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发轮功对佛教之误解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DC 标 题: Re: 发仑功 以下是一些对於李先生创发轮功中, 对於佛教谬误见解的 一些回应。 : 你们要记住啊!修炼本身并不苦,关键是放不下常人的执著。 说得好! : 人。人类现在就是比较乱了。还有一些佛像上没有佛,有些 : 假佛是有些人硬拜出来的。现在有些人树上拴上一个红布条 ^^^^^^^^ 这倒是真的 :) : 刻个佛像没开光也拜,拜出一些假佛来。 就这点来说,佛陀在世时就曾做过许多次的澄清。 对於庶物崇拜的当时许多宗教,佛陀只能以怜悯的口气表 示,那些人像无论经过什麽大师的开光,仍然不能代表觉者。 然而,佛教刻画诸佛菩萨形象的立意为何? 诸佛菩萨形象只是一个象徵,佛子礼的并不是木头、也不 是附在木头上的什麽神灵,而是藉由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诸佛影现中, 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首要的条件就是「能礼所礼性空寂」,因此「感应道交难 思议」。 《金刚经》中,佛陀再次讲明:「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值得我们深思。 《增壹阿含经》中亦以观空为礼佛。佛子礼敬时,并不是 在拜木头,而是藉由其形象而引生的极善作意,达到感应道交 的作用。关键在於礼敬者本身的极善作意,而不在於所拜像的 高级低级。 因此《地藏经》中提到,凡是瞻礼、赞叹、塑画、刻镂地 藏菩萨像者,不论该像是多麽的微小、多麽的阳春、多麽的简 陋,乃至是古道边荒废多年的破像,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有这个 心礼敬,地藏菩萨皆助其「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如是 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 : 人。人类现在就是比较乱了。还有一些佛像上没有佛,有些 : : 假佛是有些人硬拜出来的。现在有些人树上拴上一个红布条 : 对於庶物崇拜的当时许多宗教,佛陀也只能以怜悯的口气 : 表示,那些人像无论经过什麽大师的开光,仍然不能代表觉者。 : 《增壹阿含经》中亦以观空为礼佛。佛子礼敬时,并不是在拜木头, : 而是藉由其形象而引生的极善作意,达到感应道交的作用。关键在於 : 礼敬者本身的极善作意,而不在於所拜像的高级低级。 那麽为什麽现今神道教大多都有开光的手续呢? 「开光」始自於道教符□派,由於道教在祭祀神□时,是以 神像本身代表神□的,但是神□本身并不能同时感应所有的地方 ,因此每一个神像都有神□的 "分灵" 驻守,以传达讯息给神□ 知道,因此必须有开光这道手续。 既然道士要把 "分灵" 牵到这个偶像上,不同修为的道士就 会感应不同的 "分灵" ,如果是神棍的话,牵到狐狸精怪也不是 不可能的事。因为每个神坛都会受到信徒的祭祀,因此有好康的 自然会吸引鬼道众生或是地居天的天人来分享。如果是比较有权 势的大力鬼,再加上道士的呼唤,自然顺理成章地附上偶像,成 为 "分灵"。 但是那些乩童为什麽会把这种精怪看成正神呢? 因为鬼道众 生本来就可以变化身形,乩童认为哪种神比较厉害,鬼道众生就 能变成哪种神的样子。而乩童的神识日渐被鬼道众控制,就越来 越不能自主。 : 「开光」始自於道教符□派,由於道教在祭祀 : 神□时,是以神像本身代表神□的,但是神□本身 : 并不能同时感应所有的地方,因此每一个神像都有 : 神□的 "分灵" 驻守,以传达讯息给神□知道,因 : 此必须有开光这道手续。 由於此类信徒本来就是把神像本身代表了神□,因此这种态 度更加感应了神像上的 "分灵" ,使得分灵更是据地为王,不肯 走了。既然被人拜,那麽也会帮帮信徒,作作好事,自己也来积 积功德。 乩童还有另外一种形容方式:就是说在开光的时候,将这个 神像给 "牵" 一条线通到神□所在的天界,这样子的话如同牵了 电话线一样,神□就能收到这些人的祷告了。 而不同的乩童能感应到的天界不一样(恐怕大多只能感应到 鬼道),因此搭错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是由於乩童认为神像代表了神□本身,所引生出来的一种 文化。 那麽佛教的观点是如何的呢? 当然了,佛教并不否认各界众生以及神□的存在,也认为这 些受人供奉的神明总是有其善行在的。 不过诸佛菩萨本身就不是在任何一个 "界" 中。神□会处在 某个天界、定居在某个天界,但是诸佛已解脱生死,已超三界, 纵处三界而得自在。 因此,礼敬诸佛的人并不须要学习道教神像般,牵一条电话 线到诸佛住的地方。因为三界如火宅,极乐是化城,诸佛根本没 有 "住" 处须要牵线的。 因为若诸佛有 "住" ,那麽必有 "不住" 之时,那麽就有轮 转的因缘存在,这样就不是已超三界的圣者,更何况名为究竟觉 者 —— 佛。 这也是「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一再告诉我们 的意旨。 : 在一起谈论体会没问题,是你谈你对佛经的自己体会认 末学也认为每个佛子皆当尝试自己深入经藏,而少经後人二 手转译,以探究佛陀本怀。 :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传法,一开始还没有达到如来,有 : 些讲过的法是多少年前讲过的。可是,他在不断地讲,到他 : 晚年涅盘的时候讲过的东西和前边的差异很大。因为他也在 : 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提高,他也在不断地修。 众所周知的,佛子分为「有学」及「无学」。 什麽是「无学」? 就是阿罗汉及佛陀,他们已解脱三界 轮转生死之因,熄灭世间一切热恼,证知涅盘清凉大定,於 未来世永不受後有。 例如阿罗汉成道时,总是说这麽一句话:「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後有。」这个「生」指的是念念 间烦恼的产生,也是十二因缘中由无明所起的生。 无学的圣者已彻底解脱於轮转,已经 "不必学了" ,因此 称为「无学」。 佛陀於菩提树下成道时,穷尽宇宙浩翰智海,如睹掌中果 一般,所以「佛名大觉,具一切智。」 而初果、二果、三果圣人等,尚未得解脱者,以及我们这 些正在修学的人,就是「有学」。 因此,和神□不同的是,如来已「无所说法」,所说法者 了然不著於心,於自心中不增不减无有生灭,行深般若波罗蜜 多时。而神□及我们这些「有学」,才是随著自己的积功累德 ,而在时时学习中的。 : > 然而,佛教刻画诸佛菩萨形象的立意为何? : > 诸佛菩萨形象只是一个象徵,佛子礼的并不是木头、 : > 也不是附在木头上的什麽神灵,而是藉由 : >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 >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诸佛影现中, : > 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 > 首要的条件就是「能礼所礼性空寂」,因此「感应道交难思议」。 : 果真如上所言,人皆虔敬礼佛像,便无「拜出一些 : 假佛来」之虞。然你我均知,今日前往民间寺庙拜 : 佛之人,率皆有求而来,或求生财、或图官禄,或 : 为消灾、或祈去病,不一而足;心无他念,唯愿礼 : 佛者,百不得其一。有所求而拜,冀图人间舒适享 : 乐,拜佛乃为交换条件尔。诸佛菩萨,岂能任人不 : 劳而获?人欲横流,魔由是生。 当人们将偶像认为就是佛本身时,更会招致鬼众或神□附像的 情形;而当人们不将偶像认为就是佛菩萨时,那麽木头就是木 头,鬼众不会自讨没趣的去附在像上 :) 的确,如您所说「人欲横流,魔由是生」,不过那已是另 外的问题了,小弟只提出佛陀对於「开光」这种仪式向来是不 置可否的 :) 因为一个木头无论如何被开光,仍然是木头,纵有灵体附 身,那麽纵使是佛陀本人也不可能把木头开光成佛 :) 礼佛为了消灾...等等,并不是招致异物附像的主因,因为 趋吉避凶本为人性,只要能因势利导,借由恭敬之心升起,礼 者自然得升善道。 将偶像视为佛陀本身,加上许多奇怪的仪式,或许才是造 成异物附像的主因呀... : 既成正果,自不入六道,此无疑义。然解脱轮回 : 非等同於穷宇宙至极之理。 佛陀除了解脱以外,尚花三大阿僧□劫的时间福慧双修, 此自是许多阿罗汉所不及,然而两者皆为「无学」圣者。尤其 是成佛者绝不再须要「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提高」,因为有生 就有灭,有提高就有衰败,「涅盘」是超越断常的,因此 "精 进" 固然是修学中的要件,成佛後却无从「不断地认识、不断 地提高。」 如来就是因为了解般若,「如来无所说法」,所以才是如 来。这在般若经典中都一再的强调了。 但是就李洪士先生所言及:「一开始还没有达到如来」, 这句话就有违佛陀的说法了,这是我所强调的重点所在, 绝非刻意找茶,还请您别见怪。 : 佛门弟子皆以释迦牟尼佛为至高无上之觉者,於 : 此我等碍难照单接受。唯如来既为示现於人间最 : 高者,以此观之,此说亦通。 当然了,其他宗教自有其他宗教对佛的解释,於此小弟自 然多言无益,就不赘述了... 并祝 福慧双修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