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流浪者之歌」纽约讲座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信区: art 标 题: [剪报]云门「流浪者之歌」纽约讲座 透露习艺秘诀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un Nov 5 11:17:53 2000) 转信站: Lion 中国时报 89.11.04 云门「流浪者之歌」纽约讲座 透露习艺秘诀 本报特派记者赖廷恒/纽约报导 顶著不断当头掉落的稻谷,整场入定不动的 王荣裕,堪称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中,最 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人物。前晚的纽约观众, 果然又一次将眼光投向王荣裕。 「在舞台上入定时,你脑中到底在想什麽?」大概是王荣裕最常被问及 之事,他索性发展出一套「标准答案」-「你在想什麽,我就在想什麽」 。王荣裕随後敛起笑容表示,他也是个有著七情六欲的人,随著「流浪者 之歌」至各地演出,站在舞台上入定的王荣裕,脑中不时也会流瞬过生老 病死。以前晚的演出为例,在入定时便思索著书中的生死课题。 王荣裕追随国内「太极导引」的创立人熊卫,学习「太极导引」已有 十年,前五年先练导引,之後才开始打太极拳。先前曾学过武术的王荣 裕,自认接触「太极导引」後获得新的启示与感受。他指出先由注意每 次呼吸开始,加上持续、规律的训练,久而久之会达到意念集中,身体 也会自然形成律动。王荣裕为「金枝演社」的导演,一年到头始终维持 著光头的造型,「实在没有机会留长发」。自九四年「流浪者之歌」首 演以来,应林怀民之邀参与演出的王荣裕,总是顶著光头上台入定。王 荣裕犹记首度排练时,还曾被从空而降的稻谷击伤,「可不像现在老僧 入定、毫发无伤。」 昨晚云门应邀在纽约中华新闻中心台北剧场,举办一场示□演说讲座 ,由艺术总监林怀民主讲「静坐冥想及太极导引与其作品的关系」。除 率同众舞者示□太极导引外,王荣裕并当场打了一趟陈家太极拳,赢得 全场热烈的掌声 。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art=艺术与佛教艺术板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版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发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信区: art 标 题: [剪报]林怀民:寻觅自我定位是重要课题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un Nov 5 11:23:44 2000) 转信站: Lion 中国时报 89.11.05 林怀民:寻觅自我定位是重要课题 本报特派记者赖廷恒/纽约报导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高行健,在其小说「一个人的圣经」中, 所描述的大陆文革经历令人印象深刻。对同一辈的台湾艺术创作者而 言,「二二八事件」、「戒严时期」的记忆,则是他们脱离不了的共 同时代记忆,作品在今年纽约「下一波艺术节」呈现的云门舞集艺术 总监林怀民与电影导演侯孝贤,均曾以舞作、影片为那段 「once upon a time in Taiwan」留下碑铭。 「我的母亲总是问我,何时我才能编出快乐、赏心悦目的舞作。」 昨天在「下一波艺术节」主办单位安排下,林怀民与美国青年编舞家 雷夫.李蒙对谈时,自剖舞作中传达的苦痛源自於「戒严」。他并指 出此次「下一波」的「侯孝贤回顾展」所放映的「悲情城市」,故事 背景即为当年知识份子害怕因言贾祸而「消失」,索性闭口不论时政 的「白色恐怖」时期。 林怀民并且为出席对谈的美国观众,讲述台湾颠跛的主权流动,以 及台湾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影响甚钜。像他成长过程中听披头四、 鲍伯狄伦及琼拜雅的音乐,看海明威的小说。直到赴美深造才惊觉本 身对於中国文化的陌生,从此展开文化寻根。 林怀民同时也提到,在美国、大陆两大强权的压制下,「如何寻觅 自我定位」是台湾最重要的课题,「大陆一旦作出个动作,许多台湾 人就纷纷移民到洛杉矶、温哥华。」但他指出,台湾民众已然从中找 到平衡点,并且具有网路时代的世界观,经常出国旅游、吸收资讯。 林怀民以近一周来为例,台湾人必须关心核四问题、新航空难,以及 美国大选;「所以必须经由静坐来消化。」 李蒙也问及「台湾人的肢体如何与欧美、非洲区分?」林怀民表示 ,西方的身体以芭蕾为例,强调以身体为轴、直线向上延伸,有如高 耸的哥德式建□。东方的身体则一如建□,向横、宽延展,「就像东 方绘画用的是卷轴」。 对於此次云门在「下一波」推出的「流浪者之歌」,现场有位观众 向林怀民发问:当初如何由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的同名 小说获得创作灵感?「大概是年龄的关系吧!」林怀民在十四岁时读 了「流浪者之歌」,「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会读这部小说。」 他并希望观众进场观赏时,最好不要想到这本书。 林怀民引用中国人的说法,指出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经历 过「见山不是山」,最终又回到「见山是山」,就是「流浪者之歌」 一书所描述求道历程的最佳写照。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art=艺术与佛教艺术板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健康饮食版 - 进入21世纪的饮食革命! BudaFood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