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及敦煌学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on board 'art' 标 题: [佛教艺术]敦煌及敦煌学 发信站: 狮子吼站 (Fri Sep 22 21:14:02 2000) 敦煌及敦煌学 位於中国西部甘肃省的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之一。但与世界上许许多多 的文化遗产不同的是,以敦煌石窟为核心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即敦煌学。 十三世纪以前,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主要依赖陆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丝绸、茶叶由中国西部,经过中亚、西亚,一直传到 欧洲大陆,由此产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欧洲的香料、工艺品以及印度的佛教 文化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沿用数百年,沿线产生了不少繁华的 城市,敦煌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作为中外文化交汇的前哨,早在四世纪,佛教徒们便在敦煌城外的三危山下 开凿石窟,在石窟中雕刻佛像,绘制壁画,这一过程延续了近一千年,直到後来 由於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中外交往主要转向水路,"丝绸之路"逐渐衰微。目前, 敦煌有石窟约 500馀,壁画四万多平方米,雕塑 2400馀座。 1900年,住在敦煌的一位道士偶然发现一个外表用砖块封闭的洞窟,□面 藏满了经卷、文书、佛像、法器,约有五万件,这就是著名的"敦煌藏经洞", 至於何时、何人、为什麽将这麽多东西藏于洞中达几百年之久,至今仍是一个谜。 不管怎麽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成为本世纪文物考古界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 一。藏经洞中的文物、文献历时千馀年,内容极为丰富。仅以文献说,除汉文外, 还有西夏文、蒙古、梵、叙利亚等十馀种文字,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 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民族、文学、医学、艺术等等许多方面, 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亚古代社会和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一些久已 佚失的佛教经典竟然在这□完好保存。敦煌藏经洞发现後,西方探险家纷纷涌入 敦煌,廉价买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英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买走了绝大多数, 其他象俄国人、美国人也都没有空手而回。从此,中国宝贵的文物流散各地。 目前,约有十几个国家的近四十家博物馆藏有敦煌文物或文献。 敦煌文物及文献巨大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自然也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罗振玉、 王国维、陈寅恪等中国国学大师是第一代敦煌学研究者。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 於1944年成立了敦煌学专门研究机构——敦煌研究所。但由於大量文物文献原件 流失国外,日本、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一度领先于中国学者,以至有人说"敦煌 在中国,敦煌学国外"。 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是七十年代末开始复兴的。由於中外交流日益扩大,中国 学者有机会利用流散国外的文物、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目前敦煌学研究物件分为 敦煌石窟、敦煌文献和敦煌历史地理三大领域。此外,中国学者还扩大了敦煌学 研究领域,开拓了佛教艺术美学思想研究等新课题。敦煌研究院则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集保护、研究?一体的敦煌学研究实体。今年值敦煌藏经洞发现及敦煌学 诞生一百周年,中国将於七月份举办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这一历史盛事。不仅 在首都北京举办规模宏大的敦煌艺术展览及国际学术讨论会,还将在敦煌当地举 办各种纪念活动,?活动特制的纪念币、明信片、藏书票届时将向全球发行。 (《人民日报》6月3日)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art=艺术与佛教艺术板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