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一学期义工志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jsandjs.bbs@bbs.ee.ncu.edu.tw (js),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国中一学期义工志 (3)做功课
发信站: 中央大学松涛风情资讯站 (Wed Jul  1 14:46:36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suncc.ccu!ctu-peer!news.nctu!news.ntu!news.mcu!news.c
来  源: @140.115.60.90

>==>发信人: jsandjs@Evergreen (js), 信区: Education
>从老师那儿, 我得知学生一放学回家就不再碰书本了. 有的帮忙家事(□猪/封装水果),
>有的看电视搞电玩. 这样子怎麽可能背得下国文英文? 怎麽可能搞得懂数学理化?
>
回想当年念初中, 在拥挤摇晃的通勤火车上, 背英文单字成了打发时间的手段.
然而, 眼前这十多个签了名要立志向学的家伙, 没有几个能在教完一课英文的时候,
把书上的单字全记下来. 国一才刚接触英文, 各种教学理论都有, 但我想背英文单字
应该没有什麽了不起的新妙方吧? 单字不背, 就跟国小不把一个个方块字写对一样,
一拖下去就完了.

於是, 我就采个别击破的方式, 分别抓上黑板来写, 每次要写对了三五个单字
才能下去. 这些学生跟一般大学校里的牛鬼蛇神比起来可是好多了, 至少听话.
我发现, 先念顺了之後, 比较不会抗拒去背它. 也许是自己以前并没有念的困扰,
所以一开始根本没体会到这一个关卡. 这些学生也许没有英文够好的兄姊或父母,
所以一旦英文课上没抓住发音, 一放学就无从念起, 也就不想背了. 英文老师
手边有录音带, 但是没办法做到一人一份. 即使一人一份, 恐怕也得有点主动的
学生才会去听. 毕竟, 那玩意儿哪比得上电玩?

第一次段考, 我和一个数学不错但国文英文很差的男生讲好, 只要英文单字部分
都对了, 就送一本书. 呵呵, 不是盖的, 成绩一出来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全对了.
当我把一本温馨小品给他的时候, 好几个人都说`我也要'. 第二次段考, 我和一个
成绩很差的小女生做了同样的约定. 她起先退缩地说她办不到, 我花了一番口舌才
让她接受这个nothing to lose的deal. 结果, 她办到了, 虽然英文未满60.

也许不是天下每件事都是you can make it, 但是国中的英文单字确实是其中之一.

--
 ◎ Origin: 中央松涛站□bbs.ee.ncu.edu.tw  From: 140.115.60.90

发信人: jsandjs.bbs@bbs.ee.ncu.edu.tw (js),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Re: 国中一学期义工志 (3)做功课
发信站: 中央大学松涛风情资讯站 (Thu Jul  2 23:09:14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svdcc.fju!spring!
来  源: @140.115.60.90

>==>发信人: jsandjs@Evergreen (js), 信区: Education
>结果, 她办到了, 虽然英文未满60.
>
说也奇怪, 即使是那样的偏远地区, 学生对英文的重视程度似乎超过国文.
要他们背英文单字, 好像比背古文诗词容易些. 每次我试试老师要求他们背的课文,
或者问他们一些语词的意思, 他们答不出来但也显得不怎麽在乎.

有时候我也不免怀疑, 与其要他们背五柳先生传或爱莲说, 不如弄清楚跑`得'快,
不如弄清楚怎麽写一张`兹收到......'. 那个数学可以考90的小男生, 国文
从未考过70以上. 他写出来的句子, 完完全全是客家语系的味道. 我不知道
送他的那本温馨小品, 能不能产生一点点作用. 我只能鼓励他多跟闵南人/外省人
讲话, 多听听非客语的广播节目, 看书的时候不妨念出来.

数学是相当特别的一门科目, 它不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都有相对应的实验课,
数学没有, 全世界任何阶段的数学都没有实验课.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特性作祟,
使得数学成绩的标准差特别大. 几个二年级的学生, 一看到等差等比级数的问题,
就想到公式. 我问他们要公式干什麽, 答案是`会背公式就会算'. 我知道在考试
的时候, 懂得问题又会背公式是很爽的事. 但是对考不到卅/四十分的国中生而言,
算得快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他若懂得卅分的考题, 必然有充分的时间答对那卅分,
完全不必背公式. 我和那位总经理义工, 花了很多时间在几位总是考到及格边缘的
学生身上. 我们希望有一天能让他们懂得八成以上的问题, 那时候就不会再`禁止'
他们背公式了. 最让人束手无策的, 就是有几个不到国小四/五年级数学程度的学生.
有一次一对一教了半小时的通分和约分, 第二天又回到原点. 笨? 不, 绝不是笨.

--
 ◎ Origin: 中央松涛站□bbs.ee.ncu.edu.tw  From: 140.115.60.90

发信人: jsandjs.bbs@bbs.ee.ncu.edu.tw (js),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Re: 国中一学期义工志 (4)做功课
发信站: 中央大学松涛风情资讯站 (Sun Aug  2 10:13:31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nctu!news.csie.nc
来  源: @140.115.60.90

>最让人束手无策的, 就是有几个不到国小四/五年级数学程度的学生.
>有一次一对一教了半小时的通分和约分, 第二天又回到原点. 笨? 不, 绝不是笨.
>
冷静地想一想, 国小的通分约分也不是半小时就教完的, 我又怎能期待他们在延误了
两三年後花半小时就懂了呢? 何况, 从离开学校到第二天走进向学班, 他们有多少
时间在想通分约分呢?

显然, 学习动机与意愿很重要. 电视上有灌篮高手的卡通, 学生一下课就冲到篮球场.
但是, 他们有多少毅力? 真实世界的一个月/一学期/一年, 在电影中只有几秒几分钟.
即使是学生最喜欢的篮球, 真要他们整节课练习运球/传球, 要他们专注防守时的细节,
他们就显得不耐烦了. 他们只看到耍酷刺激的灌篮动作, 却看不到背後的枯燥与辛苦.
卡通中不是没有练球的汗水镜头, 但是短短几秒钟之後就是比赛胜利与欢呼的画面.
因此, 激发一时的动机不是最难的, 教会他们懂得忍受过程中的辛苦与相当可能面对
的若干失败, 才是老师最大的挑战. 篮球如此,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绝无例外.

这些, 正是教育工作的主要课题. 没教会这些, 学生可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刻澈底
失败, 失败到不愿意再作任何尝试.

短短的一学期, 我的收获远比学生多, 这是原先没预料到的. 八月底开学前,
我们安排了一周的自然科学研习营, 升国三的只有两位同学报名. 尽管如此,
九月开学後, 我的时间已经安排妥当, 只要再找到几位义工, 向学班就会继续下去.

--
 ◎ Origin: 中央松涛站□bbs.ee.ncu.edu.tw  From: 140.115.60.90

		 
精华阅读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