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查经资料(新约)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标  题: 圣经查经资料—加拉太书
发信站: 国际网路信件 (Tue Jun 20 13:42:29 1995)


发信人: tjm.bbs@fhl.ee.nctu (Jer-Min Tsai),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加拉太书查经资料
发信站: 信望爱团契电子布告栏 (Fri Jun  9 20:53:17 1995)
转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sie.nctu!bbsroute!fhlbbs

发信人: tjm@fhlbbs (Jer-Min Tsai), 信区: BibleStudy
标  题: 加拉太书查经资料
发信站: 信望爱团契电子布告栏 (Fri Jun  2 14:24:15 1995)
转信站: fhlbbs (local)

加拉太书查经资料

☆以下的查经资料主要参考:「真理与自由」  冯荫坤  著    证道出版社
                          「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五」  美国活泉出版社
                          「中文圣经注释  加拉太书、以弗所书」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零、背景
  一、作者:保罗。
      新约书信21封中有13封是他所写。
          (一)旅行传道共写『帖前後』、『加』、『林前後』、『罗』
          (二)监狱中写了『弗』、『西』、『门』、『腓』
          (三)囚禁後亦写『提前後』、『多』
  二、收信人:加拉太教会。可能指以下两个地方之一:
    (一)小亚细亚北部高卢人居住的加拉太地区。
          保罗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布道时,才听闻福音(参考使徒行传十六章
          6节、十八章23节、十九章1节)。

    (二)罗马帝国的加拉太行省。
          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曾到访加拉太省南部的地方,并设立教会(
          参考使徒行传十三章14节到十四章23节)。
     ●晚近学者多倾向南加拉太(罗马加拉太行省)说。

  三、写作时间地点:
    (一)若是北加拉太说:则写作时间最早是西元五十七年保罗第三次旅行布
                          道时,地点可能是以弗所或哥林多。
    (二)若是南加拉太说:
          1.西元四十八年,在安提阿(耶路撒冷大会前)。
          2.西元五十二年,在安提阿(第二次旅行布道後)。
     ●其中以西元五十二年在安提阿最为可能。

  四、写作动机:
    (一)解决基督徒是否仍须遵守摩西律法的问题。
          ●当时有割礼派的思想渗入加拉太教会,坚持必须受割礼、守律法,才能
            得救。
    (二)澄清保罗使徒的身份以及其教训的权威性。
  五、加拉太的宗教背景:
          根据Stamm的研究,加拉太地区无论南北,都充满了外地来的移民,并且
      这些移民曾经好几次想建立帝国。由於此地区人种复杂,许多外来的势力都想
      统治此一地区,而随著各民族的迁入与帝国势力的进入,引进了各种不同的文
      化,也可以说此地的文化内涵,常受外力的影响。
          後来罗马军队进驻此地,虽然极力地要使这区域安宁,但过去几百年来直
      到罗马的统治,整个加拉太地区都在流血,受统治者残酷的对待与战争的威胁
      。再加上贫穷、疾病与旱灾等等的灾祸,使得老百姓居无宁日。
          所以他们的宗教和人生观也因著统治者的不同而时时随著变更。因此他们
      可以说没有固定的文化、宗教或社会结构。
          这样的背景,一方面给保罗带来的传福音的方便,而且加拉太人常受强权
      的欺压,一切的宗教信仰都是统治者命令的。但保罗传的是自由的信仰与充满
      了恩典与爱的福音,这种信息对他们来可说是耳目一新,也是他们百年来的期
      待,所以很快就能接受。
          而这种特性也使得加拉太人容易离开原来所信仰的道。以致保罗要写此书
      来提醒他们。

壹、问安(一章1-5节)
  一、保罗和众弟兄写信给加拉太各教会。v1-2
    (一)保罗的使徒身份不是因为人。
    (二)保罗是藉著耶稣基督与父上帝做使徒。
          ●「使徒」:此字的基本意义是「被差遣者」,而这被差遣者是带著差遣
                      者所附与他的权柄。
          ●保罗在此提出身份的说明,可能是因为他的使徒身份受到挑战。
          ●「众弟兄」:应该是保罗旅行布道时的同工。
  二、愿恩惠平安归予加拉太教会。 v3
        ●「恩惠」:是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赐予。
        ●「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义是一种「健全的状态」,亦即全人在一终极
                    和末世性的意义上获得拯救的状态。其次(次要的意义),平
                    安指人因进入了健全的状态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恩惠是根,平安是果。
  三、颂赞基督与上帝。 v4-5
    (一)基督:(1)照父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
                (2)要叫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
    (二)上帝是荣耀。
          ●「荣耀」:概指上帝的神性和属天的光辉和他伟大高超的庄严。
          ●「但愿荣耀归与神」:原文无动词,但可以补充「是」这一个动词,
                                表明荣耀乃是神的特质,翻译成「荣耀是属於
                                他的」比较合适,因为本句没有任何「希望」
                                的意思,而是对上帝的颂赞。
          ●保罗在问安时,没有向他惯常所做的那样为读者向上帝献上感谢,也
            没有加上一些其他的描述而单单称呼「加拉太的众教会」。这些情形
            反映出当时加拉太教会陷入何等严重的情况中。
贰、加拉太人离弃唯一的福音(一章6-10节)
  一、保罗讶异於加拉太人那麽快离开上帝去随从别的福音。 v6-7
      ●「藉著基督之恩召你们的」:指上帝,这句的句型强调上帝呼召的主动性。
      ●加拉太人的举动是一面离弃上帝,另一面是去归向别的福音。
      ◎保罗开宗明义的指责加拉太教会的错谬。
  二、无论是谁传不同的福音就该被咒诅。 v8-9
      ●福音的权威在於福音本身,而不在传讲的人。
      ●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是用过去时态,很明显是指保罗在加拉太第一次
                                所传的福音。
      ●「当被咒诅」:该让神以审判的烈怒对待他们。
      ◎这一段话显示两种含意(参考「真理与自由」p.23):
        1.福音是由一种可以传讲和领受的固定核心事实所构成,而且是具有规□性
          的,凡与此核心事实不同的都不能称为「福音」。
        2.福音的权威在於福音本身,而不在传讲的人。
      ◎所以福音的核心是可以被传讲的,是可以透过传讲与理性的聆听而传递的,
        不需要透过独特的经验或默想才能体会到。以至於福音的本体是与传讲者分
        开的,权威是在於福音本身,而不是传讲的人。
  三、保罗的心态不是要讨人喜欢,而是要当基督的仆人。 v10
      ●有人怀疑保罗为了讨人欢心,删减福音的要求。但保罗在这里表明他坚持传
        纯正福音而不妥协的态度。
      ●「仍旧」:暗示保罗得救前的敬虔有讨人喜欢的成分在内。

参、保罗引述经历为其所传的福音申辩(一章11节-二章21节)
  一、保罗福音的来源 v11-12
    (一)不是出於人 v11-12上
          ●「弟兄」:一方面沿袭旧约以色列人彼此称为弟兄的作法,另一方面更
                      是因为所有因信耶稣成为上帝儿女的人也彼此成了弟兄姊妹
                      。
          ●「领受」:指接受固定形式的传统教训。
    (二)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v12下
          ●「启示」:原意是「揭去隐藏之物,以使显露出来」。意思是上帝所隐
                      藏的奥秘,被揭露出来。
          ◎所以我们应该谨慎的使用「启示」这一字眼,将之与「光照」或「感想」
            、「感动」分开。

  二、保罗成为基督徒前的情况 v13-14
    (一)逼迫残害教会 v13
          ●可以参考哥林多前书十五章8-10节、腓立比书三章6节、提摩太前书一
            章13节。
          ●「教会」:原文是单数,表示整体的教会,而不是某一间堂会。
    (二)为祖宗的传统热心 v14
          ●「祖宗的遗传」:祖宗的传统,是指著圣经以外的口头传统。
          ●「同岁的人」:同辈的人。
          ●「更加热心」:直译作「更是一个狂热份子」。
  三、保罗蒙召做使徒的经历 v15-17
    (一)蒙召之恩的来源:上帝(把保罗由母腹分别出来的神)。 v15
          ●这里的「分别」与「召」的原文时态都是过去式。
    (二)蒙召的内容: v16
          1.关於上帝的儿子(启示给保罗)。
          2.要把关於上帝儿子的事传给外邦人。
            ●「传」:原文时态是现在式。
    (三)保罗蒙召的反应: v16-17
          1.没有与人商量。 v16
            ●「属血气的人」:具肉体之体的人,指「凡人」。
          2.没有去见那些先作使徒的前辈。
          3.直接到阿拉伯去,後来又回到大马士革。 v17
            ●「亚拉伯」:可能指当时的「拿巴提阿」王国」,其西北的边界延伸
                          到大马士革的城墙。
            ◎一般认为保罗这时往阿拉伯去的目的是要和上帝相交,领受新的启示
              不过没有太多理由支持此点,此行可能是保罗立刻回应上帝的托付,
              到外邦人处传福音。

  四、保罗成为基督徒之後首访耶路撒冷 v18-24
    (一)时间:得救三年後。 v18
    (二)见到的使徒与领袖:彼得(十五天)、雅各。 v18-19
          ●「见」矶法:「拜访」、「认识」,没有「讨教」或「有所求」的意
                        思,不过也不能否认保罗和彼得谈及耶稣生平的可能性
                        。
          ●「矶法」:彼得的希伯来名字。
    (三)以後的行程:到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 v20-v21
          ●「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直译应该是「我
            所写给你们的,看哪!在神面前,我并不说谎!」。这几乎是保罗的
            誓言,保证其言不假。
          ●後来保罗回到自己的故乡「大数」(徒九章30节),然後才到叙利亚
            的安提阿和巴拿巴一同服事。
    (四)犹太信基督的其他教会之反应 v22-24
          1.犹太各教会都不认识保罗,单单听说当日迫害这信仰的人已经开始
            传扬此信仰。 v22-23
            ●「见过」:原文时态是一种强调持续性动作的用法,可以翻译为「
                        我持续不被人所认识」。
                        「见」:是认识的意思。
                        「没有见过」:原文有「没有建立个人关系」的意思。
            ●「听说」:原文时态有「不时的听说」的意思。
            ●「真道」:原文是「信仰」。
          2.他们为保罗的缘故归荣耀给上帝。 v24
            ●「归荣耀给神」:原文时太也是显示「不断归荣耀给神」。
     ◎v13-24整段是来解释保罗的福音来源不是出於人,所以特别说明出保罗没
       有和使徒以及犹太教会有特殊的关系。而他也一直没有处於受命於耶路撒
       冷教会领袖的地位。

  五、十四年後再访耶路撒冷 (二章1-10节)
    ◎保罗提过他蒙召之前和之後的生命中,对耶路撒冷教会并无所赖。保罗继而
      叙述他第二次访问耶路撒冷的情形,说明使徒也认同保罗的福音。
    (一)时间与同行的人:过了十四年,巴拿巴和提多同行。 v1
          ●「提多」:是保罗带领归主的(提多书一章4节),後成了保罗的得力
                      助手。
    (二)原因与目的:v2
          1.奉启示而去。
            ●「奉启示」:直译为「照著所启示的」或「由於启示」。
                          意思是「照著神心意的显露」,与使徒行传十五章2节
                          说是受教会差派去的,正是一体的两面。
          2.把向外邦人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述。
            ●「陈说」:原文意思是「呈献」或「陈明」。
          3.私下又对有名望的人陈说。
            ●「背地里」:「私下」的意思。
            ●「有名望的人」:应该是指下文的「彼得、雅各、约翰」。
            ◎「弟兄」和「有名望的人」应该是两次不同的会晤,而不是同一群
              人。
          4.恐怕自己的努力是徒劳了。
            ●不是怕自己把福音传错了(可以参考第六节的思想),而是怕自
              己努力要融合犹太与外邦教会的工作白费了(保罗曾办理捐献给耶
              路撒冷教会事宜)。
    (三)对提多不受割礼的坚持。 v3-5
          1.希腊人提多没有被勉强受割礼。 v3
            ●「勉强」:原文应该是「被勉强」,指提多没有被勉强。
                        原意是施压力於某人。
          2.因为有混进来的假基督徒要侦察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又成为
            律法的奴隶。 v4
            ●「偷著引进来」:「暗中引进」、「像侦探一样的潜入」。
            ●「窥探」:侦察,隐含有「消灭对方的意图」。
          3.我们为了真理的缘故,一点也不退让。 v5
    (四)有名望之人的反应 v6-10
          1.有名望之人没有在保罗的地位与职分及所传的福音上加增什麽。 v6
            ●「都与我无干」:直译是「於我并无差别」。
            ●「至於那些...都与我无干」:整句直译「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人,无
                                         论他们曾经是怎样的人,对我而言,
                                         都没有造成什麽分别。」
            ●「加增」:「增加....给我」,可能指在保罗已有的「福音真理」以
                        及「使徒职分的任命」上加增什麽。
          2.允诺分工合作,保罗往外邦地方去,其他使徒在犹太地区传福音。v7-9
            ●「反倒」:方向相反地。
            ◎原本有人期盼这三位领袖会拥护律法派基督徒的主张,但事实却出乎
              他们的意料之外,这三位领袖采取了保罗的立场。
            ●「感动」:原意是「作工」、「使有力量」、「使成为」。
            ◎领袖们认定保罗的使徒身份,有如彼得的使徒身份。
            ●「称为教会柱石」:原文无「教会」二字。「称为」:被尊称为。
                                「柱石」:柱子、栋梁的古字。
            ●「右手相交之礼」:直译为「右手之交」,相当於今天双方彼此握
                                手表示同意。

          3.他们希望保罗顾念耶路撒冷穷人的需要。 v10
            ●「记念」:原文有「持续记念」的意思。
            ●「本来热心去行」:直译是「一向竭力去做的」。


  六、安提阿的冲突(二章11-21节)
    (一)事情的经过 v11-14
          1.彼得到了安提阿,有些事做的不好,保罗当面指正他。 v11
            ●「可责之处」:此字显示这个错误彼得自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很
                            明显的错误。
            ●「当面」:「面对面」。此两字没有「敌对」的意思,而是正大光明
                        的,当场指出。
            ●「抵挡」:对立、抵制。有「因著我的立场而反对他」的意思。

            ◎这指责也显示保罗的使徒与人间的权威是毫无关系,他是完全独立
              的。

          2.奉行割礼的犹太人来以前,彼得与外邦人一同吃饭,後来却故意与外
            邦人隔开 v12
            ●十二节前有个「因为」,和合本未翻出。
            ●「他就退去」:直译是「他就开始退去、避开」
            ●「退去」:一个军队术语,用作「撤退」或「进入堡垒」,而时态
                        显示彼得是感到压力而逐渐撤退的。
            ●「与外邦人隔开」:直译为「并且他自己开始隔离」。
          3.影响所及,其他犹太人与巴拿巴都一同装假。 v13
            ●「装假」:原文是「扮演一个不是自己本身的角色」。他们的行为
                        好像一副面具,把他们真正的信念隐藏起来。
                        所以此字显示这些犹太人没有勇气按照他们真正的信念
                        而行。
          4.保罗当面指责彼得行事不对。v14
            ●「他们行的不正」:直译是「他们正走的不直」。

    (二)保罗的陈词 v14-21
          1.彼得是犹太人,生活方式却像外邦人,怎麽要勉强外邦人的生活方式
            犹太化呢? v14
            ●「你既是犹太人....不随犹太人行事」:直译是「假如你是犹太人
              ,你的生活方式却像外邦人,而不像犹太人」。
            ●「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强迫外邦人行事像犹太人,要他们生
                                      活犹太化。」
          2.称义不是靠行律法,而是靠信耶稣。 v15-16
            ●以下这段话是保罗对彼得说的,还是保罗接续对彼得的指正而向加
              拉太人所做的讲论,并不确定。不过至少在观念上,也是保罗对著
              彼得而讲。
            ●「称义」:被宣告为义、算为义。
            ●「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整句直译为「靠著
               遵行律法,人无法被宣告为义,除非是藉著信靠耶稣基督。」
            ◎我们既然是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知识也够丰富,知道人称义
              不是靠著律法,而是靠著信耶稣。很好,这样的知识很对,正符合
              犹太人高人一等的身份,而我们犹太人也懂得信耶稣得称义。如果
              是这样,那为何又要强迫外邦人行律法呢?
          3.如果我们称义後还是罪人,难道基督是罪的帮助者? v17
            ●「仍旧是」:被发现。
            ●「叫人犯罪的」:直译是「罪的帮助者」或「服事罪的」。
            ●「断乎不是」:直译是「但愿这样的事不发生」。表示对未来的事
                            强烈的否定。
          4.素来拆毁的,不能重新再建立,不然就说明自己是走离正路的人了。
            v18
            ●本节的「罪」,原文与一般的「罪」不同,是「超越了界线」、「
              走离了正路」的意思。
            ●「素来所拆毁的」:指教条式的律法和靠律法得救的方式。
            ●「拆毁」:是过去时态,已经发生过了。
            ●「建造」:是现在时态。
          5.向律法死,向神活。 v19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through the Law I die to the Law
                                          透过律法,唤醒保罗藉著基督向律法
                                          死。
            ●「向律法死了」:与律法断绝关系,与律法隔绝了。
          6.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活著的不再是我,是基督在我里面活。 v20
            ●「同钉十字架」:原文的时态表示「过去已与基督同钉十字架,而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罗马书六章6节也有
                              类似的思想。
          7.今日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神的儿子爱我,为我舍己。 v20
            ●「舍」:交付、让出、舍弃。
            ●「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直译是「我在信心中
              活著,那信心是信上帝的儿子。」

          8.今日保罗不废掉神的恩,因为义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白白死
            了。 v21
            ●「废掉」:使之无效。
            ◎所以保罗不能向律法主义让步,要高举上帝的恩典。因为义若是要靠
              著律法而得,基督就是白白死了。

肆、教义上的论证(三章1节-四章31节)
  一、加拉太人的经历(三章1-5节)
    (一)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我们的面前,为什麽又被迷惑呢? v1
          ●「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本句直译「就在你们眼
            前,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已被活生生地描绘了。」
          ●「活画」:以前写过、公开写出、公开宣布、公开招贴。
          ●「迷惑」:「勾引入歧途」的意思。

    (二)受圣灵是因为行律法,还是因为听到了福音,而且信福音呢? v2
          ●「受圣灵」:原文时态显示是过去的事实。
          ●「问」:「请教」的意思。
          ●「听信福音」:原文只有「听、信」,意思就是听到了福音而且信了。
          ◎「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保罗在此直□问题的核心。
    (三)如果是靠圣灵入门,怎麽又会靠肉身行律法成全呢? v3
          ●「你们既靠灵入门」:直译为「在你们靠圣灵入门之後」。
          ●「入门」:开始之意。
          ●「肉身」:指人的自然身体。
          ●「成全」:完成、达成、实现。
    (四)加拉太人经历如此之多,难道都是徒然的吗? v4
          ●「受苦」:原意为「经历」,後来演变成「受苦」或「忍受」之意。
                      亦即如果没有前後文的理由,此处的「经历」原文应该指
                      坏的经历,而非中性或好的经历。
                      不过此处因为上下文的关系,似乎也可以解释做好的经历。
          ●「多」:原文为「许多事」,即「许多苦难」。
                  南加拉太教会有许多受逼迫的记载(徒十四 2、5、19、22)。
    (五)上帝赐给你们圣灵,又在你们中间行异能,是因为你们行律法或是听福音
          呢? v5
          ●「行」异能:运行,运用能力,产生。
     ◎本段可以归纳成三个问题:1.谁迷惑了你们? v1
                               2.靠行律法,还是靠信福音? v2,v5
                               3.既靠圣灵开始,还靠肉体成全?V3-4
  二、亚伯拉罕的例子(三章6-9节)
    (一)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v6
          ●「算」:「归入」、「算为」、「算入」。
    (二)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v7
          ●「以信为本的人」:直译是「那出於信的人」。这是保罗的一贯用语
                              ,可以参考罗马书四章16节,罗马书十四章23节
                              。表明那属灵的养子权(被上帝收养)是「出於
                              信心」而非来自「血缘」。

    (三)圣经作者知道外邦人也要因信称义,所以记下上帝告诉亚伯拉罕「万国要
          因你得福」。 v8
          ●圣经在此被拟人化,似乎是圣经预先看清楚因信称义的道理。

    (四)有信心的人要和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v9
          ●「有信心的」亚伯拉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信靠(神)的」亚伯拉罕
                                  。

  三、信心与行律法的不同果效(三章10-14节)
    (一)凡是靠行律法称义的,都在咒诅之下 v10
          因为圣经记著:「凡不常常照著律法书上所写的一切去行的,都被咒诅。」
          ●「被咒诅的」:直译为「在咒诅之下」。
          ●保罗在此引的是申命记二十七章26节—「以巴路山咒诅」的最後一句话
            ,不过他把七十士译本稍稍做了一点修改,「这一切的话」改成「记载
            在书上的一切事。
          ●「不『常』照著」:意思为「持续」、「维持」。意思是凡不能恒久且
                              持续的遵守律法上所记的一切的,都要被咒诅。

    (二)没有一个人能靠行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 v11
          因为圣经说「义人必因信得生」。
          ●「明显」:意思是「眼睛可以看到」、「一想即通」的。
          ●「义人必因信得生」:可译作「因信称义的人,必定得生」。

    (三)律法的本质不是信,而是一种交换:「行这些事的必因此活著」。 v12
    (四)基督替我们受了咒诅,救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就让因信称义的福气临到
          外邦人,让我们因信得著圣灵。 v13-14
          ●「赎出」:「从市场买回」,「赎回」。此字在保罗时代是奴隶买卖所
                      用的专门术语,这字用来形容把奴隶由主人手里赎出来,成
                      为自由人的一个行动。
          ●「既为我们受了咒诅」:直译为「既为我们成了咒诅」。
          ●「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引自旧约申命记二十一章23节。
          ●「因基督耶稣」:应译作「在基督耶稣里」。

  四、应许与律法(三章15-29节)
    (一)前提:即使是人的约定,也没有可以废弃或加增的,更不要说是神的约定
          。 v15
          ●「文约」:指「约定」或「遗嘱」。
          ●「立定」:批准、生效、坚固、坚定的意思,时态是现在完成式被动语
                      态。
          ●「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直译是「即便是一份已经生效的
             『人的约书』」。
          ●「废弃」:取消、废止。

    (二)承受应许的人:亚伯拉罕和耶稣。 v16
          ●「应许」:承诺。
          ●「子孙」:引自创世记十三章15节、十七章8节。原文是一集合名词,
                      有单数形式、复数含意,因此也可以用来指单独一个人。
                      原意是「种子」。而实际在圣经中也曾用同一个字来指「
                      一个後裔」(创世记四章25节、撒母耳记上一章11节)。
                      看旧约圣经的上下文则可以知道这里的「子孙」字义上解
                      释成「集合名词」比较合适,保罗这里可能是用「拉比式
                      的解经法」来与持律法主义的人对话。
                      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第九章所使用的後裔,似乎是做集
                      合名词解,因此这里保罗应该是用拉比式的解经法来与律
                      法主义者对话。

    (三)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不能被四百三十年以後的律法改变。 v17
          ●「我是这麽说」:直译为「我的意思就是」。
          ●「预先所立」:先前批准、先前确立。
          ●「虚空」:「使....无效」。

    (四)应许与律法不能两立。 v18
          1.若本乎律法才能承受产业,就不本乎应许。
          2.但神是凭著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所以承受产业就不是本乎律法。
            ●「赐给」:原文的时态(现在完成式)显示这「赐给」是现在仍然存
                        在的状况。而「赐给」跟「恩惠」是同一个字根,表示「
                        「白白送给」、「没有报酬的」、「不是商业行为」。
            ◎上帝把产业给亚伯拉罕是「白白赐给」的,不是像律法般的「交易行
              为」。

    (五)律法的意义:v19
          ●「这样说来,律法是为甚麽有的呢」:直译应为「那麽,为何要有律法
                                              呢?」
          1.为「人的过犯」的缘故附加上去的。
            ●可以参考罗马书三章20节、四章15节、五章13节。
          2.直到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
            ●「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直译是「直到那蒙应许的子孙来
                                          到」。
            ●「子孙」:指「基督」。
          3.藉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中保」:表示「两造之间的居间者」,此字特指法律记录中的
                       仲裁者或担保人等。 应该是指摩西。此字的用法可以
                       参考提摩太前书二章 5 节、希伯来书八章 6 节、九章
                       15 节、十二章 24 节。
            ●上帝是经由天使,藉著摩西作中保而颁下律法。
            ◎如果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是在律法之先,且持续有效,那为什麽还要
              有律法呢?基本上是「过渡时期」因为人的过犯加上去的。
            ◎律法藉中保与天使之手设立,是间接传达的关系,不比应许是上帝直
              接对人的恩典。所以律法比不上应许。

    (五)律法与应许的关系 v20-29
          1.律法与应许反对吗?当然不! v20-21
            ●「反对」:抵触。
            ◎「中保本不是为一面作的;神却是一位」的解释可能是:中保的存在
              显示这个约是双方的合约,必须双方都守约才能有效力。因此其效力
              是有限的,而且并非绝对的。只要有一方背约,合约就破裂。而应许
              则是本於上帝的承诺与信实,只在乎单方面的坚持,因此是绝对而无
              条件的。

          2.律法不影响应许的结果。 v21-22
            (1) 如果律法可以叫人得生命,那「义」就是本於律法了。
            (2)但是圣经(就是律法)判定人为「有罪」,使应许的福气因信基督,
               归给信耶稣的人。
               ●「圈」:「关监牢」的意思,原文有「鱼被网住」的意思。
          3.律法是应许主体—基督来之前的启蒙老师  v23-25
            (1)「信」来到以前,我们被律法看守。 v23
               ●「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原文只是「但在这信来到之前」。
                                             无「得救的理」。
               ●「看守」:「把守」、「监禁」、「守护」。
               ●「将来的真道」:原文是「将来的」,意思是指「信」。

            (2)律法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目标是要引导我们到基督那里因信称义。
                v24
               ●「训蒙的师傅」:启蒙的老师。指受雇在希腊或罗马人的家庭中
                                 ,负责督导六到十六岁孩童的仆役或奴隶。
            (3)但今日「信」来到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启蒙老师的手下了。 v25
               ●原文无「得救的理」。
          ◎本段用「启蒙老师」和「正式的学校老师」来阐述律法与基督的关系,
            律法的目的就是带领我们去基督那里。而我们进入学校,成为正规教师
            的学生後,启蒙老师就不再受雇了。亦即有了基督,就不需要「靠律法
            称义」的方式了。

          4.应许终究在读者身上实现了  v26-29
            (1)因信耶稣基督都是神的儿子,披戴基督。 v26-27
               ●「所以」:直译应为「因为」。
               ●「上帝的儿子」:复数,而且没有冠词。这种没有冠词的名词是要
                                 强调此一名词的素质。所以这里「儿子」是一群
                                 上帝施恩的对象。而且这里的「儿子」,有「长
                                 大成人的儿子」之意。接续25节的意思,我们因
                                 信耶稣,都是不需要监护人的成年人了。

               ●「因」信耶稣基督:「藉著」。
               ●「归入」:有「归入」基督名下的意思。是一个商业用语,表示转
                           移某事物的所有权到另一个人的帐内。而这里主要指「
                           受洗者与基督联合」, 被纳入「基督与属基督的人」所
                           构成的身体之内(参考罗马书六章1节、林前十二章13节
                           )。

               ●「披戴」:「穿上」。旧约把这个字心灵化了,可以用作披戴能力
                           、公义、救恩等等。基督彷佛一件外衣把信徒包起来。

            (2) 无论是何种身份,都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体。v28
               ●「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原文
                 直译为「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希腊人,既没有自主的,也没有为
                 奴的,既没有男,也没有女」。
               ●「西利尼人」:希腊人,是指所有的非犹太人。
               ●「都成为一」:都成为「一个人」或「一个整体」。
            (3)属於耶稣,也就是依照上帝的应许承受产业的人。 v29
               ●「承受产业」:就是继承人。
               ◎显然犹太派的基督徒认为要守律法行割礼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後
                 裔」,然而保罗在此的论证说明只要加拉太人属於基督,就已经是
                 亚伯拉罕的後裔了。

  五、藉基督成为长成的後嗣(四章1-7节)
    (一)未成年的後嗣 v1-3
          1.嗣子虽是产业的继承人,但小时候与奴仆的待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v1
            ●「孩童」:「婴儿」,原文有「尚无说话能力的人」的意思,即未成
                        年的人,或道德心智不成熟的人。
            ●「为孩童的时候」:直译为「只要他为孩童的时候」。
            ●「虽然是全业的主人」:直译为「虽是一切的主」。

          2.是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直到他长大成人,真正承受产业的时候。v2
            ●「师傅」:指「监督」或「管事的」。此处指照管孩童的人。
            ●「管家」:指「照管家务的经理」。
            ●在此处「师傅」与「管家」可能是指同一类人。
            ◎罗马法律规定「训蒙的师傅」必须照管一个孩子,直到十四岁为止
              ,然後再由监护人继续照顾到二十五岁。

          3.我们也是这样,在信仰的幼稚期受管於世俗小学之下。 v3
            ●「世俗」:直译是「世界」。
            ●「小学」:原意是「基本元素」,所以可能可以解释成「天上的星座
                        」(因为这些地区星象宗教颇为流行)。也可能可以解释
                        成「任何学问的初阶」或「浅显的基本原则」。或者「世
                        上律法的基本要点」。

    (二)基督使我们长大成人 v4-7
          1.时候满足时,上帝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为要赎
            出律法以下的人,教我们得著儿子的名分。 v4-5
            ●「满足」:充满、完成。
            ●「为女子所生」:直接的意义是「成为真正的人」,另外本节也间接
                              承认「耶稣为童贞女所生的事实」。
            ●「儿子的名分」:指领养的嗣子,与儿子享有相同的权力。
            ◎此处提到耶稣的神性(上帝的儿子)与人性(为童贞女所生)。
              耶稣在来到人间之前就是「儿子」,而非降世的差遣使他成为儿子。
          2.我们既然是儿子,上帝就差遣圣灵进入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
            v6
            ●「你们既然是儿子」:因为你们是儿子。
            ●「儿子的灵」:在此不需要详细区分「谁的灵」,就当成是圣灵即可
                            ,此处只是表示父、子、圣灵的密切关系。
            ●「呼叫」:大声、诚恳喊叫。
            ●「阿爸」:是亚兰文,一种家庭中子女对父亲亲密的尊称。

          3.从此以後,就不再是奴仆,而是儿子了。既然是儿子,就靠著神为後嗣
            。 v7
            ●「可见」:可以翻译作「显然」。

  ◎本段强调上一段的思想,带领收信人身历其境,体会继承人由管家的手中脱离的
    过程,并且作为下一段主题:「不应该想回去当奴隶」的预备。

  六、复陷奴役的作法(四章8-11节)
    (一)以前不认识神时,我们给那些「不是神」的当奴仆。 v8
          ●「本来不是神的」:「那些就本质而论不是神的」。
    (二)现在既然认识神,怎麽还要归回那些无用的规条,情愿再做这些规条的
          仆人呢? v9
          ●「归回」:原文的时态显示加拉太人已经有归回的行动。
          ●「懦弱」:原意指「穷人」,这里用来指「低贱」、「毫无所有」。
          ●「无用」:没有能力。
    (三)看到你们的行为,又在谨守那些日子、月份、节期,我替你们害怕,怕
          我自己在你们身上是枉费工夫了。 v10-11
          ●「谨守」:「谨慎的态度」,表示「很仔细的遵守宗教礼仪」。
          ●「唯恐」:原文的时态表示所担心的事已实际发生。

  七、个人的呼吁(四章12-20节)
      ◎教义式的谈论告一段落,保罗转用个人性的方式呼吁加拉太人不要陷入律
        法主义。
    (一)劝告加拉太人像保罗一样  v12
          ●「要像我一样」:直译做「你们自己要继续成为像我一样」。
                            应该是要加拉太继续效法保罗脱离律法不再回去。
          ◎这段保罗用比较温和的劝告方式希望加拉太人回转。
          ◎「我也像你们一样」:保罗现在也像外邦人一样,不需要受律法的捆
                                锁。不过确切的意思我们无法肯定。

    (二)今昔对比 v13-16
          1.第一次传福音给加拉太人,是因为身体有病。 v13
            ◎保罗因病传福音给加拉太人的理由,加拉太人显然都知道。
            ◎以南加拉太说来解释的话,这次传福音是记在使徒行传十三、十四
              章。

          2.加拉太人虽然受此试炼,却没有轻看保罗,反而接待保罗如同上帝的
            使者。v14
            ●「厌弃」:原意是「吐唾沫以示厌弃」,後演变为「摒弃、拒绝」
                        之意。
            ●「上帝的使者」:替上帝传信息的人,或是天使。
            ◎试炼或试探原文是同一个字,而中、英文的翻译者为了分别好的
            (来自上帝)与坏的(不是来自神)的「试」,才分别翻译成两个
              字。
            ◎这里显然是因为保罗的病,有可能让加拉太人以为是上帝的刑罚
              (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此观念),而拒绝保罗的信息。而加拉太
              人成功的拒绝这观念的引诱。

          3.当日加拉太人甚至愿意为保罗牺牲自己的眼睛。 v15
            ●「福气」:欢乐、快乐、喜乐、福气、满意或满足之感....。
            ●「你们当日所夸的福气在那里呢」:直译是「你们当日的福气在哪里
                                              呢」。
            ◎看来保罗当日可能罹患严重的眼疾。
            ◎显然当日加拉太人以保罗在他们中间传福音为「福气」。
          4.说出实情反而成为仇敌。 v16
            ●原文没有「如今」。
            ●「将真理告诉你们」:直译是「说出实情」。
            ●「仇敌」:原文意思是加拉太人看保罗如同他们的仇敌一般(而不是
                        保罗看加拉太人如同仇敌)。而且是「以前变成仇敌,而
                        到目前为止敌意仍然存在」。
            ●本节许多译本都当成是问句,不过原文的意思可能是陈述句而且带有
              讽刺的意味(冯荫坤)。意思是保罗把真实的福音真理传给加拉太人
              ,结果却让他们以怀疑的眼光看他,以他为一个危险的骗子,必须小
              心提防的敌人。
            ◎显然保罗说了老实话,以至於被加拉太人敌视。但实际上於何时开始
              加拉太人对保罗产生敌意,我们并无法确定。

    (三)真假的关怀 v17-20
          1.犹太派的基督徒热心对待加拉太人,意思是要把加拉太人关在福音之外
            ,要他们热心待犹太派的基督徒。v17
            ●「热心待」:原文是「热切追求」的意思。亦即「热切关怀」之意。
            ●「是要离间你们」:原文作「要把你们关在外面」。
            ●「离间」:隔绝、排除的意思。
                        离间对象在此有三种可能解释:与保罗
                                                    与基督
                                                    与保罗及其福音
                        或者三者皆有。
            ◎犹太派基督徒热心待加拉太基督徒有两个目的:一是离间、一是期望
              加拉太信徒也热切待他们。

          2.只要动机是好的,受到别人热心对待本是好事,不管保罗在不在。 v18
            ●「热心待人」:是被动语态,是指受到别人的热心接待。
            ●「在善事上」:直译是「在善上」。意思是「只要目标与理想是好
                            的,受到别人的热心接待本是一件好事」。
            ●「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这样」:意思是说「只要目标是好
              的,保罗在的时候加拉太人接受保罗的热心对待,这原是很好。保
              罗不在时,有人愿意因为好的目标热心对待加拉太人,这也很好。
              」

          3.保罗现在承受生产的痛苦,盼望加拉太人改变。 v19-20
            ●「我小子阿」:称呼小一辈的人,可以译为「我的孩子们啊」。
            ●「生产之苦」:是当时形容激烈痛苦的字。
            ●「成形」:指胚胎在母腹中发育成婴儿的过程。
            ●「巴不得」:愿意、渴望。原文时态表示一种正在发生的愿望。
            ●「口气」:声音、语调。
            ●「作难」:困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
            ◎显然保罗用生产的比喻来描述自己与加拉太信徒的关系,保罗是母
              亲,加拉太人是婴儿。而一方面基督也如胚胎在加拉太人心中成形
              。

  八、夏甲与撒拉之喻(四章21-31节)
    (一)基本的史实  v21-23
          1.向律法主义者挑战 v21
            ●「愿意」:甘愿、渴望。
            ●「请告诉我」:原文无「请」,可以翻译作「你们说说看」。
          2.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凭应许生的,一个是凭血气生的。v22-23
            ●「因为律法上记著」:原文没有「律法」一字,而这一句话在犹太教
              中几乎是一个公式。保罗在用旧约争辩时,使用律法书的材料、拉比
              的解经法,甚至连语气都是犹太教的(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文艺出
              版社)。
            ●亚伯拉罕两子的记载可以参考创世记十六、十七章。
            ●「使女」:指未婚的女仆。
            ●「是按著血气生的」:直译为「是按著肉体生的」。


    (二)背後的意义  v24-27
          1.这都是比方,指著新旧两约。v24
            ●「比方」:说比喻、讲寓言。有说出「字面以外的意义」之意思。
                        保罗也用「预表」一字,在林前十章11节,与此字不同
                        ,直译是「象徵性地」。
                        此字是指在这简单的事迹後面还有更深刻的意义。
            ●「这都是比方」:直译应为「这些都是寓意的说法」。
            ◎保罗用「比方」这字,意思就是说保罗现在不是解释旧约作者的原意
              ,而是他从那些经文看出来的属灵意思。另一方面,保罗不是说原作
              者有这种意图,而是要读者看出(保罗现在看出的)这些属灵意义来
              。他只是用旧约的经文,按著他自己所见的去解释,说明他的论点。
              (真理与自由  冯荫坤)

          2. 一是夏甲,就是地上的耶路撒冷,是为奴的。v24-25
            ●「那两个妇人」:原文没有「妇人」一字,但有阴性代名词,所以
                              直译为「这些妇人」。
            ●「就是」:可以译作「代表」、「意味著」。
            ●一约出於西乃山:参考出埃及记十九章到二十四章。
            ●「夏甲」:字义是「流浪者、逃亡者」。
            ●「这夏甲」:带著中性冠词,所以指的是「夏甲」这个词,而不是
                          夏甲这个人。  v25
            ●「与....同类」:「站立在同一排」、「一致」、「相符」。

          3.一是撒拉,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圣经所应许,是凭应许生以撒的,
            v26-27
            ●「不怀孕、不生养的....」:记载在以赛亚书五十四章1节,系先知
              预言以色列人自外邦轭下得释放时欣喜若狂的景象。
            ●「不怀孕的」:指「不能生育的」。
            ●「不生养的」:指「不能生产的」。
            ●「产难」:生产之苦。
            ●「没有丈夫的」:原意是「荒废」,直译是「独居,被弃的女人」
                              或「不生育的女人」。
    (三)对读者的应用 v28-30
          1.我们也是凭应许作儿女的。 v28
          2.以前凭血气生的逼迫了凭应许生的,今日律法主义者也逼迫真福音。
            v29
            ●「逼迫」:追逐、猎取、迫害。
            ●根据创世记二十一章9节的记载,希伯来文圣经的记载是以实玛利
              「戏笑」,七十士译本的记载是「戏弄」或「玩耍」。而犹太人的
              传统说法是「以实玛利带著弓和箭,像玩耍一般射向以撒」(不过
              有人认为这传统是基督之後才出现的)。 或者保罗指的可能是以实
              玛利威胁以撒,危害他的自由与安全。

          3.然而圣经说明凭血气的不能承受产业。 v30
            ●「赶出去」:赶逐、驱离。原意是「丢掷出去」。这里是命令语气
                          。
            ●「不可」:双重否定词,表示强烈的否定。

    (四)结论 v31
          1.所以我们这凭应许的正如以撒是撒拉的儿子一样,可以承受产业。v31
            ●「这样看来」:此字是语助词,用来综合前面的讨论,引出以下的
                            结论。
            ●「使女」前面无冠词,泛指任何的使女,而「自主妇人」前则有冠
              词,特指前面提到的「我们的母」、「在上的耶路撒冷」。
    ◎保罗在这里的解经与保罗一般的解经原则不同,因此自然的推论就是他在此
      用这个方法是有特别原因的。看来是加拉太的犹太化煽动者,正用这样的理
      论来游说信徒,保罗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拉比式的解经法来抵挡
      犹太派的律法主义。

伍、应用上的劝勉(五章1节-六章10节)
  一、基督徒自由的生活(五章1-12节)
    (一)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稳,不要被奴仆的轭辖制
          住了。 v1
          ●「站立得稳」:「站立」、「坚立」的意思。原文是命令语气,而时
                          态显示「继续」站住立场。
          ●「辖制」:此字普遍用来描述「人被陷阱羁绊」。

    (二)信心与行为的对比  v2-6
          1.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v2
            ●第二节前有一「看啊(behold)」合和本圣经未译。
            ●「我保罗」:原文直译为「看啊!我保罗本人」,这是一种要引起
                          读者注意的方法。
            ●「益」:裨益、有用。
            ◎此处把割礼和基督当成两种得益处的方法,却是完全无法协调,互
              相排斥的。

          2.凡受割礼的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债。 v3
            ●「我....确实的说」:原意为「证明」、「作见证」。
            ●「我再指著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直译做「我再对所有受割礼
                                                的人作见证」。
            ●「受割礼」:原文时态是现在式,而不是用现在完成式。表示保罗
                          想到的不是已经受割礼的犹太基督徒,而是任何一个
                          受了诱惑,而以受割礼、行律法为唯一得救途径的基
                          督徒。
            ◎割礼是律法的「印记」,凡自愿及定意受割礼的人,就是签了合约
              要遵行律法。因此这人就有责任履行合约,完全遵行律法。
          3.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从恩典中坠落了。 v4
            ●「隔绝」:「使无效」、「废掉」、「断绝关系」。
            ●「坠落」:原意指「花朵之凋落」,後用来指「事物之脱落」。

          4.基督徒是靠著圣灵,凭著信心,等候义。 v5
            ●第五节开头有「因为」合和本未译。
            ●「凭著信心」:原文是「出於信心」。
            ●「等候」:热切而耐心的等候某人或某事。
            ●「等候所盼望的义」:直译作「正热切等候所盼望的义」或「正热
                                  切等候义所带来的盼望」。
                                  不过由保罗的教训中可以知道我们已经被称
                                  义了,不需要等到末日才称义,所以翻成「
                                  义所带来的盼望」比较合适。

          5.在基督里,割礼没有任何效用,只有信心才有意义。 v6
            ●「功效」:是法律用语,表示拥有能力、具有效力。
            ●「生发」:「运行」、「产生」、「发出」。
            ●「生发仁爱的信心」:应该译为「藉爱表达出来的信」。

    (三)十字架与割礼之对比 v7-12
          1.怎麽会不顺从真理呢?这样的教导不是出於神。 v7-8
            ●「跑」:原文时态显示是过去时间内一持续的动作,持续的「跑」。
            ●「拦阻」:表示突然切入。
            ●「劝导」:劝诱、劝说。
            ●「召你们的」:指「上帝」。

          2.然而一点点的错误会有巨大的效应。 v9
            ●「面酵」:形容「扩散」、「渗透」的能力。

          3.搅扰你们的必担当自己的罪名。 v10
          4.十架和割礼是不能相容的,所以保罗坚持不传割礼而因此受逼迫。v11
            ●「我」若仍旧传割礼:「我」是加重语气的「我」,可以译为「我保
                                  罗」若今天仍旧....。
            ●「讨厌的地方」:此字原始的意义是「引起反感」或「反对」,在新
                              约中是指「罪的试探」、「绊脚石」。
            ◎保罗得救前曾经传过割礼,今日已经不传割礼了。


          5.搅扰加拉太人的,应该被割绝。 v12
            ●「恨不得」:此句型表达一种不能实现的愿望。
            ●「割绝」:砍断、切除。这里可能表示「自行阉割」,或与「基督
                        隔绝」了。加拉太当地「大母教」的祭司是「自阉」的
                        。而这里显然解释成「阉割」比较好,因为一方面比「
                        割礼」更彻底作法是阉割,一方面有当时的背景及此字
                        的强烈字义当理由。
                        另有一可信的论点是:申命记二十三章一节的背景下
                        「自行阉割」有「自行革除会籍」之意。因为被阉割
                        者不能入耶和华的会。

  二、基督徒依靠圣灵的生活(五章13-26节)
    (一)自由而非放纵 v13-15
          1.蒙召是要得自由,但是不能把自由当成放纵情欲的机会。 v13
            ●「机会」:原指一种探险行动的出发点或基础,或发动攻击的基地
                        ,亦即实行一件计画所需要的资源。在新约则指某事的
                        机会或藉口。

          2.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爱人如己」成全了全律法。 v13-14
            ●「用爱心」:不是以「爱心」为服事的动机或出发点,而是藉著爱
                          的表现做为彼此服事的方法。
            ●「服事」:「像奴仆伺候主人一般的服事」。
            ●「包」:此字一般被译为「应验」。意思是:
                      a.全律法在爱人如己中达到高峰,也就达到了目的。
                      b.全律法可以用「爱人如己」一句话来总括。
                      c.以基督的爱去爱人如己,以实现或完成律法。
                      在此当成「成全了」比较合适。
            ●「爱人如己」:原文作「你要爱邻舍如同你自己」。引自利未记十九
                            章18节。

          3.要小心不要相咬相吞,以免彼此消灭。 v15
            ●「相咬相吞」:用以指一群野兽或猫、狗等相互袭击的情形。
            ●「消灭」:「销毁」、「耗尽」。

    (二)圣灵是得胜者 v16-18
          1.要顺著圣灵而行,就不会放纵肉体的私欲。 v16
            ●「就不会放纵」:直译为「就一定不会去实行」。
            ●「情欲」:原指中性意义的「渴望」、「追求」,而保罗有时用来指
                        好的意义(如帖前二章17节),有时指坏的意义。这里就
                        是用来指坏的意义。
            ●「圣灵」:原文是「灵」,但是这里应该是指「圣灵」而非指「人的
                        灵」。
          2.情欲和圣灵相争,让我们无法做想做的事。 v17
            ●直译是「肉体所渴望的与灵敌对,灵与肉体敌对」。
            ◎让人想起罗马书第七章中,保罗的呐喊。
          3.如果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 v18

    (三)肉体所行的与圣灵的果子 v19-23
          1.情欲事情的举例,这里列出四组十五项显而易见的罪 。  v19-21
            ●「显而易见」的:「公开」的、「无从隐藏」的。
           (1)感官上(性关系上)的罪
              a.奸淫:字源上指「卖淫」或「与娼妓苟合」,两者都与「出
                      卖」有关。保罗用这字来泛指一切不合法的性关系及
                      行为,包括「乱伦」及「与异教的『圣』娼妓」苟合
                      。
              b.污秽:指道德上的不洁净。保罗书信中此字多次与「淫乱」同时
                      出现,因此可能特别指著性关系及行为上的不洁。
              c.邪荡:一种目无法纪,恣意淫□,傲慢骄横的态度与行为。
                      指放纵的、奢侈的、享乐的、没有节制的、没有纪律的生
                      活。在保罗书信中可能特别有「放纵性欲」之意,是一种
                      公然的、不顾舆论无羞耻感之「放纵性欲」。

              ◎保罗多次以性关系的败坏开始其「罪恶目录」,这大概是因为保
                罗所处的希腊罗马时代性关系极为混乱,而提到这种混乱现象的
                著作并非全是基督徒的著作,有不少是对这种状况感到厌烦的异
                教学者。

           (2)偏离正道的罪
              a.崇拜偶像:事奉、敬拜偶像。
              b.邪术:原指以药物治病,後演变为由「巫师们垄断操纵,并与偶
                      像崇拜有关的巫术」。
           (3)人际关系的罪
              a.仇恨:敌对的感觉或行动。
              b.争竞:因竞争所起的分争。
              c.忌恨:为一己私利所产生的苦涩不安感觉,即「妒忌」。
              d.恼怒:受激动以致爆发出来的愤怒情绪。
              e.结党:原指「为薪资而受雇於人」,新约中指一种导致党派之争
                      的个人野心,或出於私心的争吵。
              f.纷争:原文由「一分为二」与「叛乱、不合」两字复合而成。
              g.异端:基本的意义是「选择」,引伸为「教门」、「派别」之意。
              h.嫉妒: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便竭力使别人也没有(envy)。
           (4)嗜欲无度的罪
              a.醉酒:多次的狂饮。
              b.荒宴:一种放荡无度的庆祝,一种带邪淫性质的狂欢纵饮之宴乐。
            ●「情欲的事」:直译做「肉体的工作」。是复数型态。

          2.行情欲的事必不能承受神的国。 v21
            ●「行」:原文时态表示是习惯性的做某件事,而非偶尔为之。

          3.圣灵所结的果子,不会有律法禁止。 v22-23
            ●「果子」是单数型态,显示这是一种果子的九种表现。
            ●九面表现的解释:
              (1)仁爱:详情可见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记。
                       希腊文有四种爱
                       第一个是「eros」指两性之间的爱情,此字总是含有性
                       爱的意思。此字没有在新约中出现。
                       第二个是「storge」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弟兄姊妹之间
                       ,及亲戚之间的爱,此字也没有在新约中出现。
                       第三个是「philia」,描写一种同时涉及身心灵的热情
                       ,亲密而温柔的关系,系人间最高的爱,但它的光仍会
                       摇曳不定,它的热仍然可以冷却。此字是非宗教的希腊
                       文文献里最高的「爱」字。
                       第四个是「agape」,此字是新约作者常用的「爱」字
                       ,此字的名词从来没有在非宗教的希腊文文献中出现过
                       。
                 ●agapan和philein之间的区别在於後者是较为本能性,较多涉
                   及自然流露的感情或强烈的爱的感觉。前者则意味著经过思
                   考而做出选择,并且有敬重、尊崇的含意。 所以新约提到人
                   对上帝的爱时,都是用前者。 但是论到上帝爱他的儿子,则
                   前者、後者(约翰福音五章20节)都有使用。
                 ●agape的基本意义:
                    a.一种普及万人的善意及相应的行为。
                    b.有责任及能力去爱那些不可爱的人,去寻求别人的最高利
                      益,不管那人是谁,也不论他所做或曾做的是什麽事,也
                      不计较他对此爱的回应如何。换言之,「功过应得之赏罚
                      」这个观念在基督化的爱中是没有地位的。
                    c. 此爱与人间的爱根本上不同的地方, 就是後者是一种「
                       不由自主」的反应,但前者乃是一种整个人的操练,不是
                       一种毫不费力便自然产生的情感上的回应。而是以意志克
                       服自己,使自己能爱人的自我征服。
                    d.一种热诚而深切的关心别人,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的爱。
                ●此种爱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a.应是基督徒生活的气氛、是基督徒行事为人不变的动机。
                     (弗五 2  西三 12、14  林前十六 14)
                   b.此爱是基督徒合一的秘诀。
                     (西二 2)
                   c.爱是持守真理应有的态度,基督徒的自由应受爱的支配。
                     (弗四 15)
                   d.爱是带来实际行动的,导致实际的捐输与真诚的宽恕。
                     (林後八7-8 24)
                   e.此爱不是受感情左右、软弱无力的东西,而是具备敏锐的
                     洞察力,能辨别是非,在需要时也不避讳严词谴责和警告
                     。(腓一 9-10 林後二 4)
                ●这样的爱不是人自己可以产生出来的,而是圣灵的产品。基督
                  徒需要追求爱(林前十四 1),亦即追求被圣灵引导、顺著圣灵
                  而行(加拉太书五章18、16节)。

              (2)喜乐:不是地上的、属人的欢乐。他的来源是「在主里」、「
                       在信心上」、「在圣灵里」的喜乐。因此在忧愁与患难
                       之中仍然保持不变,甚至更显出能力来。

              (3)和平(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义是一种「健全的状态」,亦即
                               全人在一终极和末世性的意义上获得拯救的状态
                               。其次(次要的意义),平安指人因进入了健全
                               的状态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4)忍耐:此字在保罗的书信中首先指「上帝约束其怒气,不将罪有
                       应得的罪人毁灭」(提前一12-16),而此忍耐目的是「领
                       人悔改」(罗二 4)。本段的忍耐,指在别人惹动自己怒
                       气的时候仍不动怒,在别人加害於己之时仍然不谋报复。

              (5)恩慈:此字指上帝对罪人那满有恩典的态度和行动。上帝的恩慈
                       ,即是他的宽容忍耐,是要领罪人悔改(罗二 4)。而救
                       恩乃是上帝恩慈和怜爱的彰显(多三 4 )。基督徒既然体
                       验了上帝的恩慈,就要彼此以恩慈相待。

              (6)良善:恩慈为一种气质、良善为一种行动,良善所指的是一种慷
                       慨和仁慈的态度和行为,愿意超过公义或公平的要求而造
                       益别人。

              (7)信实:原文就是「信心」一字。这里的解释应是指与人相处上的
                       忠诚、信实、可靠。一个信实的人的服务是靠得住的,他
                       的行为可以靠赖,他的话也是可信靠的,他反映了耶稣基
                       督不屈不挠的忠诚,以及上帝的全然可靠。

              (8)温柔:古典希腊文中,此字毫无「懦弱无能」之意,是用以描写
                       一种「刚柔和一」的性格。如柏拉图以守卫犬说明温柔的
                       意思,对陌生人勇敢而存敌意,对所爱的人则温柔和友善
                       。
                       新约中「温柔」与「爱心」、「谦逊」、「与人无争」连
                       著出现,又与「严厉」和「应得的刑罚」相对。「温柔」
                       是信徒领受上帝的道(雅一21)、改正别人的过犯(加六
                        1)、劝导对抗真道的人(提後二25),为所存的盼望做
                       见证(彼前三15)应有的精神。
                       温柔是耶稣所表现的特徵之一,做为基督徒生命的一种美
                       德,温柔可以定义为顺服上帝的旨意,接受他在我们身上
                       所做的,不与上帝争论,不反抗上帝。此种以谦卑为基础
                       的对上帝柔顺,同时牵涉对人的温柔—即使面对恶人,仍
                       以他们所施的侮辱或伤害当成上帝管教及炼净他子民的方
                       法,又因深知一己之罪过和软弱,而对人显出温柔。

              (9)节制:意即「自制」,不论是那一种欲望,自己都能控制得住。
                       「自制」的反面就是「不能自律」。但是保罗所言的「节
                       制」或「自律」,并不含禁欲主义的意味,他不是为自律
                       而自律,乃是为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的使命,而必须摒弃一
                       切足以成为拦阻的事物,好叫他能抵达终点。

            ◎律法是为要施行禁制而存在的,但是圣灵果子的表现没有什麽是需要
              律法禁制的。亦即顺服圣灵的人,实际上就已经履行律法了。

    (四)应用及呼吁 v24-26
          1.属基督的人是把肉体和私欲钉在十字架上了。 v24
            ●这里的「钉」是主动式语态,也就是说基督徒是主动的把肉体钉在十
              字架上,亦即基督徒在归主时已根本否定罪以及在罪中的生活。

          2.我们靠圣灵得生,当靠圣灵得胜。 v25
            ●「得生」:活著、得生命。

          3.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v26
            ●「不要贪图虚名」:直译是「让我们不要贪图虚荣」。亦即以虚浮、
                                无意义的事物为夸耀。
            ●「惹气」:向人发出挑战,惹动怒气。
                        指著名字互相辩论,甚至有大打出手的样子。


  三、基督徒互助的生活(六章1-10节)
    (一)互相扶持 v1-5
          1.要用温柔的心挽回偶然犯错的人。 v1
            ●「偶然被....所胜」:「出其不意的被抓住」、「不知不觉的被拿
                                  住」。意味此人不是故意的犯罪。
            ●「过犯」:「在指定的路线旁边跌倒,失足」,而非指故意犯的罪
                        。
            ●「挽回」:医学名词,指「接合断骨或脱臼的骨节」。在此的意思
                        就是「纠正他」。
            ●「用温柔的心」:直译做「存著温柔的灵」。
            ●「小心」:指继续不断的向目标直视。
            ◎用两种心态挽回偶然犯错的人:1.温柔的心   2.小心自己被引诱。

          2.各人的重担要彼此担当,以完成基督的律法。 v2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直译是「彼此的重担,你们要担
                                            当」。
            ●「重担」:由上下文看来应该是指一种「难以抵受的压力」。
            ●「担当」:「取走」、「背负」、「忍受」。而且原文时态显示是
                        要继续不断的担当。
            ●「完全」:「满足、实践了」。
            ●「基督的律法」:比较好的解释是「基督爱的命令」。

          3.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查验自己的行为。
            v3-4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直译做「人若什麽都不是、却自以
                                          为是」。
            ●「自己还以为有」:「摆出非常人物的样子」、「自己认为是重要
                                 人物」。
            ●「自欺」:直译做「把心思导入歧途」。
            ●「查验」:「考验」或「试验」,如以火试验金属的纯净性。
            ●「所夸」:译为「引以为荣」比较合适。
            ◎有些人会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以显示自己比别人强,
              这样他的夸耀就在别人身上了,但如果透过自我省察的功夫,就会
              知道自己的优劣点。

          4.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v5
            ●「担子」:指船只上的「货物」。
                        或军队术语,指「士兵所背的行囊」。
                        意思是各人要承担,而无法推卸的责任。

    (二)行善不懈 v6-10
          1.在真理上受教的,要把一切的美物供给施教的人。 v6
            ●「受教」:鸟□|」。
            ●「信徒一家的人」:应译为「属乎这信仰的家人」。意即「同是基
                                督徒的人」。
            ●「更当这样」:应该译为「最当这样」。

陆、结语(六章11-18节)
  一、保罗亲手用大字写以下的信。  v11
      ●直译是「请看我用何等大的字亲手写给你们」。
      ◎可能是保罗要加拉太人对他最後的一段话特别的注意,所以亲手写字。

  二、引诱加拉太人受割礼的理由  v12-13
      1.希图外貌体面。v12
        ●「希图」:意欲、想要。
        ●「外貌」:直译是「在肉体上」。
        ●「体面」:原指「姣好的面貌」,後来衍生为「做出良好的表现,
                    以受人重视」。
        ●「勉强」:原文时态显示「正试图强迫」。
        ●「都勉强你们受割礼」:直译是「这些人都强迫你们受割礼」,合和
                                本没有译出「这些人」。
      2.怕自己为十字架受逼迫。 v12
        ●「无非」:「仅仅」、「不过」。
        ●「逼迫」:「追逐」、「迫害」。
        ◎「基督的十字架」:应该不是指十字架本身,而是指基督替赎以及因
                            信称义不靠律法称义的信仰核心而言。
      3.希望藉加拉太人的肉体夸口(要加拉太人受割礼的自己也不守律法)。
        v13

  三、保罗只夸基督的十字架 v14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应该译为「但愿它不发生在我身上」。
      1.对保罗而言,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世界」:在此总括了「未被救赎之创造」。
        ◎对保罗而言,这物质世界已经对他没有影响力了。
      2.对世界而言,保罗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对世界而论,保罗已经是死了。
  四、割礼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作新造的人 v15
      ●「要紧的是作新造的人」:直译作「但就是一个新的创造」。
                                意思就是「被纳入一个新的体系」中。

  五、愿平安、怜悯加给愿意做新造的人者 v16
      ●「理」:原指「衡量的标准」或「活动的□围」,在此指15节提供的准
                则。
      ●「行」:原指「排成横列」,引申为「照线而行」、「遵循」、「固守」
                之意。
      ●「上帝的以色列民」:此句有许多解释,但是比较合适的是解释成「新
                            的以色列」亦即「上帝的子民」,包含犹太和外
                            邦的信徒。
      ◎保罗在此高举的「蒙福准则」就是依从此「真基督教的标准」,亦即在
        新的创造中有分。受不受割礼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藉著信接受与上帝
        的新关系—亦即「因信称义」。

  六、保罗身上带著耶稣的印记,人不能搅扰他  v17
      ●「人都不要搅扰我」:不再让任何一个人继续困扰我(或导致我的困扰)
                            。
      ●「带著」:原文的时态表示「继续背负」。
      ●「印记」:「烙印」、「针刺」、「刀戳」。表明所有权的记号。

  七、祝福:愿基督的恩典常在读者心理。 v18

--
———————————————————————————————————————
                     这个时代有心志专一的人吗?
———————————————————————————————————————
也许信望爱 bbs站可以提供更完整的基督教信仰面面观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