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不假外求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kftseng.bbs@ccbs.ntu.edu.tw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真理不假外求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Thu May 23 07:13:54 1996)


发信人: kftseng@cis_nctu (罗侯罗),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基督教and佛教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Thu May 23 12:30:59 1996)
转信站: cis_nctu

==> 在 psycho.bbs@fhl.EE.NCTU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的文章中提到:
> 我说过,基督教是『真理来找人』的宗教,而佛教是『人去求得真理』的信仰,
> 而他提到『拜』,这个『拜』行为牵涉到的是我所分析的『需要信靠一个外在』
> 之行为,所以我才大胆的推论:假设他寻求一个外在的超越者来倚靠,是否其拜

> 佛法是绝对不会主张任何『拜』相关行为的,所以我觉得他的行为似乎不接近
> 佛法,

        後面这段的补述不错, 但是前面那一段的“佛教是『人去求得真理』”
        则有问题, 因为佛教只是要一个人去认识『原来的我』 (这样说也满
        奇怪的, 等下再补充),  而不是向外去寻找一个可以称为我的东西.

        ============================================================

        补充:

        有一个人, 可以看到别人的头, 可是他找不到自己的头, 因为他看不
        到自己的脑袋瓜子. 他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恐惧感, 他自己的头不见
        了!!! 这是多麽恐怖的一件事啊, 然後他就发狂了, 整天在大街上冲
        过来冲过去, 到处找他的脑袋瓜子.

        可是他的头还好端端的架在他的脖子上啊, 那他向外找可以找得到他
        的脑袋吗? 若他可以静下来, 好好的思唯, 甚至弄个镜子来看看, 他
        就可以发觉他的脑袋并没有被别人给偷走.

        佛法, 只不过就这麽简单, 教人静止、观察、摄念而已, 没有很深的
        理论要去学. 就是『止、观、定』这样就可以回到自我.

        [ 关於止、观、定的解说, 详细内容请参阅: 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经 ]

        ============================================================
--
悲■□■□■□■悲■□■□■□■□■□■□■□■□■□■□■悲■□■□■□■悲
欣  法本法无法 欣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欣  今付无法时  欣
交 无法法亦法 交  问余何适 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交  法法何曾法  交
集□■□■□■□集□■□■□■□■□■□■□■□■□■□■□集□■□■□■□集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

发信人: psycho.bbs@fhl.EE.NCTU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基督教and佛教
发信站: 信望爱团契电子布告栏 (Thu May 23 13:42:21 1996)
转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ccnews.NCTU!alab03.ee.nctu!fhlbbs

==> 在 kftseng.bbs@cis.nctu.edu.tw (罗侯罗) 的文章中提到:
: ==> 在 psycho.bbs@fhl.EE.NCTU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的文章中提到:
: > 我说过,基督教是『真理来找人』的宗教,而佛教是『人去求得真理』的信仰,
: > 而他提到『拜』,这个『拜』行为牵涉到的是我所分析的『需要信靠一个外在』
: > 之行为,所以我才大胆的推论:假设他寻求一个外在的超越者来倚靠,是否其拜
: > 佛法是绝对不会主张任何『拜』相关行为的,所以我觉得他的行为似乎不接近
: > 佛法,
:         後面这段的补述不错, 但是前面那一段的“佛教是『人去求得真理』”
:         则有问题, 因为佛教只是要一个人去认识『原来的我』 (这样说也满
:         奇怪的, 等下再补充),  而不是向外去寻找一个可以称为我的东西.
                                ^^^^^^^^^^^^^^^^^^^^^^^^^^^^^^^^^^^^

曾小弟弟见教的是!(谁叫你跟我讨红包的?...:p)

但是,"^^^^^^^^^^^" 这句话大有问题....:p

你那句话真正的意思应该是『佛法是向内求得的』,而我原文那句『人去求得
真理』有『佛法是向外求得』的意味。

然而那一个才是对的呢?我认为两者都对,两者都是最重要的法门向度。

佛法不论『外求』或『内求』,都是以『自性』为本。『内求』的向度个人
以为是禅宗的精神影响,这个向度的重点『观照自心』而了解『自性空』进
而『寂静灭』。如果走得太极端就变成石头。

而『外求』则是以法华经为主要代表,法华经方便品云:「供养舍利、起忆
万塔、旷野中积土成佛庙积沙成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然後是
分别功德品、常不轻菩萨品、药王菩萨本命品、妙音菩萨品,而以观世音普
门品为最明显的代表。在这种『外求向度』中,人求佛法的过程是「向外」
修行、做善事、礼佛、听法、念经、持咒、守戒,这些『向外』修行的目的
是透过这些『外物』而以『自性』为本,通彻寂静灭生死之道。当然了,走
得太极端就会忘了以自性为本,『拜』起来了........

所以佛法是内求或外求的信仰?我想,应该是两种不同向度,一样都是学佛
正道,各有两种极端外的缺失吧!.......:)

哇!我这个基督徒在胡说八道麽佛法?我滚去旁边电电好了..........:ppp


                                               psycho

--
文人 ★★☆☆☆☆★★★  交大、清大两场别出心裁的盛宴  ★★★☆☆☆☆★★
化与 │ 5.22 19.00 交大信望爱社 : 人是什麽?—— 「自我超越」的探索   │
、自 │   地点: 交大科学二馆国际会议厅                                │
信我 │ 5.30 19.00   清大团契: 人是什麽? —— 後现代社会及人的超越   │
仰超 │   地点: 清大大门口对面胜利堂B1副堂                          │
、越 ★———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讨论,共享心灵的飨宴!...^_^   ————★

--

       ※ Origin: ★ 信望爱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
       ※ 欢迎来看我们精心制作的信望爱全球资讯网[http://fhl.ee.nctu.edu.tw]

==============================================================================

发信人: kftseng (罗侯罗),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基督教and佛教
发信站: local (Thu May 23 14:48:25 1996)

==> 在 psycho.bbs@fhl.EE.NCTU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的文章中提到:
>         奇怪的, 等下再补充),  而不是向外去寻找一个可以称为我的东西.
                                ^^^^^^^^^^^^^^^^^^^^^^^^^^^^^^^^^^^^
> 曾小弟弟见教的是!(谁叫你跟我讨红包的?...:p)

        啊好.. 您还没给我红包耶.. 想欠到过年吗?? 嘿....
        这样好了, 您应该认识 Custom 吧, 由他代收好了...
        要他签收据啊, 然後把收据寄给我, 我有空再去收帐.

> 但是,"^^^^^^^^^^^" 这句话大有问题....:p
> 你那句话真正的意思应该是『佛法是向内求得的』,而我原文那句『人去求得
> 真理』有『佛法是向外求得』的意味。

        嗯, 您不是我所要陈述的意思. 这样讲好了, 佛法不论
        向内或向外都是『求不到的』, 因为佛法不在内也不在
        外, 既然没有内外, 当然也不会在中间. 没有内外区别
        那来的中间啦.. :)

> 佛法不论『外求』或『内求』,都是以『自性』为本。『内求』的向度个人
> 以为是禅宗的精神影响,这个向度的重点『观照自心』而了解『自性空』进
> 而『寂静灭』。如果走得太极端就变成石头。

        这两种方式都只是提供一种认识『为何佛法本来具足』
        而不是说这样可以求得一个称为『佛法』的东西. 不过
        您所提的修维法是没什麽问题, 只是方向好向不太对.

> 而『外求』则是以法华经为主要代表,法华经方便品云:「供养舍利、起忆
> 万塔、旷野中积土成佛庙积沙成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然後是
> 分别功德品、常不轻菩萨品、药王菩萨本命品、妙音菩萨品,而以观世音普
> 门品为最明显的代表。在这种『外求向度』中,人求佛法的过程是「向外」
> 修行、做善事、礼佛、听法、念经、持咒、守戒,这些『向外』修行的目的
> 是透过这些『外物』而以『自性』为本,通彻寂静灭生死之道。当然了,走
> 得太极端就会忘了以自性为本,『拜』起来了........

        这样的话, 您法华经没有乖乖的读完喔, 不过不怪您啦,
        您目前不是挂牌的佛教徒. 讲到法华经吗, 那就顺道讲
        一个故事好了, (好久没说故事了), 在信解品中:

        ================================================

        有一个小朋友, 因为贪玩, 不喜欢回家, 後来就忘了家
        在那边了, 当然也就回不了家了. 可是呢, 他的爹爹很
        著急, 到处派人去找他. 有一天, 身为爹爹的人, 看到
        路边有一个乞丐, 不看还好, 一看, 天啊! 那就是日夜
        牵挂的小朋友嘛! 不过他这时已经是一个青年了.

        身为爹爹的人, 又是富商一个, 怎麽可以容许自己的乖
        宝宝流落街头呢? (每个父母眼中的孩子都是乖宝宝).
        就派人去把那个乞丐带回家. 家丁身材魁武, 衣著鲜丽,
        这个小乞丐一看拔腿就逃, 他以为是官府要抓他. 可是
        他毕竟营养不良, 跑不过那些家丁, 终於被抓到了, 一
        被抓到就昏过去了. 这个作爹爹的, 只好叫人用冷水把
        他浇醒, 然後放他走路.

        过几天, 当爹爹的就穿了一身的破旧, 拿著帮别人除粪
        的工具. 这个小乞丐就比较不会怕了, 当爹爹的慢慢的
        靠近小乞丐, 给他一些东西吃, 後来就问他要不要帮忙
        打工, 可以自力温饱. 小乞丐一听很高兴啊, 就答应了.

        然後就住进亲爹爹的府中, 帮忙□扫, 除粪等杂重物,
        後来, 当爹爹的就穿一袭管家的衣服, 告诉他说, 他很
        努力, 所以要托付帐房给他管. 没多久, 原先的小乞丐
        也就可以接受面对那些家丁的状况, 理家的一切技术也
        都学好了.

        在当爹爹的要断气前, 请到了国王等等来到家中, 当众
        宣布, 这个年青人就是他的亲身儿子. 原先的小乞丐,
        後来的帐房, 到现在才知道那个富商就是他想要寻找的
        爹爹.

        ================================================

        这个故事强调了一些东西:

        1. 这个小乞丐本来的身份就是富商的儿子, 不论他沦
           为乞丐或是除粪的工人或帐房. 他就是富商的儿子,
           这个事实是改不了的. 差别在那? 只是他不自知.

        2. 那, 这些谋生的技术, 和小乞丐变成富商的儿子有
           关吗? 没有吧! 富商可不是因为这个小乞丐会这些
           才认他的. 而是他本来就是他的儿子, 为了要让他
           可以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才慢慢的教他.

        ------------------------------------------------

        那这个故事是什麽意思?

        1. 佛性本具, 不是因为一个人去求取才有佛性. 不管
           他为善为恶, 他就是有佛性. 差别在那? 他不知道
           他有佛性, 到处去做怪, 去当没人要的.

        2. 那为何佛陀出现於世, 教人们去学佛法? 难到要学
           这些佛法才有佛性? 不是啊! 只是大多数的人都像
           这个小朋友一样, 否定他自己吗, 所以佛法只好分
           成二乘、三乘、五乘, 然後乃至於八万四千法门.
           就是要让人们, 渐次了解, 他们本来就是『佛子』
           (这就是我用罗侯罗当□名的原因).

        ================================================

> 正道,各有两种极端外的缺失吧!.......:)

        若就修学的方面来说是没错啊. 由上面的故事再就这方
        面扩充解释:

        1. 若他管帐房後就以为自己可以这样过一辈子, 所以就
           卷款潜逃(以少为足), 那他就不可能知道他的原始身
           份. 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摩诃迦叶尊者这些大阿
           罗汉, 他们可以成佛. 当然也是告诉後来的众生们,
           若好好的认清本份, 不要什麽贪啊! □啊! 痴啊! 身
           口意三恶全犯了, (宁愿当个乞丐, 没人要的), 一定
           都可以成佛. (法华经中授成佛记授的最多了)
           ==> 这是内求的缺点

        2. 若他一直以为不行, 也就不敢面对内心的挑战, 自然
           他就会奢望外面的人给他, 也就是向外求取. 总喜欢
           当个小乞丐, 不肯面对自己是富商的接班人的事实,
           不肯面对自己『具足佛性』. 那就什麽都没了.
           ==> 这是外求的缺点.


        原经文如下: 妙法莲华经  信解品第四
        --------------------------------------------------------

            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
        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
        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

            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
        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
        、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
        甚众多。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馀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
        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
        ,无有子息。

            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每忆其子,复
        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世尊。尔时穷子,□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
        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
        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
        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香水□地,散众名花,罗列宝物,
        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
        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
        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
        已,疾走而去。

            时富长者,於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
        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
        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旁人,急追将还。

            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
        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
        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地。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面
        ,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
        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
        。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
        ,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
        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顾汝除粪。我等
        二人,亦共汝作。』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子,具陈上事。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
        以他日於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
        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
        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
        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
        勿复馀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
        。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
        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恨怨言
        ,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馀作人。自今以後,如所生子。』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於二
        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後,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
        ,犹在本处。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
        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
        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
        无令漏失。』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
        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
        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
        ,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舍
        吾逃走,(立令)□辛苦五十馀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
        本城,怀忧推觅。忽於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
        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
        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
        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
        ,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
        於中,勤加精进,得至涅盘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
        以为足。便自谓言:『於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乐於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
        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盘一日之价,以
        为大得,於此大乘,无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谓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於此无有志愿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
        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
        ?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
        我等说大乘法,於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於菩萨前,毁訾声闻乐
        小法者,然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
        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
悲■□■□■□■悲■□■□■□■□■□■□■□■□■□■□■悲■□■□■□■悲
欣  法本法无法 欣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欣  今付无法时  欣
交 无法法亦法 交  问余何适 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交  法法何曾法  交
集□■□■□■□集□■□■□■□■□■□■□■□■□■□■□集□■□■□■□集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