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900304 巴米安巨佛之逝 亚洲史浩劫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中时电子报 焦点新闻 900304 巴米安巨佛之逝 亚洲史浩劫 潘勋/特稿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西约一百六十公里,巴米安省的两座巨佛雕像 矗立在宽广平坦的河谷上,夹河岸为高峻石崖。这儿四野平阔,苍穹 如覆,历史之源远流长,现代历史学家也才初探其丰富宝藏。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这座河谷是中印贸易通道的繁忙枢纽;亚洲的 语言与宗教-佛教、印度教与回教-共存。这儿也是一处伟大的佛教 寺院中心,孕育出屡创新时代的宗教观念以及瑰丽的新艺术,其中两 座全球最大的立姿巨佛岩雕,尤为瞩目。 西元七世纪初,唐朝佛教大师玄奘前往印度取经,历千辛万苦,途中 也曾来到分隔兴都库什山脉和巴巴山脉的这条纵长河谷,当时称为「梵 衍那」国。玄奘在当地僧众引导下,曾前往参观两座巨佛。他在「大唐 西域记」中描述:「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 色晃□,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金俞石 (即铜)释迦佛立像,高百馀尺,分身别铸,总合而成。」 玄奘将巨佛石雕大尊的称作「立佛石像」,小尊为「释迦佛立像」。 依现代度量衡,大者高五十三公尺,小者有卅七公尺。脸、手与佛袍为 塑造而成,覆上混合的泥与禾□,再涂上灰泥,以便著色。依玄奘描述, 当时大者著红衣,小者著蓝,颜面和双手都镀金。 统治阿富汗的「神学士」(塔里班)回教政权领袖欧玛尔二月廿六日 下令摧毁这两座巨佛雕刻,对研治亚洲艺术史的学者而言,不啻灾难。 因为巴米安巨佛不只是佛陀岩雕珍品,而且是解答无数有关佛教内在发 展,及最终形塑或影响到亚洲各种文化之疑问的关键。 巴米安巨佛的基本资料,如何时、因何动工雕制,一直是争论的议题。 两尊巨佛均由工匠深凿入石崖而成,为浮雕雕法。四周的山壁上,有数十处 洞穴如蜂窝般攒聚著,供修行者居住或供举行宗教仪式。有不少洞穴以及佛 像周遭的神龛,当年均覆有壁画,但目前不是遭破坏,便是佚失。 据纽约时报指出,巴米安佛教遗址的艺术,糅合了印度、波斯及残存希腊 罗马影响的犍陀罗风格。多年来人们认为这两尊巨佛成於西元五世纪,而且 是中国岩雕如敦煌石窟之原型。 但是一九八九年,艺术史学家克林伯梭特女士指出,巴米安巨佛的年代 应在七世纪,比敦煌巨窟要晚上两百年。克林伯梭特的论据令人信服,但 不啻一记重击,让直线的历史观为之改变,更形复杂。 巴米安巨佛除了是大型佛雕的起源之外,还反映了佛教本身的重大变化。 许多世纪以来,佛陀以人身形态被供奉著,但时间推演下,佛陀最後被视为 形上超越的存在。巴米安巨佛恰在这个历史转折点。据艺术史学家杭亭顿夫妇 研究,两尊巨佛代表佛陀的「大日如来」形态,即含纳整个宇宙,而藉由其 巨大尺寸,这种无限性质变为具象。 巴米安巨佛没有五官,一般被归因於破坏艺术者的恶行,但据克林伯梭特认为, 未雕上脸部特徵是 由河谷仰望巨佛,必然是壮丽的景观。但现在,那样的景观只有在把残破的 古迹残证重新拼凑起来,才得以追想了。而古迹残证,不管在巴米安省或阿富 汗各地,正迅速消失。喀布尔博物馆内数千件珍藏未来命运难卜,包括贝葛拉 姆(Begram)的象牙佛雕尤为奇珍,这些仅有口袋大小的雕刻以艺术史眼光审 度,其珍贵程度并不亚於巨佛。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art=艺术与佛教艺术板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