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automatic generated cbsnotes -->
<span style='font-size:150%'>「<b>無想</b>」共有 2 個註解</span><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 (更新時間 2025年05月18日 00:03:06)</span><br></html>



^增壹阿含經(1)^^
| [[agama1: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agama1: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四)|(四)]]| 即「無相三昧」,觀色、聲、香、味、觸、法相斷,不念一切相,而成就的定境。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12月24日 21:43:51)</span></html>|


^中阿含經(1)^^
| [[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十八|中阿含經卷第十八]][[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十八#(七五)中阿含長壽王品淨不動道經第四(第二小土城誦)|(七五)中阿含長壽王品淨不動道經第四(第二小土城誦)]]| 即「無相」,觀色、聲、香、味、觸、法相斷,不念一切相,而成就的定境。詳見《雜阿含經》卷三第80經、卷十八第502經。按:經中記載「無想定」是外道的定,「無相三昧」是佛教修行的定,但古代「想」、「相」兩字常混用,在不同時代的翻譯中容易混淆,本經中的「無想」特指佛教修行的「無相三昧」,而不是外道的「無想定」。又譯為「無想心定」、「無相心三昧」、「無相心正受」。相當的南傳經文不同,為「非想非非想處」。 <html><span style='color:gray;font-size:80%;'>(2024年07月15日 00:24:15)</sp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