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automatic generated cbsnotes -->
<span style='font-size:150%'>「<b>梵志</b>」共有 17 個註解</span><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 (更新時間 2025年04月29日 00:04:02)</span><br></html>



^雜阿含經(4)^^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十五|雜阿含經卷第十五]][[agama:雜阿含經卷第十五#(三六九)|(三六九)]]|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原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佛陀則表示婆羅門不應以出生來界定,而要以行為來界定,因此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5年01月31日 14:28:52)</span></html>|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雜阿含經卷第二十]][[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五四六)|(五四六)]]|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5年02月12日 17:04:22)</span></html>|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七|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七]][[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七#(一〇四一)|(一〇四一)]]|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5年01月11日 21:34:40)</span></html>|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一一七九)|(一一七九)]]|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15日 17:37:34)</span></html>|


^增壹阿含經(5)^^
| [[agama1:增壹阿含經利養品第十三|增壹阿含經利養品第十三]][[agama1:增壹阿含經利養品第十三#(三)|(三)]]|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4日 20:20:13)</span></html>|
| [[agama1: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agama1: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一)|(一)]]|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1月21日 18:07:09)</span></html>|
| [[agama1: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agama1:增壹阿含經增上品第三十一#(一一)|(一一)]]|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1月21日 18:07:09)</span></html>|
| [[agama1:增壹阿含經六重品第三十七|增壹阿含經六重品第三十七]][[agama1:增壹阿含經六重品第三十七#(八)|(八)]]|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1月17日 20:21:37)</span></html>|
| [[agama1:增壹阿含經莫畏品第四十一|增壹阿含經莫畏品第四十一]][[agama1:增壹阿含經莫畏品第四十一#(二)|(二)]]|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1月21日 18:08:50)</span></html>|


^中阿含經(6)^^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一|中阿含經卷第一]][[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一#(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經第一|(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經第一]]|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音譯為「婆羅門」,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4日 14:13:41)</span></html>|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十一|中阿含經卷第十一]][[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十一#(六〇)中阿含王相應品四洲經第三(初一日誦)|(六〇)中阿含王相應品四洲經第三(初一日誦)]]|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修行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2日 17:42:10)</span></html>|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八七)中阿含穢品穢經第一|(八七)中阿含穢品穢經第一]]|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修行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5日 13:25:38)</span></html>|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一|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一]][[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一#(一三二)大品賴吒惒羅經第十六(第三念誦)|(一三二)大品賴吒惒羅經第十六(第三念誦)]]|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修行人。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09月14日 23:54:51)</span></html>|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一六一)梵志品梵摩經第十(第四分別誦)|(一六一)梵志品梵摩經第十(第四分別誦)]]|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09月14日 23:55:29)</span></html>|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三|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三]][[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三#(一九九)大品癡慧地經第八(第五後誦)|(一九九)大品癡慧地經第八(第五後誦)]]|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2年08月20日 18:09:34)</span></html>|


^長阿含經(2)^^
| [[agama3:長阿含經第二經|長阿含經第二經]][[agama3:長阿含經第二經#(7/9)|(7/9)]]| 有志修梵行(清淨的修行)的人。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4日 21:41:12)</span></html>|
| [[agama3: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agama3: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導讀:外道的見解]|[導讀:外道的見解]]]|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祭司階級。音譯為「婆羅門」。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3年08月31日 13:40:33)</sp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