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语系的诞生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tsiz.bbs@dentistry.csmu.edu.tw (), 看板: education
标  题: 一个台语系的诞生
发信站: 中山牙医嗑牙小栈 (Wed Jul 21 23:53:43 2004)
转信站: Lion!cbs.ntu!news.nsysu!news.civil.ncku!netnews.csie.nctu!news.ee.ttu!n

 一个台语系的诞生

 国立台中师□学院台湾语文学系筹备处主任
 洪惟仁


如果有人问你的儿子读的是什麽系,你回答说:「台语系。」对方可能会有什麽反
应呢?可以想像,第一种反应可能吓一跳,因为我们只听过「中文系」、「英语
系」、「日语系」……等,哪来什麽「台语系」?其次的反应可能是,口念著:
「噢!台语系?」心里想著:「这大概是民进党本土化政策下勉强创立的系啦,大
 概不会有什麽学术吧?」这是在长久以来国民党大中华文化政策,台湾本土研究与
 教育被压制、忽视的历史环境下正常的反应。

 台语系的成立

事实上,「台语系」正雨後春笋般的设立,下个学年度,也就是九十三学年度开
始,台湾已经有四个台语系,分别是真理大学台湾语言学系、中山医学大学台湾语
文学系、国立联合大学台湾语文学系,以及国立台中师□学院台湾语文学系,前二
者是私立大学,後二者是国立大学,但中师台语系是唯一在师□体系的大专校院中
正式以培养母语师资为主要目的设立的学系,意义更加不寻常。

几个月以前,我听说台中师□学院要新设一个「台湾语文学系」,心里著实高兴,
因为我们做了一辈子台语研究,台语文化运动奋斗了十几年,为的就是这个。现在
终於实现了愿望,要正式在师□体系中设立一个培养台湾语文师资的学系了,怎麽
不高兴呢?

但当中师赖清标校长请我去参与开筹备会,并表示希望礼聘我去当系主任时,我反
而犹豫了。理由是我在元智大学已经安定下来,也在大学附近买了房子,而且元智
的待遇很高,研究环境很好,一旦离开元智,高额的元智津贴、元智绩效奖金全部
泡汤,设备齐全的语音实验室也没有了;在元智是无官一身轻,若是答应去了,还
要承担新系成败的责任……,虽然是由私立大学转到国立大学,但对个人而言并没
有什麽好处。种种现实的考虑,不禁令人犹豫。

 上前线的心情

 几经朋友的鼓励、心理的挣扎,我终於决定把台语系的担子承担下来。我的想法
是:台语系的设立是我长久以来的理想,过去我们一直批评教育部没有母语教育的
政策作为,而现在台语系真的要成立了,并且要请自己去规画,如果只为了待遇不
好而拒绝,这样说得过去吗?还有,如赖校长所言,对这个位子有兴趣的多著呢?

关说者早就络绎於途。如果我拒绝了,一旦由一个非专业的,或不理想的人来主
政,若不幸台语系一成立就失败了,不正证明台语没有人才,台语没有学术,台语
系不值得成立,台语系是一个泡沫系吗?
就这样,我好像奉调上前线的心情一样,答应了赖校长的礼聘。

 思考系的发展方向

一接下台语系筹备主任的责任,首先要做的是成立教评会,并且要构想这个系将来
 的发展方向。
 和校长商量之後,确定在中师校内聘请两位关心台语文化的资深教授(蔡志展教
授、张炫文教授),再由校外聘请两位台语学资深教授担任教评会委员(曹逢甫教
授、陈弘昌教授),组成教评会。而後所有的政策方向,课程规画,人事聘任,完
全由教评会合议通过执行,这是建立制度的第一步。

在申请筹备期间,教育部的指示有许多要求,可是有些是做不到的,如果完全按照
教育部的要求,这个系就会变成「杂菜面」,没有重点,没有特色,没有格调,也
就是说什麽都要的结果是什麽都得不到。所以我们认为一个系的课程可以多元化,
但是应该有一个主轴,一个发展方向。
基於这个创系理念,我们为这个系订了四点教育方针:

一、课程领域:以语言教育为主轴,教育台湾语言的口语知识、能力,旁及文学
 (包括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与历史、地理、民俗、音乐、戏曲等文化知识。

二、语言领域:以闽南语为主,但客语、南岛语之基本知识亦列为学生修习课程。
英语、日语也要有相当的驾驭能力。

三、人才出路:以培养台湾语文教学师资为主要目的,兼及语言学文学研究、乡土
 文化研究、社区文化建设、观光导游人才等之培育。

四、应用与理论兼顾:教学目的以实用为主,但有相当的理论课程,任何应用课程
 都同时兼顾理论。

总而言之,这个系是以闽南语的语言教育为主轴,但是做为一个闽南语教师不应该
只懂得闽南语,客语、南岛语也应该有一定的修养,至於外语能力,英语、日语都
 需要在中等程度以上。学生必须通过台语、英语、日语的能力检定才能毕业。

还有,一个学生要在四年间学会这麽多语言,如果没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恐怕难以胜
任,因此除了实用课程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学理论课程,譬如语言学概论、比
较音韵学、比较语法学、词汇与语义、修辞学……等。本系特别重视对比语言学的
理论训练,因为台湾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的言语社区,学生应该具备多语言间、
多方言间学习转移的能力。自来台湾的语言教育都是一元的、孤立的,除了标准语
教育之外没有方言的教育;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能转移运用,学会华语、英语对於学
习日语、闽南语、客语、南岛语没有什麽帮助。这样,学习的语言越多,干扰越
多,越早学习,越早干扰,结果母语、国语说不纯正,英语、日语也不标准。没有
对比语言学基础的,是坏的语言教学。

本系的语文教育虽然以闽南语为主,但是客语的课程也不少,因为有相当的理论课
程,所以对客语教学有兴趣的学生仍然可以从课程中得到基础训练,在客语教师的
特别指导下进一步研习客语,将来可以兼教客语。需要附带说明的一点是,客语方
言比闽南语复杂,本系依照地缘关系,所教授的客语可能应该以大埔客语为主。大
埔客语通行於东势、大社、神冈、卓兰、仁爱五乡镇,是台中地区最通行的客语。
大埔客语分布区的客家人也都通闽南语,所以闽南语对於台中地区的客家人没有困
难。不过台中邻县的苗栗、南投国姓乡主要通行四县客语,也有一些海陆客语,我
们也可以透过对比训练,教导学生自由转移的能力。假定学生的来源以四县客为
 多,那我们就必须以四县客语为主。
 这第二项是在创造传统。

 中师台语系会变成泡沫系吗?

如前所述,一般社会或甚至学术界对於「台湾语文学系」的成立的确抱著成见,而
使得台语系产生了泡沫系的疑虑。面对这个疑虑,我们一方面要透过宣导,使人们
相信「台湾语文」的确是一门专业、一种学术,有相当的就业市场,值得成立一个
学系来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台湾语文学系的掌舵者也要清楚「市场需
求」是什麽,了解台湾语文的「学术」在那□,如何把真正的专业教给学生,使他
们毕业之後学以致用,贡献於社会。必须做到这些,台语系才不会变成泡沫系。

中师台语系的主要目的既然是培养小学母语教育的师资,学生的主要出路自然是小
学乡土语言、乡土文化教师。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於教学,他们的可能
出路其实也很广,现在的电视台记者有一个倾向,就只是学历高、脸蛋俏,台语则
一塌糊涂,就是因为没有专业的训练,我们台语系的毕业生正好可以当播音员、记
者等。

我们的学生因为除了闽南语、客语之外,英语、日语都要好才能毕业,并且我们的
课程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音乐、歌曲、台湾文史知识等其他各种领域的教学。这样
训练出来的人才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可以担任口译秘书、观光导游、社区服务、地
方文史研究、本土语言、艺术、戏曲、民俗等学术研究计画助理或直接参与文献撰
写计画、文化建设计画、台语文学创作、编辑等。此外也可以继续进修语言学、台
语文学、民间文学、民俗学、音乐、戏曲等相关研究所。出路是很广的。

我记得我念大学的时候,将近四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台师大史惟亮教授正在做民歌
的调查,我的老师锺露升教授把我介绍给史老师当助理。面谈的时候,史老师问我
说「你会记谱吗?」我说「我不会记谱。」史老师又问:「那你会什麽呢?」我
说:「记音,我可以用汉字、音标把歌曲的语音记下来。」史老师说:「那不需
要,我们随便记就可以了。」结果我没有被录用。当时研究歌谣的学者对於准确纪
录歌谣语音的技术价值没有深刻的体验,他们唯一的兴趣在音乐,因而,他们所留
下的民歌文献顶多只能还原音乐部分,而不能还原语言部分。然而歌谣是音乐与语
言的结晶,只纪录音乐而不纪录语言,这样的纪录只做了一半。

二十年之後,我和许常惠教授谈起民族音乐学界的这个问题,许教授承认这样的民
歌纪录的确有问题,可是他的说辞是「没有人才嘛。」现在,台语系成立了,纪录
民歌的语言是他们的专长之一,民族音乐学界不能推说「没有人才」而不做歌词的
语言纪录了吧?

台语系的学术在那□?

台谚有云:「册,愈读愈戚(cheh4)。」这句话是讽刺学生学的都是一些不合时宜
 的理论或知识,学得再多也不实用,光凭学历自骄,令人讨厌。

封建时代的学生尽背些四书五经的文句,这种学生只能考科举,连做生意记帐都不
会。现在也是一样,中文系的学生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但是对於台湾的汉诗文一窍
不通,学生可能了解五四以来的现代中文,但是对於台湾华文文学、台语文学一无
所知。历史系的学生对於中国史了如指掌,对於台湾史却茫然无知……。这样的学
生照样大学毕业,毕业後照样当中小学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怎麽能够了解台湾,进
一步认同台湾呢?

为了矫正这个偏差,最近几年,台湾文学系、台湾语文学系如雨後春笋般纷纷成
立,过几年,说不定台湾历史系、台湾音乐系、台湾戏剧系、台湾客语系、台湾阿
美语系、台湾……系也都要成立了。这样的趋势一方面令人安慰,一方面也不免令
人忧心。安慰的是台湾研究、本土教育终於受到肯定与重视了,但是忧心的是突然
间出现了这麽多本土学系,师资来源,学生出路能够解决吗?学术品质能够保证
吗?

依拙见,台湾的本土学系有两个问题:

一是师资问题。过去数十年来,并没有本土研究的师资培育制度,因为本土研究没
有出路,专业的本土研究学者其实很少,泰半是半路出家的学者。即使是新科博
士,也不是真的专业,顶多对本土研究有一点兴趣就很好了。突然新设了这麽多本
土学系,不免令人担心教师的专业性、学术性。

二是意识型态问题。本土研究过去受到压制,尤其是受到中国意识的压制,现在本
土学系成立了,有点媳妇熬成婆的味道,乾脆所有的课程都只有台湾,没有中国,
甚至没有世界,教师的研究也都集中在台湾研究,不理会中国,甚至不理会世界学
术潮流。这其实是把本土研究逼进学术的死巷。

以上两点表面上是相反的趋向,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了解学术的专业性和普
遍性是一体之两面。只有一般理论的了解自然谈不上所谓的专业,但是没有普遍性
理论基础的专业也不是真的专业,而是非学术的偏颇。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我不但要做一个专业的台语学者,并且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基
础的台语学者。我希望台语系的教师也一定要体认到本土研究的「本土」二字不能
被用为逃避学术检验的藉口。台文系和台语系不能陷入上述的偏颇。

台语系要办得好,最重要的是人才。随便聘用一些非专业的学者,这个系将来会越
走越偏差,台语系不像台语系,训练出来的学生可能连台语都讲不好,台语文章不
会读,也不会写,可是中文程度又不如中文系。反之,如果聘用的教师只会读写台
语文,而不知学术为何,这个系的将来也可以想知一二了。

我们将会全心全力为台湾语文学系打拚,也希望社会大众和学术界为这个新系打
气,呵护、监督、协助这个系的成长。

--

           Ng-bang iong lan chit-tai lang e put-heng,

                 lai oaN Tai-oan lang kiaN-sun e heng-hok!!

--
【中山牙医嗑牙小栈】 dentistry.csmu.edu.tw                              
 From: ppp-218-32-150-211.KH.sparqnet.net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