有卓越的表现,就如一
个人一方面要当理论化学家,但另一方面又要当化学工程师一样的难以讨好。但
是艺评家须懂艺术,化学工程师须懂化学,这却是不争之论。

  专业人员评审专业人员的制度是合理现象,如医生评审医生、机械工程师评
审机械工程师等。但是,艺术却与上述的专业大不相同,因为艺术是国家或社会
的文化结晶,反映的是时代的背景,而非仅以画面、笔法、雕法或一举手、一投
足等皮相所能涵盖,其所牵涉的□围极为广泛,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社会风气、
思想、宗教等、而对於上述各项情形的了解,实非一般致力於技巧表现的艺术家
所能穷通。

  举例来说,吾人欲评□我国南北朝的佛教艺术,除了风格之变换外,与印度
佛教之雕刻、绘画、建□等亦需作一优劣比较,如此,又需了解印度之巴哈
(Bhaja)、阿姜塔(Ajanta)、山治(Sanchi)、犍陀罗(Gandhara)、麦斯罗(Mathura)
等地之佛教艺术,同时也要了解佛教如何在南北朝流行,以及流行之情况如何。
诸如此类,一般艺术家欲加深入,实有甚多困难。(後续)


--
●。终其一生,追寻真、善、美生命境界的完成。●

※ 来源:.关豆门 (国立艺术学院BBS) bbs.nia.edu.tw.[FROM: 168.95.20.80]
发信人: journey (云水) 信区: art_education
标  题: [论坛]论艺术家与艺评家不分的缺失(下)
发信站: 关豆门 (国立艺术学院BBS) (Wed Jan 29 03:35:04 1997)


论艺术家与艺评家不分的缺失-- 为我国未来艺术教育进言](下)   邢福泉
                                                            中央日报71.5.7
==========================================================================

  又如西班牙画家哥耶(Goya,1746-1828)曾作一名画,题目是「一八0八年
五月三日(May Third,1808)」,现藏於马德里。评□者如欲加以研究,除笔法
外,当时哥耶之心理状态、法国在欧洲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法国对待西
班牙人之政策与手段等,亦须有简略之了解,否则对於哥耶为何作此画,以及
为何采用此一题目,均会摸不著头脑。艺术家如果一方面要创作,另一方面又
要对背景、风格等加研究,实难以兼顾也。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艺术家如身兼两职,当评论时可能会发生「人不
如我」的主观情形出现,同时评论者与受评者皆从事艺术创作,又不免有竞争
的心理产生,要真正抛开「自我」,公正无私,事实上谈何容易?如能由本身
不从事艺术创作,却懂得艺术,并受过理论及学术训练的人担任艺评家,当较
易公平客观也。我国古代确有不少杰出的通才,一人可兼数职或专精多方面,
主要原因是古代知识领域不如现代广阔,现代如有人同时兼通文学、物理、化
学、机械、外语、法律、农艺....等,恐怕举世亦难得一见吧?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有些艺术家,求名求利之心较一般人尤有过之,为
了名利,身兼艺术家与艺评家阶级的人或团体,往往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提
高本身的地位,贬低他人或另一团体的价值。明朝莫是龙的「画说」、董其昌
的「画旨」与「画眼」,奠定了我国「文人画」或「士大夫画」的基础和精神
。无可讳言地,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中是独具一格的,但是「文人画
」是否百分之百的优於「院画」或民俗风土画?是否士大夫的意境、格局、人
品与笔法「一定」优於职业画家或民俗风土画家?从许多事实审视,其答案是
否定的。经国大业宜重用知识份子的智慧,但艺术创作方面知识份子不一定亦
举足轻重。我国古代部份文人因身兼两者於一身,遂不免「扬己贬人」,视职
业画家或未受过教育的艺术家为低下,我国民俗风土艺术家及职业艺术家作品
之未被重视,此为关键之一。

  艺术绝非某一种特殊身份者所应垄断,而是各阶层、各身份者的作品皆有
其特色及长处,此为我们处於目前开放社会中应具之基本观念。民俗画家洪通
之画如未被美国人注意,其价值是否为我国社会所认识,实大成疑问。

  综合言之,欲艺术创作人才及评□、理论、编剧等人才各达到一定水准,
我国未来艺术教育之方针应分双轨进行,使真正各有所专,否则唯有导致艺术
家及艺评家水准之普遍低落。至於教师资格问题,教术科者应不拘学历,但教
学科者必须要有够水准的学历或学术论著方可。因事关今後我国文化之素质,
愿有关决策者能广徵真正专家学者之意见,并三思而行。(完)


--
●。终其一生,追寻真、善、美生命境界的完成。●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