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料及考古发现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chungyan.bbs@bbs.cis.nctu.edu.tw (平行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国史料及考古发现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Sat Jul  5 12:52:19 1997)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suncc.ccu!news.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来  源: ccsun7


 三国史料最重要的来源当然是"三国志",还有"後汉书"及"晋书".
 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陈寿是蜀国光禄大夫谯周的弟子,他著蜀书,并整理韦昭的
 吴书及王沈的魏书,形成魏蜀吴三书,到了北宋才合称三国志.

 王沈的魏书成於司马昭当政之时,王沈就是那个背叛曹髦跑去和司马昭告密的侍中.
 陈寿死後130年,南朝宋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大量陈寿忽略或避讳不用的史料
 有鱼篆(西晋)的魏略
 习凿齿(东晋)的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
 傅玄(西晋)的傅子
 郭颁的世语,司马彪的序传,九州春秋,吴人之曹瞒传,加上献帝春秋,汉魏春秋,
 魏氏春秋,英雄记,江表传....等使三国史料更加完备,裴松之引用的史料
 很多都失传了.
 在裴松之作三国志的同时,另一位史学家范□完成了後汉书,其中和三国志重叠的部份
 多和陈寿本文和裴松之注相似.

 关於司马家族及西晋开国功臣传不见於三国志,直到唐朝官修的晋书才帮他们作传
 ,李世民还亲自为司马懿及司马炎写评论.

 以上史料都是记传体,是24史中的正史,到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用上述史料为主要依据
 将事情先後用年份加以排列,使越读起来更为方便.

 近代写白话三国历史我认为较好的有成都市博物馆馆长章映阁,他写的曹操传,诸葛亮传
 孙权传都以正史为依据,并详注出处,文笔也不错,还有柏杨翻译的资治通□,虽有些错误,
 但还算不错.还有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北辰的刘备新传,曹丕传,司马懿传,孙权传,吕
 布传等,都忠於史实,非常不错.

 除此之外就是新的考古发现了,概述如下:
 (1) 古城:
 1. 邺城:位於今河南省临漳与安南县交界,1960年代发现了金凤台及铜雀台二
         夯土台基,1983年又详细作了钻探。
 2. 洛阳:1963年发现城门10座及魏宫庭遗址。
 3. 武昌:位於今湖北省鄂州市,1978年发现城南还有一段60米城墙尚存,在城
        内古井发现刻有「黄武元年」(222)铭文的铜罐。
 (2) 墓葬
 迄今发现三国爵位最高的墓葬是1984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郊的东吴大将朱然
 墓,内有大量漆器,磁器,铜器钱币,尤其是漆器,画像精美,人物生动,显示
 三国绘画技术之发展。

 (3) 文物
 如1964年在四川成都市附近出土刻有铭文「景耀四年」(261)「十石机」的连弩
 证明了史书上诸葛亮发明十矢连弩。

 1996年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旁之走马楼22号井,有十万件以上的简牍,竹简,
 木简出土,上计载卷书,司法文书,人名簿册,名刺,帐簿等,其中更有吴大帝嘉禾元
 年之六年232-238之记年事本,专家指出,其简牍数量大於以往出土简牍数之总合
,其对於填补吴国史料不足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 晋书陈寿传
 2. 宋书裴松之传,上三国志注表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 三国志及裴注
 5. 张大可,三国时期的考古发现及文物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6. 《考古学报》《江汉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


--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筝鸣  眼前飞扬著一幕幕  鲜活的面容
     淹没了黄尘古道  远去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您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  胜衰岂无凭  担当身前事  何计身後评
     聚散皆是缘  离合总关情  一夜风云散  淹没了时空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逞纵横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