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chungyan.bbs@bbs.cis.nctu.edu.tw (平行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连载--司马懿评传[23]--高平陵事变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Tue Sep  2 01:44:23 1997)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来  源: ccsun7


二四九年 (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 (71岁)

正月初三,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奏请皇太后罢曹爽党族官权。正月初七,
召开廷议,诛杀曹爽党族三族。群臣奏请懿为丞相加九锡,懿固辞不受。年底
太尉王陵阴谋叛变中央政府。

【高平陵事变】

嘉平元年(249)正月初三,皇帝车驾浩浩荡荡出洛阳宣阳门出发,谒拜明帝高平陵
曹爽兄弟三人同行,城中兵力顿时空了一半,在一天之前,司马懿才将政变的计画
告之本不知情的司马昭,司马懿在夜里偷偷观察两个儿子的反应,发现司马师酣
睡如常,司马昭则辗转难眠,他心想遇大事而不乱还是师儿较忧啊。在确定所有车
队渡过洛水之後,司马懿开使了那个改变曹魏帝国命运的政变。

首先由司马师召集他养的三千死士,及司马懿的护卫家兵,分兵力由司马师率领占
城南的武库夺取兵器,由司马昭率部份兵力保卫皇太后后永宁宫,司马懿自己则在省
中召集在京城之高官,如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太尉蒋济等,司马懿向他们宣布曹爽
有篡夺帝位的计画,称已奉皇太后之令罢去曹爽官职,这些大官心想平时也没受过
曹爽什麽好处,爽又岂是这司马懿之对手,纷纷向懿靠拢,於是司马懿令高柔假节
钺行大将军事,占曹爽大营,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曹羲大营,於是洛阳城就被司马懿
控制了。

就在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後欲往洛水浮桥屯兵防止曹爽大军回攻时,司马懿经过曹
爽家门口,曹爽家中侍卫严世打算从高处用弓箭射司马懿,但另一名侍卫孙谦对他说
:「事未可知,何必冒险?」於是这支可以改便中国历史的箭没有发出。於是太傅司
马懿及太尉蒋济共同引兵屯於洛阳城外的洛水浮桥。

正午时分,司马懿发出了经皇太后批准的奏文,令快马送至高平陵:

「先帝诏陛下(曹芳)、秦王(曹询)及臣升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後事为念。今大将军
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潜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 群官要职,
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拙,根据盘互,纵肆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督监,专
供交关,看察至尊,伺候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
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召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
昔赵高意极,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
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後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罢爽、羲、训吏兵,各以侯
就第。若稽留军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就在司马懿在京都发动政变时,大将军曹爽也没□著,他正陪著小皇帝在高平陵
附近的围场打猎呢,当送召特使把司马懿的上奏送上来时,曹爽著实吃了一惊心想
:那个老头不是快归天了吗,怎麽来这一手!不惊失声叫道:「太傅变乱,如何是好?
」他先把奏折压下,不让小皇帝知道,又下令大军在高平陵附近驻扎,於是皇帝曹芳,
大将军曹爽及数万官员士兵就在高平陵附近搭起帐蓬露营起来,曹爽也陷入进退两
难的思考之中。

就在曹爽在高平陵陷入两难之际时,在洛阳城中还是有忠於曹爽之臣突围而出先有
大将军府的司马-鲁芝,及大将军府的参军-辛敞,他们趁司马懿尚未完全控制洛阳
时就突击宣阳门而出,之後又有大司农桓□,前已提过,桓□足智多谋,人称「智囊
」当初就是他劝曹爽防著司马懿的,司马懿兵起洛阳,就召他去省中议事他心想我
在曹爽门下多年,今曹爽有天子在手,又手握兵权,独缺一位智囊,於是桓□就奔
城南平昌门而出,此时京都个门都已关闭,他忽然发现平昌门守将是过去由他举荐
任官的司蕃,於是他在城下高呼:「司蕃,我是大司农桓□,今奉太后之诏出城见
天子」司蕃迟疑了一下曰:「恩公,我奉太傅之令守城,请出示诏书。」桓□曰:「
汝连吾也不信,诏书在此,汝可下楼自行检看。」司蕃曰:「恩公不敢,放大人出
城便是。」於是司蕃放桓□出城,桓□出城後回头向司蕃曰:「汝听著,太傅谋反
汝可速随我离去!」说罢与其子直奔高平陵,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回头对司蕃说的
那句话最後成为处死他的依据。

鲁芝,辛敞,桓□到达高平陵後向曹爽报告了洛阳城中的状况,说洛阳已被司马懿
把守的如铁筒一般,势难回城,桓□建议,不如请天子幸许昌,来个「挟天子以令
诸侯」曹爽犹虑不决。

在洛水边屯驻的司马懿及蒋济得知桓□已逃脱的消息後,仲达吃了一惊,曰:「智囊
往矣!」蒋济曰:「驽马恋栈豆,曹爽小儿必念城中骄妻美妾,金银珠宝,智囊有谋
必不为彼所用矣!」於是司马懿就派曹爽好友侍中许允及尚书陈泰,给曹爽送去一
封由太尉蒋济署名的信,说此举只为兵权,别无他意,若曹爽肯放弃大将军之职仍
可保留爵位及金钱,又派曹爽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当说客,说太傅已与蒋太尉指洛水
为誓,要曹爽不必担心。桓□见情况不对,劝曹爽说:「匹夫临难,尚知求生,今
大将君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此离许都,不过一天,所患者唯粮草耳,今大司
农印在此,有何可忧?望大将军速作决断!」面对两方的说法,曹爽更加犹虑了,
他只说了一句:「诸君勿逼之太甚,待我细细想来」。於是,在高平陵的营帐中,曹
爽度过了他这一生中最长的夜晚。

翌日一早,曹爽执剑出帐,众人围在四周,爽弃剑於地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
不失封侯就第,做一富家翁足矣!」智囊桓□见大势已去,对爽吼曰:「虎狼之恻
岂容酣睡?」遂大哭起来,对天自言自语:「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今
老夫坐汝灭族之祸也!」曹爽门下文官武将四散,曹爽喊道:「诸位别走,别走!
」无人搭理他,次日天子与曹爽一行回朝,在司马懿的安排下,皇帝曹芳还是风风
光光回宫,老太傅及百官还是跪地相迎,和出城前没什麽两样。大将军曹爽可就差
多了, 出城前蔟拥的文官武将 ,车架阵势都比皇帝还多,此次重回洛阳,连匹马都
没的骑,一个侍卫也没有,他感叹人之无情乃至於此啊,但他没想到,他的苦难这
才开始呢!

曹爽回城後,被司马懿派民兵八百人软禁在大将军府中,又在四周□起高塔,监视
曹爽的一举一动,曹爽无聊,拿著弹弓到後花园打鸟,高塔上就有人高喊:「故大将
军东南行!」,他只能气的把弹弓一丢,回到厅中。曹爽整日坐卧难安,不知司马
懿之言是否算数,於是假装家中无粮,去信给司马懿借粮,司马懿迅速给曹爽送去
米一百斛,肉脯,盐鼓,大豆等物,曹爽大喜,谓其弟曰:「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
,时至今日,尚有热汤饼裹腹,吾愿足矣!」,司马昭也不解父意,问此何故,懿
曰:「故大将军岂容饿死?其所犯之罪,待其反情问明,送交廷尉,自有议处!」

在曹爽兄弟吃著司马懿送来的食物庆信自己可以免除一死时,司马懿也积极活动,制
造曹爽党族的罪证,他首先任用同样遭受曹爽迫害丢官的卢毓当司隶校尉,卢毓心
中明白,靠曹爽那些贪污腐化,窃占宫女等罪不足以至其於死,於是找了个亲近曹
爽的宦官张当下手,对他严刑逼供,终於对张当逼供出曹爽,毕轨,邓□,何晏,
丁谧,李胜等人约其三月举事共谋篡位的结论,在此之前,大司农桓□也因他说了
那句「太傅谋反」而因诬人谋反,应反坐所诬之罪而送入监狱,由於谋反是诛灭三
族之大罪,需朝开「廷议」廷议由上公太傅,三公九卿,尚书令.仆及司隶校尉组成
会议由司马懿主导,作出下列结论:

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受先帝握手遗诏,托
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当等图谋神器,□党同罪人,皆为
大逆不道,按律诛灭三族。

此时,曾为司马懿作保免爽死罪的太尉蒋济站了出来,为曹爽讲了一句话:「曹真之
勋,不可不祀,望留爽一子,以续曹真香火」司马懿斩草除根,那肯答应,断然拒绝
,只说:「国法不可废也!」於是曹爽,何晏,丁谧,邓□,李胜,桓□,张当,
及其三族百馀人都在洛阳北郊被处死。但对曹爽门下的二流人物,司马懿为拢络人
心特别宽大处理如鲁芝,辛敞,王沈等人,这些人後还来有人还成为晋朝新贵。

曹爽百馀人的死震憾了朝野,朝中百官都认为太傅此举大概是要改朝换代了,於是
纷纷上奏,要皇帝册封司马懿为丞相,从曹丕建魏以来,为强化君权,废丞相回复
三公制,要封仲达为丞相,意义至为明显,就是把他视为当年的曹操了,小皇帝也
只有依百官所请,封懿为丞相,奏事不名。

大家没想到,司马懿本人对此举坚绝反对,上书辞之:

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赖凭天威,摧弊奸凶,赎罪惟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
圣王所制,著之典礼。至於丞相,始自秦政,汉代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
,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臣身而
不固争,四方异者将谓臣何!

司马懿前後上书十馀道,君臣看他意志坚定,乃止。

年底,群臣又奏请懿加九锡之礼,懿上书曰:
太祖(曹操)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历代异事,非後代之君臣所得
议也。又推辞不受。
********************************************************************
[Augustu曰]
中国历代知识份子,在无三国演义前对武侯就尊崇有加,即使以魏为正统者,对他
评价也颇高,而司马懿的待遇就明显差多了,原因不只和认同王朝有关,而在他二人
做人处事上,这也和军略谁高谁低无差,武侯托孤做到鞠躬敬瘁,死而後已,而司马
懿却是在危及性命才动手,那之前有无做到托孤之任,相信他在当时若以正当理由兴
王师也会有许多人支持,何必要到後夺权屠杀,更不约束己子揽权篡位,在下不想批
评司马懿来突显武侯的好,那是无意义的,只想提说同负托孤之任,别人是这样尽心
,而□有人搞得人家宗室亲人无存,如曹□在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同宗兄弟如此受人
杀害不知做何感想.
和兄台反覆辩论良久,只想说正统真的这麽重要吗?,在三国诡□的政治局势中,谁对谁错是无定论,小弟只想为中国千年来未曾说话的主人翁述说他们只想要一安定容身之所,谁对他们最好自会在他们间留下典□比史家历史还来的真确.

[chungyan曰]
1.我从不认为正统之争有任何必要Augustu兄您熟读历史,您必见过梁启超之"论正统"
  这篇文章吧,我认为三国都是政治实体,我所要表达的是,多数人都已蜀国观点
  看三国历史(我不是指您)而轻其他两国历史,尤其是另两国内部的变动,我认为里面
  有很多影响三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我提出这个想法供网友参考.
 2.您说曹□在九泉之下会为曹爽党族被诛而痛哭,我想未必吧,曹爽连曹□後宫佳丽
   都感占为己有,各国进贡天子之物都纳於己府,至於其党族何晏一夥作为,时谚曰;
  '何.邓.丁.乱京城',可见此干人等作为以使一般民众反感,故懿此举实为大快人心
   之事,至於天子在外...,若不藉此机会,曹爽党族终难除,况懿已禀明郭太后,事後也不
   曾苛待曹芳.您说他独揽朝政,那诸葛亮何尝不是独揽朝政,懿为两朝□孤重臣,若他
   有反心,曹□会不知道吗?
3.您说他不约束其子使其篡位,那时他已死了,儿子想做什麽不是父亲能管的,最少在他
  生前没有这种行为.
4.长期分裂征战,人民希望统一是必然趋势,诸葛亮姜维的'北伐'大业,使蜀国人口减少
  多少?诸葛恪的一意孤行使吴国人口减少多少,您既以人民的角度看历史,当知三国时
  代人口数锐减到东汉之一半以下,西晋初期中国人口才开始呈现正的成长, 甚至有人
  称晋武帝太康年间为'太康之治" ,我认为司马氏统一中国不是罪恶,诸葛亮不也是
  抱著这个理想才要'连年动众'的北伐吗?虽然司马氏子孙後来为中国带来了更大灾难
  但我认为不能一盖否定他们先人的所作所为.

[王夫之曰]
曹操之篡也,迎天子於危亡之中而措之安土,. .虽篡有天下,而岂易易哉。
司马懿之於魏,掾佐而已,拒诸葛於秦川,仅以不败,未尝有尺寸之功,受
魏主□登床之托,横翦曹爽,遂制孱君,胁群臣,猎相国九锡之命,终使子孙
继其志而登天位,成一统之业。

[陈培坤曰]-福建师□大学教授
司马懿末年为创帝业以饴子孙,在豪门世族支持下,发动政变,残酷阵压了朝中
颇有朝气之材智之士,开创曹魏末期残酷压抑的政治局面,使中国踏进灰暗的门
阀政治。西晋统一中国,但政治上没有新的气象,原因也在此。

[方北辰曰]
高平陵事变主要影响有二:
对士大夫而言,高平陵事变充分展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可怕,从此崇尚清谈玄虚
面对政治的实用主义兴起,两汉以来士大夫关心政治忧心天下理想主义思朝低落
对曹氏家族而言,高平陵事变宣布他们五十年来黄金岁月结束,从此司马家族实
际取代他们君临天下。

[chungyan曰]
高平陵事变的确是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变,就和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一样,
高平陵事件就是三分归晋的前奏曲。
高平陵是变的远因是从曹□托孤,曹□第一次辅政大臣名单并没有司马懿,後靠
刘放、孙资的握漩司马懿才纳入辅政大臣中,这使司马懿心中有一层疙褡,他从
此认识,一个外姓人不管你为曹家拼死拼活终究还是亲不过曹家人。
曹爽明尊暗抑的行动使两人协力辅政的格局被打破,懿从此对爽怀恨,而开使暗
中壮大自己势力,曹爽後来夺司马师兵权的行动更是两人对立激化的导火线,之
後懿下定绝心彻底铲除爽。
我们知道了高平陵事件的背景可发现发动政变的司马懿乃是在正始十年政治斗
争中弱势一方的反击,事变之所以成功在於广大的世大夫阶级及民众对曹爽执
政末期产生了普遍反感,以致事变发生後司马懿能讯速掌控全局。
作为一个顾命大臣,司马懿对另一个将会把国家带入毁灭的大臣采取反击是对
的,但值得讨论的是他对曹爽党族赶尽杀绝的心态。
司马懿此时已达七十高龄,他很怕放过曹爽会让他们再自己闭眼後对子孙产生
威胁,故先加铲除。在高平陵事件後司马懿*掌控中央政府大权,他有没有如王夫
之、陈培坤等人所说取魏而代之的想法呢?
我认为没有,就算有他也是藏在心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由他上曹芳辞丞相
疏中就可看出,「四方异者将谓臣何」说明了他的顾忌,司马懿是魏国四世三
代大臣,他对魏是有感情的,他虽然在高平陵事件後掌了大权,但到死他都没受
丞相、九锡、郡公等非份之物,也许有人说那只是作样子,如同曹操当初,而曹
操三辞丞相但最後受了,表示其辞是假,而司马懿「固辞不受」表示是真,司马
到死对曹芳及郭太后始终礼遇,我认为有下列原因:
1. 司马懿是打著维护曹芳皇室旗号政变的,自然不能学曹爽当初。
2. 为司马氏拢络人心,建立新气象。
3. 出自他本身复杂的「大魏情节」这包括顾命大臣的使命感,曹丕曹□的托嘱。
4. 怕後人议论他有不臣之心。
司马懿死前有没有教代其子取魏代之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子没有上述这四层顾
虑也就堂而徨之,专擅魏政。

抱持王夫之的观点的人很多,他们看到司马懿一个政变轻松取得天下,并以此和
曹操创业艰辛比较。其实大家常忽略,司马懿的顾命大臣是花了五十年岁月为曹
氏拼死卖命换来的,他能得到丕、□父子信任亦在於南平孟达、西拒诸葛、北定
公孙、南破孙权建立大功而来,并不是天上掉下一个顾命大臣的身份好让他发动
政变,他创业的坚辛又有谁知道呢?


--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筝鸣  眼前飞扬著一幕幕  鲜活的面容
     淹没了黄尘古道  远去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您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  胜衰岂无凭  担当身前事  何计身後评
     聚散皆是缘  离合总关情  一夜风云散  淹没了时空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逞纵横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