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endoh@Lion (用心倾听就会听得到),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如来十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Wed Jul 9 20:49:40 1997)
转信站: Lion
==> 於 黄上铭 (xxx@Lion) 文中述及:
: ==> 於 黄上铭 (xxx@Lion) 文中述及:
: : 一、处非处智力。
: :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
: :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 : 四、知众生根性差别智力。
: : 五、知众生种种意欲智力。
: : 六、知世间种种界分智力。
: :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 : 八、知己过去宿命智力。
: : 九、知众生死生善恶趣智力。
: : 十、漏尽智力。
: : 释尊接著又说:
: : 「若有来问我者,如来十力,如如来十力,
: ^^^^ ^^^^^
: : 所知见觉,成等正觉,为彼记说。」
: 更正!
: 这段只有六力,即1,2,3,8,9,10项,
: 刚才偷懒,忽略掉了。
力(梵 bala)意指力用,智力等,大多指佛,菩萨的能力,利用,或指众生求悟的能力,有
时也指烦恼力,魔力等有二力,三力,五力,六力,十力,十三力等相关用语.(注一)
关於部派佛教对於力的解释有如下:
一.大毗婆沙论卷一零二
问:何故如来身中,有智为力;声闻读觉身中,诸智接力皆不立为力耶 ?
答:不可屈伏,无障碍义,是力义.声闻独觉身中诸智,犹为无知屈伏,即有障碍,故不
名力.
(中略)
问:三乘漏进,既无差别;何故漏尽智,二乘非力耶?
答:佛漏尽智,胜妙猛利,非诸声闻独觉所及.虽俱漏尽,而有速迟.如有二人,各伐一
树,一人勇健,加用利斧.一人力劣,又用钝斧.虽俱伐树,而有迟速.故佛漏尽智,
立力;非二乘.又二乘智,虽能尽漏,有馀习故.不名为力.又漏尽智立为力者不依
能尽自身漏故,但依能令他身漏尽.诸佛善达如是有情,应依苦迟通行,当得漏尽
.乃至如是有情,应依乐速通行,当得漏尽.由此方便,为说正法,皆令漏尽,故立力
名.二乘不尔,故不名力.
二.关於十力
在大毗婆沙论中卷三十
"佛世尊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及与大悲,三念处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随用差别,立种种
名,且於十种说名意力.
注一:此为中华佛学百科全书的原文(二册 p.237)
因有事,明早再谈十力的体性以及大乘的看法以及修持方法.
--
也 纵 缺 完 存 求 获 得 有 有 既 既 散 聚 缘 随 人 【
是 使 陷 善 有 心 得 与 爱 恩 是 是 时 时 尽 缘 与 随
永 一 也 固 随 之 与 失 便 便 相 相 尽 尽 而 而 人 缘
□ 刹 是 可 缘 所 付 无 无 识 逢 其 其 散 聚 之 │ 】
那 美 喜 之 安 出 恨 怨 在 在 间 佚
心 人 我 名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6.5.15]
发信人: sendoh@Lion (用心倾听就会听得到),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如来十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l 10 16:14:50 1997)
转信站: Lion
==> 於 用心倾听就会听得到 (sendoh@Lion) 文中述及:
: 力(梵 bala)意指力用,智力等,大多指佛,菩萨的能力,利用,或指众生求悟的能力,有
: 时也指烦恼力,魔力等有二力,三力,五力,六力,十力,十三力等相关用语.(注一)
: 关於部派佛教对於力的解释有如下:
: 一.大毗婆沙论卷一零二
:
: 问:何故如来身中,有智为力;声闻读觉身中,诸智接力皆不立为力耶 ?
: 答:不可屈伏,无障碍义,是力义.声闻独觉身中诸智,犹为无知屈伏,即有障碍,故不
: 名力.
: (中略)
: 问:三乘漏进,既无差别;何故漏尽智,二乘非力耶?
: 答:佛漏尽智,胜妙猛利,非诸声闻独觉所及.虽俱漏尽,而有速迟.如有二人,各伐一
: 树,一人勇健,加用利斧.一人力劣,又用钝斧.虽俱伐树,而有迟速.故佛漏尽智,
: 立力;非二乘.又二乘智,虽能尽漏,有馀习故.不名为力.又漏尽智立为力者不依
: 能尽自身漏故,但依能令他身漏尽.诸佛善达如是有情,应依苦迟通行,当得漏尽
: .乃至如是有情,应依乐速通行,当得漏尽.由此方便,为说正法,皆令漏尽,故立力
: 名.二乘不尔,故不名力.
: 二.关於十力
: 在大毗婆沙论中卷三十
: "佛世尊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及与大悲,三念处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随用差别,立种种
: 名,且於十种说名意力.
:
: 注一:此为中华佛学百科全书的原文(二册 p.237)
: 因有事,明早再谈十力的体性以及大乘的看法以及修持方法.
接下来谈谈十力的体性问题,不过这主要也是部派对十力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十力的体性
探讨中可以得知,这有可能是部派对佛陀人格理想化以及神化的现象,因为我们从杂阿含
以及四分律与十律诵对僧团的记载中感受不到佛陀某些"不凡"的特质,虽然以上的记载都
是属於本生或因缘,可能是属於较为後期的集结,当然这不意味著佛陀就不具十力,而是我
们对十力可能须要做全面的探讨.
以下是部派对佛陀十力体性的说法,由俱舍论卷二十七所述整理得如下:
1. 处非处智力广缘一切法,以世俗智乃至无生智等十智为性
2. 业异熟智力唯缘苦集之法,为有漏缘,十智中,除灭道二智外,以馀八智为性
3.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4. 根上下智力
5. 种种上解智力
6. 种种界智力四者,以缘苦集道三谛法,是有为缘,故除灭智,以馀九智为性
7. 遍趣行智力,若缘能趣因,则除灭智而以馀九智为性,若缘所趣果,则总以十智为性
8. 宿住随念智力
9. 死生智力二者皆以世俗智为性,其中前者缘过去五蕴,後者缘名色处
10.漏尽智力,若但缘择灭,则除道智,苦智,集智,他心智,而以馀六智为性,若缘漏尽身中
所得之法,则总以十智为性
从以上十项,除了第四,第五,以及第八项外,如果从原始佛教以及部派佛教所共同
认可的极果-阿罗汉还看,剩下的七项还真分不出什麽是力什麽是智,虽说大毗婆沙
论为有部诸尊所造,俱舍为世亲论师为解婆沙破有部不义,并揉经部说,但对於力和
智之间有何决定性的差异也并未指出.至於清净道论以及解脱道论,由於我尚未看到
有关佛陀十力深入探讨,因此如有人看到还请告知末学一声,或者等末学查到再补充
在这一部份...
--
也 纵 缺 完 存 求 获 得 有 有 既 既 散 聚 缘 随 人 【
是 使 陷 善 有 心 得 与 爱 恩 是 是 时 时 尽 缘 与 随
永 一 也 固 随 之 与 失 便 便 相 相 尽 尽 而 而 人 缘
□ 刹 是 可 缘 所 付 无 无 识 逢 其 其 散 聚 之 │ 】
那 美 喜 之 安 出 恨 怨 在 在 间 佚
心 人 我 名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6.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