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33:42 1996)
转信站: Lion


            2 页

        一、佛戒的起源

            戒的定义:在消极方面是不许作,积极方面是必须作。
        因此它有规约及法令的含义。故在原始圣典中,被称为「律
        法」。在大乘圣典中,菩萨戒的含义可与菩提心、悲愿、弘
        誓相通。

            善男信女,若要成为佛教徒,起码的条件,是先得发心
        尽形寿归依三宝,名为净信三归优婆塞或优婆夷。这是为了
        自愿建立佛教徒身分,必得信仰佛、法、僧三宝,奉事三宝
        、修学佛法。进一步则加受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的五戒,完成佛教徒的生活轨□和道德行为的标准。可知三
        归虽未以戒命名,确有戒的实质内容。

            通常认为三归五戒仅为个人自修身心,自求自利,自得
        解脱, 其实, 从原始圣典的,《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
        929 经,即有利他的明训: 作为一个三归优婆塞,必须有信
        、有戒、听法布施。并说了八安慰法及十六法,用来自安安
        他,(l) 便是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由於佛教徒的身分,有在家、出家,他们必须遵守的生
        活轨□,也就有其差别。不过,最初的在家弟子,仅有三归
        ;最初的出家弟子如五比丘,也没有比丘戒的条文。然而五
        戒本为一般人的道德行为,为了在家弟子的生活行为有所约
        束,故於後来要求归依三宝的人,也该受持五戒。在出家的
        僧团中,由於分子渐多渐杂,也必须用戒条约束,故有制戒
        的必要,直到释尊涅盘时为止,尚在制戒及修订再修订中。
        但是,出家僧团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於是分别制成了由小
        而大、男女有别的出家戒。又有许多在家弟子,虽不能出家
        ,却希望有分日受持出家戒的机会,以种解脱因缘的善根,
        而有八关斋戒的制定。因此有了在家出家的七众戒别:在家
        的男女二众,有三归、五戒、八戒;出家的男女小众,有十
        戒、六法;男女大众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所谓在家二众,
        即是优婆塞、优婆夷,均可受持三归、五戒、八戒。出家的
        小众是沙弥及沙弥尼,均受十戒,以及式叉摩那尼受六法;
        比丘戒及比丘尼戒,各别受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

            在释尊之世,所教的任何一法,有其自利功能,也必有
        其利他功能。然於释尊涅盘之後,特别是部派佛教时代,佛
        教在学问方面重视学究式的组织及论辩,在实践方面倾向於
        形式的、消极的自我解脱。渐渐脱离了对於现实社会的启导
        及苦难众生的救济。

            事实上,佛陀为僧众制戒,乃是应时应地而作适当的规
        定,例如《五分律》卷二十二,佛陀曾说:「虽是我所制,
        而於馀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
        ————————————
            (1) 大正藏二,237 页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font>□/font>□/font>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2.211.177]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