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无常-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作者: hank (hank) 看板: BudaHelp
标题: [观色无常-2]
时间: Sun Oct 26 12:17:12 2008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权转贴

□观色无常-2□

在谈到观色无常的技术细节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世尊的弘法过程,了解一下
世尊的教学程序。学术界大致上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世尊在传道上的过程大约是
如此:

1.世尊和□陈如等五人苦行外道法六年而无进展。(参见《本事》一文)

2.世尊受牧女供食乳靡,□陈如等五人认为世尊退堕而离开世尊。

3.世尊独自前行,然後在菩提树下悟道。

4.本欲先往度启蒙师跋伽婆、阿罗逻,但二人已去世,转往度□陈如等五位修行
同伴(五比丘)。

5.在往度五比丘的当中,先有商人提谓和波利供佛,世尊为他们说五戒十善法,
二人皈依佛。这是佛法先传白衣的开端。五戒十善也是现今无佛时期的地藏法门
两大主轴之一。

6.五比丘因世尊指导他们修行的方法悟道而皈依。(先证道後再□依世尊,本来
五人和世尊在学道上是一起出家的同学,但世尊的法是他们前所未闻的法,证明
世尊所说无误後因此再拜世尊为师)五人本来就是出家修行者,因而世尊命此五
人为 "沙门" 比丘。以有别於当时印度各其他宗派的比丘(例如婆罗门也有比丘,
经上有时用‘异比丘’称呼别的僧团或别宗派的比丘)。

7.五比丘皈依後,世尊再度当时五比丘所在鹿野苑的长者亲友五十馀人皈佛。

8.这五十多人中有人出家,其中有人奉世尊之命便开始外出他地传佛法,这是第
一批弘法团。是为"传(说/弘)法师"制度的开始。

9.世尊往度当时在尼连禅河(世尊受牧女供养乳靡之河)旁的祀火婆罗门教的老
迦叶等兄弟三人,及其徒众五百人。毒龙的故事就是指世尊说法时的受试探。这
是世尊用神通度外道已有大神通者的第一例。

10.世尊未悟道时有国王频婆娑罗和世尊相约,要世尊成道後度他,世尊依约前
往为国王说法,当时同行的修行众已将近三百人,国王为世尊建寺宇供三百人的
食宿和便於说法。这是竹林精舍为寺院的开始。

11.附近另一国有给孤独长者,也为世尊建了很大的寺院,有七十二个讲堂、三千
六百个独立房舍,五百楼阁(供禅坐用),这就是祗园精舍。

12.世尊在这两地之间(当然也有到外地短暂停留)来回说法,大约有二十年,
这个最初二十年为众人所说的修行法就是後来集结成了《阿含》(和学术界通称
‘一切有部’系列)的经典。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阿含期」

有人以为《阿含》系列是为比丘说的法,这是误解。其实阿含是为四众(和其它
外道修行者)所说的修行法,当中的理论、实修法、印证法都同样适用於四众,
但是四众在现实中修法的困难度各有不同,因此在实修的方法和步骤上有不同的
修持过程及进度,不过四众的修行成就都是相同的。

对於已皈依佛而且想修学佛‘法’的人来说,《阿含》是必修课程。经中的对象记
载世尊对‘比丘’说法,这是集结经典时由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召集五百比丘所作的,
由於世尊说过‘四众合和僧’以比丘为上首,次为比丘尼,再来为优婆塞,优婆夷
因而经文撰写中便以比丘为代表四众,後人才因而误为阿含是为比丘所写。

事实上在五百集结外另有《大众部》由在家修行者得到阿罗汉成就的婆师迦等也
集结了五藏,除了《经、律、论》之外另有《杂藏、禁咒藏》二者。

《杂藏、禁咒藏》正是世尊为在家修行所说的修行法。两者所集结的三藏(经、
律、论)相同,因而彼此没有异议。可见在当时阿含法在当时的确是四众所共持
的法门。

当时的比丘由於大多已有神通,同样是谈神通修行的杂藏和禁咒藏(现今大致上
归为‘真言藏’)就不在比丘的必修学习之列。後世的分类上也把前者的比丘学分
称为‘沙门藏’,後者称为‘菩萨藏’。

13.世尊说法二十年後,开始说般若等系列的理论,把《阿含》修法中有关“禅修,
思考” (或「思忆,思惟」)的部份加以详说,这就是方等、般若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也常被称为方等时、般若时..以便和阿含时相论。

14.佛法以戒、定、慧为三个要点,"慧" 是最後的成就也就是解脱的领悟,要达
到这一点我们都是戒-->定-->慧为修习的程序。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经典内容,
便可发现两时期有一个差异,《阿含期》大部份的内容都以“定”为主。“戒”是在
比丘尼加入以及提婆等叛佛後开始建立的,一开始很少提到戒,为什麽?因为当
时的四众本身的戒没有问题。

15.在般若部的经典内容则是以「戒、定」并重的程序进行的,这显示般若期的
听法众已扩大到了一般不一定有戒的听众,为了引导这些对佛法有兴趣但是又因
没有戒的观念无法深入佛法的听众,般若期融入了许多原本在阿含期中很常见的
观念(例如三十七道品之类的)加以详说,从而把一些 "戒"的行为放到日常的各
种 "功德行" 中。

16.这一时期的经典中,开经中的 "定相"(或名三昧、三摩地、三摩钵地..)
的描述有其宣示性的功能。原本是重要的一种启示,不过现在己不受重视,一般
只把它视为说法 "开场" 的一种描述而已。其实由般若经典入门的佛弟子在入定
时,定相的描述是用来检验入定情形的真伪用的。

17.世尊在世最後的数年,他自知已快到涅盘的时期了,而世尊说法五十年年来
有缘的人已该都听过佛的法了,最後再说《法华》之类的经典,这时期有人将它
分类为 "法华期" ,《无量寿》等经就是在这时期提出来的。这时期的经典已不
再强调「定」,而只是强调 "戒" 的部份,原本在 "修定" 中很重要的般若问题,
这时便没有说的必要。一般分类上这是佛法信徒等待大菩萨或佛来“救赎”的观念
的开启。

所以若要问何者为佛说,则三期经典都是佛说。只是因应听法者的 "基本功" 的
不同而有不同的重点,支持法华期的人常会以 "最後者最重要" 的心态来自喜,
其实世尊并没有那样的意思。但是由於 "佛教" 後来成了一种利益团体,在教徒
的摄受上就必需强调某一宗派的 "伟大" 和重要或真传,因而经典的传抄就成了
各家造假的战场。

我们提倡想学佛(而不是只想往生西方)的同学应由《阿含》入门,只因为它是
四众的入门基石。法无我,外道行者若照著阿含的方式修行,外道也一样会有阿
罗汉的成就,因此阿含藏经典里世尊为外道同样也说阿含法门,并不因为来人是
外道就不说,同时外道行者改学佛法後也同样得到阿罗汉的成就。这种胸怀是佛
世尊之所以为佛的关键。

世尊所说的佛法为何是知难行易?这就要回到世尊的基本教学课程-阿含藏所说
的“观法”了。世尊的观法是由观色无常开始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由色来观起,才
能一探深秘。

(待续)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