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的式微(1)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mard.bbs@csie.nctu.edu.tw (mard),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Re: 现存的南传佛教属於赤铜□部吗?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Fri Sep 5 12:37:09 1997)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phoenix 来 源: saec.saec.edu.tw ==> 在 ecsok.bbs@cbs.ntu.edu.tw (不识我) 的文章中提到: : ==> 於 (明明) 文中述及: : : 目前泰国佛教粗分两大部:法部,大众部(dhamayu & mahata)法部占10% : : 大众部90%。僧王是法部的。 缅甸很复杂,部派很多。 : : 佛教之於印度消失,是因晚期大乘佛学过於"方便",忘失纯佛法之缘起正 : : 见。大谈"如来藏","常","乐","我","净"。"众生皆有佛性" 等等 : : 方便道。到十世纪已十分衰微了。又融入了"左道密教" 主张"性力Yoga"。 : : 又延续了200年。没有椁尔的穆哈马德烧超行寺,也差不多完了。 : : 因此,请先读"杂阿含",深切了解:缘起,三法印。再谈其它"大乘经论" : : "密乘法门",方知:何为 了义,何为 方便善法,又何为 文化,何为 : : 过份方便法。 : 其实这样说很笼统,譬如说以『过於方便』来说,究竟有些什麽例子 : 表现地『过於方便』,或说随便? : 就我所知,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上面,印度本身的环境就是以婆罗门教为主, : 即使在佛陀时代,佛陀也只不过是当时的十一大学派之外的第十二个学派, : 人数原本就不是最大的,加上佛陀入灭之後,婆罗门教更是以驱逐佛教为目的, : 结合了政治上的力量来打压佛教的发展,结果佛法在印度就变得式微了..... :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一些法师觉得佛法要在当地继续弘扬不易,而转向其他地区弘法, : 所以在佛法的修学上也少了一些善知识.... : 至於要谈到当时修学佛法的二众弟子偏废了些什麽,其实不能这麽肯定, : 譬如以佛陀时代还是有很多偏差的修行者,而以现代的环境来说,看起来 : 好像很乱,实际上还是有依教如法的修行者,所以不能一盖而论,如果要 : 肯定,至少要有些记载来说明哪里的表现过於随便了.....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佛教在印度式微和唐朝的灭僧运动很相似,印度的婆罗门阶级不是人人 可以当的,而佛陀的教化却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又,从佛陀以 来的僧团皆是不事生产的,所以佛入灭後,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僧团,只为 了接受供养,而不实质地修行,当然不能得到勤奋又贫穷的人民认同,何 况靠税金过活的执政当局也容不下一堆米□,因此式微是必然的。相对的 ,潜心苦行的婆罗门僧更能得到到敬重,因婆罗门僧苦行的结果,看起来 乾乾瘦瘦的,而佛教僧团的人则看起来白白胖胖的,所以我倒不认为谁欺 负谁,因为佛教真正被印度教取代,也是在佛陀入灭五百年後的事情。 佛弟子们在佛陀入灭後,传法上发生了不少问题,包括对佛所说法的认知差异 、方法辩证、传述佛法的真实性、中心领导人的问题....,纠纷层出不穷 ,为了统一口径,才有後来的各次集结。只是,虽是修行人,本位主义仍 极浓厚(今日仍是如此),以致种下了日後的二众之争。 佛陀在世时,其教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只因他给无助的人们带来无限的 希望,故吸引不少平民、奴隶阶层的人加入僧团;佛陀入灭後,其僧团人 数仍不断地膨胀,最後当地人民、贵族皆无力担负供养;由於懒於修行的 劣币努力地乞食,真正在修行的良币在难予温饱的情况下,只好向外发展 。这也说明了在佛教的祖国,反而找不到真正佛法的因缘。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