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与念佛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prajna@Lion (弯弓射日),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四念处与念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Wed Jul 7 17:39:38 1999) 转信站: Lion 转贴一个问题: 之前阿含小组时我提的那个问题我还是觉得很困惑 就是修净土的人怎麽去融会阿含里面的修行方法吧 那天你有提到八正道与念佛的关系嘛 就是说理上讲是融合不背的 我想我的问题比较不是理上的吧 因为理上当然是相通的 (或者我会接受这种论点) 可是行门上就会有疑惑了 像我今了天稍微看了"四念处" 在读的过程中 发现两件事 1.这些经文是要读一段实践一段如此反覆进行的 不然根本就看不懂的 2.修习四念处的方法跟念佛的方法好像没有什麽关联咧? 怎麽会这样呢? 发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刚),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四念处与念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l 8 04:48:18 1999) 转信站: Lion ==> 於 弯弓射日 (prajna@Lion) 文中述及: : 之前阿含小组时我提的那个问题我还是觉得很困惑 : 就是修净土的人怎麽去融会阿含里面的修行方法吧 其实这得从佛陀说法的架构开始。佛陀说法,并不是 分「修净土」、「修禅」,而是就阿含、般若等次第开展。 禅、净等,都是在整体大架构下,对於某个要点的较清楚 的说明。简言之,佛世时并没有分宗派,而古德当初之分 宗,也仅在於修行著重上的不同,而非修甲宗的人就不准 碰乙宗的义理 :) 阿含记载了佛陀说法最基本的架构。念佛法门在佛法 整体中的定位如何? 增壹阿含中,佛陀开门见山就给了很 清楚的说明 - 十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 施、念天、念休息(定)、念安般、念身、念死。 阿含诸经中对於念佛法门的原理及整体根本,有较弘 观的说明,不亚於(西方)净土三经所及。别忘了,十方有 无量诸佛净土,(西方)净土三经著重在於针对西方的部分, 而对於较为共通的解说,於此类介绍单一净土的经典中反 而较少,因为讲这些经之前,已介绍过多次各净土的 "共法" 了。就如同上「C 语言程式设计」这门课,老师不会再教 「电脑概论」一样。但若只会「C 语言程式设计」而不知 电脑是什麽东西,这程式设计的效果就不易完全发挥,要 是电脑当机,恐怕单凭「C 语言程式设计」是无法救的, 虽然修好该课能确保毕业後有饭碗(如同忆念阿弥陀佛能 确保往生),却不代表修过的人会解电脑病毒。 因此一方面主修念佛的人,对於佛法整体有所了解, 更能增进对於念佛法门的弘观体认;另一方面也并非修念 佛的人,就不必管其他的教法。当然,要偷懒的人,可能 连念佛都懒得念,因为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过,当今只要 有三皈依甚至是一声「南无佛」的人,纵使对佛法完全不 了解、混到连念佛都不肯念,也会在五十六亿年後弥勒菩 萨下生时得度。(龙华三会,初会度九十六亿人,为受释 尊五戒,二会度九十四亿,为受持三皈,三会度九十二亿, 乃一称南无佛者。因此地藏经中言明「於佛法中所作善根, 一毛一尘、一沙一□,皆广作方便,使令解脱」,法华经 也说「南无一声佛,皆共成佛道。」)但是精进的人是不 会因此就觉得不必修行了,人生於世皆烦恼无量,如何断 恶、修善、净意,不仅助於来世,更是於当下就能实践体 证,过出智慧的人生。 : 那天你有提到八正道与念佛的关系嘛 : 就是说理上讲是融合不背的 : 可是行门上就会有疑惑了 如果念佛念到念佛三昧,那麽一定合於八正道。否则 八正道是八正道,依八正道而能解脱烦恼、避免恶缘,这 是确实的,也是往生的资粮「善根福德因缘」。若念佛的 人行於邪道,现世报仍是得照受,而非有念佛就没因果 :) 祝 福慧双修! 发信人: goodman@Lion (愿为善男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四念处与念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Jul 8 20:51:33 1999) 转信站: Lion 插花一下, 仅供参考:) 有一点是所有净土祖师大德都强调的,净土法门(现在普传的)是有别於 其他法门的「特别法门」,是专修往生西方的,古德比喻修其他法门是节 节穿过竹身而上,而修净土法门则是从旁「横出」,这是它特别的地方。 更特别的是到了西方净土是「无有众苦」,因此世尊在娑婆世界所教的, 在西方世界不一定用的上,简言之,求生西方者可以随分解,这也是祖师 大德一再提醒的(是指只求往生者,因此净土对此土众生为三根普被)。 然而祖师也明白的说:想要弘法的人则必须通达教理。也就是从阿含开始, 把世尊五时的教法融通,这是「难行道」,所以受到赞叹。为菩萨行。 每个人愿力不同,都是应该赞叹的。 -- ==> 於 弯弓射日 (prajna@Lion) 文中述及: : 2.修习四念处的方法跟念佛的方法好像没有什麽关联咧? 怎麽会这样呢? 我认为不必一定要有关联,到了西方世界是不用体会「苦」和「无常」的。 念佛也可以用止观的方式来念,因而可以入於三昧,但是一般而言是求往生 净土,而不是要入定境,定境的要求对於往生而言很低,想要往生不需要以 求深定为目标,应该以「老实念佛」,临终不乱为目标。 我们如果有机会能弘法,就不能只会念佛而已,不然的话无法让众生了解 佛陀教些什麽。 -- ==> 於 愿为善男子 (goodman@Lion) 文中述及: : ==> 於 弯弓射日 (prajna@Lion) 文中述及: : : 2.修习四念处的方法跟念佛的方法好像没有什麽关联咧? 怎麽会这样呢? : 我认为不必一定要有关联,到了西方世界是不用体会「苦」和「无常」的。 的确。这边补充一下: 是重点的不同。 其土(广义的)苦少,因此以六度为重点。但是仍有四圣谛,这在 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有讲过,四真谛於诸世界的不同异名,包括在各净 土都有四谛之名。例如 N 年之後阿弥陀佛仍会入灭,由观世音菩萨 成佛教导该土众生,这就是净土的无常。 然而因为在净土体会无常、苦较不易,因此以六度为主。不过在 往生净土前,仍是生活在娑婆世界。先不论净土的修法,四念处的训 练是学佛的基础(三十七道品),因此自然能修是有好处的。经中就 写了:「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 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对於大宝积经中讲西方净土风光的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精华区中「经论简介」的「西方□话」 :) 祝 福慧双修! ==> 於 愿为善男子 (goodman@Lion) 文中述及: : : 其土(广义的)苦少,因此以六度为重点。但是仍有四圣谛,这在 : : 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有讲过,四真谛於诸世界的不同异名,包括在各净 : : 土都有四谛之名。例如 N 年之後阿弥陀佛仍会入灭,由观世音菩萨 : 不知道在华严哪一版本的第几卷? 华严经第四品【四谛品】,在卷四、五 :) 该品前面有举出各种不同世界(各佛刹)的四谛名称,最後总诘道: 「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及十方佛刹说四谛名。如是东方百千亿不 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称无等无边无分齐不可说虚空法界等一切 世界中。说四谛名。各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 如是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Have a nice day! ==> 於 愿为善男子 (goodman@Lion) 文中述及: : ==> 於 邱大刚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 练是学佛的基础(三十七道品),因此自然能修是有好处的。经中就 : : 写了:「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 : : 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西方环境好, 没有退缘, 修行易. 而娑婆众苦充满, 能修行 相当不简单.(譬如贫困之人, 能布施一元, 很难能可贵. 家 财万贯者布施十万, 则没啥希奇.) 所以才会说在此方斋戒清净, 一日一夜, 胜在无量寿国为善 百岁. (难能可贵之故) : 少在娑婆待一天可亏大了, 菩萨最佳的试炼场就是这里. 想到 ~~~~~~~~~~~~~~~~~~~~~~~~~~~~~~~~~~~~~~~~~~~~~~~~~ 在娑婆, 能够精进修行是的确可贵的, 但也因退缘很多, 容易 产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形. (修行进进退退) 而且一转世, 难保没有隔阴之迷, 把前世修行的东西忘光光. 所以, 若真能修, 若真精进, 真不被娑婆风尘所染, 则红尘 可入, 娑婆可待. ==> 於 染香 (Shishimaru@Lion) 文中述及: : : : 练是学佛的基础(三十七道品),因此自然能修是有好处的。经中就 : : : 写了:「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 : : : 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 西方环境好, 没有退缘, 修行易. 而娑婆众苦充满, 能修行 : 相当不简单.(譬如贫困之人, 能布施一元, 很难能可贵. 家 : 财万贯者布施十万, 则没啥希奇.) 您说得没错。不过一方面这是後世净土宗推展出的讲法。大弥陀经 经文原本是: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 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於此修善.十日十夜. 胜 於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 .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 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 愿辄得.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 各得其 所.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功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 升 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後转剧. 汝等转 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 .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有几点可知 1. 的确西方环境好, 没有退缘 2. 的确娑婆环境差 3. 然而西方修行是否较 "易",就要看修行的定义。娑婆持一日斋戒胜 西方为善百岁,这也是因为有众苦故,而众苦为对修行极重要的增上。 对这点佛陀就说过: 三善道中,除人道外,其馀少苦,故无法成佛。 三恶道又过苦,因此也无法成佛。就修行来说,虽然娑婆五浊,却是 出生诸佛、启迪行者之处。净土之环境就修行来说亦缺苦,故而趣向 涅盘相当缓慢,这在许多讲净土原理的经典有提到。 : 所以才会说在此方斋戒清净, 一日一夜, 胜在无量寿国为善 : 百岁. (难能可贵之故) 并不止因在娑婆修行难能可贵,而是因净土安逸故难真正进步。这 在「思议梵天所问经」中佛陀有很清楚的解释原理。十方诸佛国土,只 要已成 "净土" 的,行者修行就很缓慢。也因此维摩诘经乃至阿弥陀经 中,对於此世多有称赞,世尊之大愿为诸佛称赞。 : 而且一转世, 难保没有隔阴之迷, 把前世修行的东西忘光光. : 所以, 若真能修, 若真精进, 真不被娑婆风尘所染, 则红尘 : 可入, 娑婆可待. 的确。所以释迦牟尼佛曾开出一张支票,表示大家别担心。他说 娑婆众生只要有持五戒、皈依,甚至只是曾经念过一句佛的,以因缘 故,不论堕於何趣,当来之世弥勒下生,皆当得度,不必畏懦。而在 弥勒下生之前,也由地藏菩萨默默护持,诸佛名号历耳根者永不堕恶 趣,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因此行者可各依其性向趣得解脱。要到净土的可到净土,要留秽 土的可留秽土,各有其利,而更常见的是於秽土修行并发愿往生,则 若此生若未得解脱,临命终亦可往生净土。释迦牟尼佛以其大愿力成 就此等种种法门,差别仅在於是否如法所解、如法所行。 ==> 於 邱大刚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这是後世净土宗推展出的讲法。大弥陀经经文原本是: 净土末流之弊的确很多, 因此我常觉得修净土的行者就依经典, 不要看 太多古人今人的论述, 因为良莠不齐, 古人的著作中也有把各菩萨法门 拿来比较而得到一些很离谱的结论, 例如「念百劫观音,不如一食顷念 地藏」而认为念观音不如念地藏。这都是众生的心识在分别作祟。今人 的著作更不用说,甚至有把净土哄抬成「信者得救」的说法。 净土的著作除了善导、莲池等祖师的著作之外,其他真的很良莠不齐, 而看不同时代的著作最好对於该时代的历史背景有了解,弥陀净土与弥 勒净土、禅宗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 现在资讯发达,但是偏颇的报导还是无法避免,我曾经看过一位法师对 於这个现象很无奈地说:宣讲弥陀净土的人,常常没有把所有的关於净 土的经典摊开来谈,对於其他净土乃至别的法门也很少提,造成众生根 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八万四千法门只剩一个念佛。 佛陀在观无量寿经,曾经示现许多净土让韦提希夫人选择,这是佛陀的 慈悲,可惜现代人很少体会这一点,弘法都是自宗最好,难怪争论无休 :( ==> 於 邱大刚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 於 染香 (Shishimaru@Lion) 文中述及: : 有几点可知 : 1. 的确西方环境好, 没有退缘 : 2. 的确娑婆环境差 : 3. 然而西方修行是否较 "易",就要看修行的定义。娑婆持一日斋戒胜 : 西方为善百岁,这也是因为有众苦故,而众苦为对修行极重要的增上。 : 对这点佛陀就说过: 三善道中,除人道外,其馀少苦,故无法成佛。 : 三恶道又过苦,因此也无法成佛。就修行来说,虽然娑婆五浊,却是 : 出生诸佛、启迪行者之处。净土之环境就修行来说亦缺苦,故而趣向 ~~~~~~ 苦不是极乐世界修行的助缘. 若仍有苦, 极乐就不名为极乐了. <无量寿经>里头提到极乐人民的生活概况, 看一看会发现蛮有趣的. 六尘说法, 接触的 东东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要让人修行用的. 生活在我们看起来是享受至极, 可弥陀四十八愿 里头又提到: "......若起想念 贪计身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一愿 不贪计身愿) 生活在我们看起来是享受至极, 可弥陀四十八愿 里头又提到: "......若起想念 贪计身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一愿 不贪计身愿) 也就是说, 极乐人民乐虽乐, 但并无贪逸乐之心, 而又能在一切乐事中常精进. : 涅盘相当缓慢,这在许多讲净土原理的经典有提到。 ==> 於 染香 (Shishimaru@Lion) 文中述及: : : 1. 的确西方环境好, 没有退缘 : : 2. 的确娑婆环境差 : : 3. 然而西方修行是否较 "易",就要看修行的定义。娑婆持一日斋戒胜 : : 西方为善百岁,这也是因为有众苦故,而众苦为对修行极重要的增上。 : : 对这点佛陀就说过: 三善道中,除人道外,其馀少苦,故无法成佛。 : : 三恶道又过苦,因此也无法成佛。就修行来说,虽然娑婆五浊,却是 : : 出生诸佛、启迪行者之处。净土之环境就修行来说亦缺苦,故而趣向 : ~~~~~~ : 苦不是极乐世界修行的助缘. 的确。不过就是因为少了这个主要助缘,所以才进展缓慢 :Q : 若仍有苦, 极乐就不名为极乐了. 前面有提过,极乐世界无狭义的苦,但是仍有广义的苦。 佛法讲的苦有三类: 苦苦、坏苦、行苦。凡是存在必是无常, 此即为行苦的意义。 也因此佛陀提出「三法印」,作为辨别魔说或佛说的标 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灭。这是放诸十方皆准的 真理,故云苦集灭道四圣谛(又称四真谛)。前面也提过, 文殊菩萨讲过,诸佛净土亦有四圣谛。 然而极乐世界的确苦太少了,因此无法用苦作为修行的 助缘,而进展缓慢。因此以六度为主。若苦明显,就不会进 展缓慢了。相关的议题可以参考涅盘经中讨论沙门道与菩萨 道的内容。 简言之,净土环境因为缺苦,所以进展缓慢,这是无疑 义的。因此世尊曾说「十方诸佛以八苦为师。」 : 看一看会发现蛮有趣的. 六尘说法, 接触的 : 东东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要让人修行用的. 的确。不止弥陀净土,所有佛土都是这样。 而维摩诘经有言:「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关於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说: 「我佛国土常净若此。 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譬如诸天共宝器食。 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 心净。便见此土功德 庄严。」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 之所以不在表相上变得乾乾净净,用意在於速疾让行者证道。 : 生活在我们看起来是享受至极, 可弥陀四十八愿 : 里头又提到: : "......若起想念 贪计身者 不取正觉" : (第三十一愿 不贪计身愿) 也因此若心不净者往生,得在莲花中待上很久很久,才能 出生。 祝 福慧双修! 发信人: ring@Lion (The Matrix),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四念处与念佛 发信站: 狮子吼站 (Fri Jul 9 23:42:58 1999) 转信站: Lion 圣严法师开示极乐世界,有补充说: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会希望以生天为最终的目的,这是很明确的,因为除了 五净居天及弥勒的兜率内院,生天尚在轮回生死的凡界。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愿解脱生死,这也是很明确的,因为唯有脱离了生死的 轮回,才会得到永□的安乐。 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国净土,但在十方法界之内,有著十方 的诸佛净土,西方的极乐世界,□是无量佛国净土中的一个。所以,佛教徒之中也 有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愿往生其他世界的,比如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 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以及近代的太虚大师,都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内院 的弥勒净土。 如果是悲愿宏深而信心坚强的佛教徒们,也有不愿往生他方的佛土,而愿生生 世世在人间度化的。 如果,错将极乐世界认为是藏污纳垢之所,把阿弥陀佛当作是包庇护短之鬼神, 以贪心求生西方,以□心厌离娑婆,以愚痴心迷恋现身的妻子、儿女、父母等眷属 及财产、事业、名位等的身外之物,如此之人,临命终时虽然愿求往生弥陀佛国, 但他们的本意和弥陀的本愿相违,就很可能是魔鬼来临而现佛菩萨的形相。 偶觉得粉对,贴上来给大家看....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