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在翻譯 SN 47.67-72 時: > 「比丘們!猶如在任何香樹心中,紫檀被視為其中最上。 樹心的白話可能是心材,推測是樹幹中間有較高工藝價值的一段。 47.63-72註解:\\ ⑤ 心材:請自行將本經中的「所有的眾生中……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最上」以「所有樹心材的香中,紫檀為最上」置換,而得出一經。 那譬喻的主體到底是心材(的使用價值)還是心材散發出的香呢? 似乎這兩種在經中都有用到。 sāragandha\\ : [m.] odour of the heart of a tree.。 sāra\\ :① m. [〃] 堅実, 真実, 真髄, 核, 核心, 樹心, 心材, 堅材. sāraṃ sārato ñatvā真実を真実より(真実として)知りて. -ādāyin 真髄を取る. -gandha 樹心香. -gavesin 堅材を求むる. -mati 堅実と思う人. pl. nom. sāramatino, sāramatayo. ② m. [<sārati sṛ] 流出.。 gandha\\ :① m. [〃] 香, 芳香, 薫香, 香料. -kuṭī 香室, 香房, 佛的居室. -odaka香水. -gandha 香香. -jāta 香種, 香的種類. -tthena 香盜人(盜香者). -pañcaṅgulika 五指香印. -bhoga 香樂. ② [= gantha ②] 典籍,書籍. -dhura 聖典研究. -vaṃsa 書史.。 莊居士網站:\\ 您所查詢的「心材」相關內容: (共有10個經有) \\ 47.13\\ 「阿難!以前這不是被我說過嗎?與一切所愛的、合意的分離、別離、異離。阿難!在這裡,那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阿難!猶如有心材住立的大樹,最大的枝幹會斷落。同樣的,阿難!有心材住立的大比丘僧團,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阿難!在這裡,那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 22.95\\ 比丘們!猶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尋心材,遍求心材,如果拿著銳利的斧頭走進樹林,在那裡,他看到筆直、新長的、未抽芽結果實的大芭蕉樹幹,他會切斷其根部,切斷根部後切斷頂部,切斷頂部後剝開芭蕉葉鞘[層層包捲]的[假]莖。剝開時,他連膚材都得不到,哪有心材呢!有眼的男子如果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芭蕉樹幹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的,比丘們!凡任何行,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丘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諸行中,有什麼實心呢? \\ “Seyyathāpi, bhikkhave, puriso sāratthiko sāragavesī sārapariyesanaṃ caramāno tiṇhaṃ kuṭhāriṃ ādāya vanaṃ paviseyya. So tattha passeyya mahantaṃ kadalikkhandhaṃ ujuṃ navaṃ akukkukajātaṃ. Tamenaṃ mūle chindeyya; mūle chetvā agge chindeyya, agge chetvā pattavaṭṭiṃ vinibbhujeyya. So tassa pattavaṭṭiṃ vinibbhujanto pheggumpi nādhigaccheyya, kuto sāraṃ! Tamenaṃ cakkhumā puriso passeyya nijjhāyeyya yoniso upaparikkheyya. Tassa taṃ passato nijjhāyato yoniso upaparikkhato rittakaññeva khāyeyya, tucchakaññeva khāyeyya, asārakaññeva khāyeyya. Kiñhi siyā, bhikkhave, kadalikkhandhe sāro? Evameva kho, bhikkhave, ye kecisaṅkhārā 35.116\\ 「學友們!猶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尋心材,遍求心材,當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樹時,就越過根,越過樹幹後,想在枝葉中遍求心材,尊者們就像這樣,在大師面前略過世尊後,你們想應該在我這裡問這個義理。 \\ “Seyyathāpi, āvuso, puriso sāratthiko sāragavesī sārapariyesanaṃ caramāno mahato rukkhassa tiṭṭhato sāravato atikkammeva, mūlaṃ atikkammeva, khandhaṃ sākhāpalāse sāraṃ pariyesitabbaṃ maññeyya; evaṃ sampadamidaṃ āyasmantānaṃ satthari sammukhībhūte taṃ bhagavantaṃ atisitvā amhe etamatthaṃ paṭipucchitabbaṃ maññatha. 查看諸經後,個人認為譬喻主體應為樹心的香,故選譯為「樹心材的香」: 「比丘們!猶如任何樹心材的香中,紫檀被視為其中最上。同樣地,比丘們!任何覺分法中,慧根被視為其中最上,即:覺悟。 ---- David Chiou: 這經原文有gandha,因此自然要譯出「香」來。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現代人所稱的紫檀木,幾乎沒有香氣,而是看重木材的材質。紫檀是種成長非常慢的樹種,因此材質密度也非常高,是很堅硬紮實的材質,可作名貴傢俱。長得快的樹木,木材就鬆軟得多。 簡單講,紫檀和檀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樹種,紫檀的香氣就是一般木頭的香氣,和檀香完全無法比。 所以這邊是否真得為「紫檀」,看有沒有辦法查詢一下。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現代人稱的紫檀已經不是古代人稱的紫檀了,名稱有「檀」的植物,因為檀香名貴,常被商人亂取名。 ---- David Chiou: 我查了下CBETA,古籍中曾有一種香料叫作「紫檀」,因此翻成紫檀OK,只是與今人稱的紫檀可能已是不同的樹了。 巴利語辭典譯為 red sandalwood, 不過這是商品名稱,背後有不同的樹種可稱為 red sandalwood(就像「汽水」可以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芬達甚至蘋果西打等等不同的原料),如果南傳有定義出該樹種的學名,才比較容易查出是何植物。 不過既然古籍有以紫檀為香料,那麼這麼翻也沒問題。 ---- Satipatthana Shi: **阿含經中的「赤栴檀」 = 巴利lohitacandana 莊居士譯為「紫檀」** 《雜阿含882經》卷31:「譬如堅固之香,**赤栴檀**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為根本。」 北傳:中阿含144經 南傳:中部107經\\ 瞿曇!猶諸根香,沈香為第一,所以者何?瞿曇!彼沈香者,於諸根香為最上故。瞿曇!猶諸娑羅樹香,**赤栴檀**為第一,所以者何?瞿曇!赤栴檀者於諸娑羅樹香為最上故。 南傳:中部107經\\ 喬達摩先生!猶如凡任何根香,黑鳶尾草被說為其中之第一;凡任何木香,**紫檀**被說為其中之第一;凡任何花香,茉莉花被說為其中之第一,同樣的,喬達摩尊師的教誡在今日的教法中是最上的。 看了David 對於現代「紫檀」的敘述,以及中英文辭典的描述後,覺得將 lohitacandana 譯為「紫檀」,似乎不是恰當的譯詞。不知你們認為如何? Concise P-E Dict\\ lohitacandana\\ : [nt.] red sandal-wood.。 **赤栴檀**\\ Basic Meaning: red sandalwood\\ Senses:\\ • T 262.9.45c6. (Skt. lohita-candana-); T 263.9.117a23 [Seishi Karashima] **牛頭栴檀**\\ Basic Meaning: ox-head sandalwood\\ Senses:\\ • (Skt. gośīrṣa-candana) Also styled **赤栴檀 red sandal-wood**; said to come from the Ox-head mountains, and if rubbed on the body to make one impervious to fire, also generally protective against fire, curative of wounds and generally medicinal. "The first image of Śākyamuni was made of this wood. (Eitel) 西域記 10." Also rendered 牛檀栴檀 and 牛檀香. 〔五分律 T 1421.22.170a12〕 [Charles Muller; source(s): Nakamura,Soothill] 牛頭栴檀\\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植物)又稱**赤栴檀**。栴檀為香樹名,出自牛頭山,故曰牛頭栴檀。名義集三曰:「正法會經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栴檀,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栴檀樹,故名牛頭。華嚴云: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大論云:除摩梨山無出栴檀香。」智度論十八曰:「除摩黎山一切無出栴檀木。」西域記十曰:「國南海濱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嶺洞谷深澗,其中則有白檀樹。栴檀儞婆樹,樹類白檀,不可以別。唯於盛夏登高遠瞻,其有大蛇縈者,於是知之。猶其木性涼冷,故蛇盤也。既見已射箭為記,冬蟄之後,方乃採伐。」觀佛三昧海經一謂:「牛頭栴檀,生伊蘭叢中,牙莖枝葉,如閻浮提竹筍。仲秋月滿,卒從地生,成栴檀樹。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梵Gośīrṣaka-candana。 [佛光阿含藏]\\ 牛頭栴檀(gosīsa-candana)(巴),赤銅色,栴檀中最香,香氣持久,古來多以此樹造佛像、殿堂、器具等,其粉末可做醫藥,油可做香水原料。此樹或謂產於南印度摩羅耶山,或謂產於高聚山之第二銀峰,此山峰狀似牛頭,故名之。 [佛光大辭典]\\ 檀像\\ 栴檀像之略稱。栴檀為一種香木,**赤色者稱牛頭栴檀、赤栴檀;黑色者稱為紫檀**;白色者稱為白檀。其木質緻密,適於雕刻,然巨材不易得,故作品多為精巧之小佛像。其質地與香味均屬上乘。我國多出產白檀。日本法隆寺所收藏之九面觀音即為我國唐代檀像傑作。 p6444 ---- Anderson Chang: 同意,娑羅樹香其實就等同樹心材香,字面音譯上是對得起來的。 sāragandha sāra\\ :① m. [〃] 堅実, 真実, 真髄, 核, 核心, 樹心, 心材, 堅材. sāraṃ sārato ñatvā真実を真実より(真実として)知りて. -ādāyin 真髄を取る. -gandha 樹心香. -gavesin 堅材を求むる. -mati 堅実と思う人. pl. nom. sāramatino, sāramatayo. ② m. [<sārati sṛ] 流出.。 gandha\\ :① m. [〃] 香, 芳香, 薫香, 香料. -kuṭī 香室, 香房, 佛的居室. -odaka香水. -gandha 香香. -jāta 香種, 香的種類. -tthena 香盜人(盜香者). -pañcaṅgulika 五指香印. -bhoga 香樂. ② [= gantha ②] 典籍,書籍. -dhura 聖典研究. -vaṃsa 書史.。 (八八二)[0221c2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百草藥木,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種種善法,皆依不放逸為本……」如上說,乃至涅槃。\\ 「譬如黑沈水香是眾香之上,如是種種善法,不放逸最為其上。\\ 「譬如堅固之香,赤栴檀①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依ⓐ不放逸為根本。如是,乃至涅槃。 雜阿含882經則取意譯,sāra譯為堅固,原來是樹心堅材之意,\\ 這樣就串起來了! ---- 佛經植物學: 我查了佛教植物辭典,赤白栴檀都對應到 Santalum album Linn., (印度白檀) 查一下維基百科,亞洲原生的Santalum 就只有Santalum album 一種, 就樹的結構來看, 有樹皮, 邊材和心材, 印度白檀的邊材是白色的(種小名可能這樣來的), 心材就是紅色(有些可能紅的發紫), 而心材是精油含量最高的, 所以最香.所以我猜白檀和赤檀的分別只是在邊材和心材比例不同, {{:agama:red_wood.jpg|}}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049158.2012.10676406 ---- David Chiou: 有道理。今早想到一種解讀:「樹名」是栴檀樹(檀香樹),「香名」則有較年輕樹或接近樹皮部位白色的白旃檀、樹心材部位紅色的赤旃檀(紫旃檀),依印度的「產地名」來描述則稱為牛頭旃檀。 SN 47.67-72 的「樹心材的香」,這是講香名而不是樹名,是檀香樹心紅色部位的檀香,簡稱為赤旃檀香,因為心材精油含量最高,因此是檀香香料中最香的。若心材紅得發紫,則也稱為紫檀。 剛查找CBETA經藏,以上的解讀符合大多數文義,除了少數後期的翻譯或許譯者也不清楚當中的區分而較不清楚。 檀香樹部位顏色及精油含量的不同,除了被稱為不同的「香」外,也被稱為不同的「藥」,藥性不大相同,例如宋代的《翻譯名義集》卷3:「牛頭旃檀。或云。此方無故不翻。或云義翻與藥。能除病故。慈恩傳云樹類白楊。其質涼冷。蛇多附之。華嚴云。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正法念經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峯。多有牛頭旃檀。若諸天與修羅戰時。為刀所傷。以牛頭旃檀。塗之即愈。以此山峯狀如牛頭。於此峯中。生旃檀樹。故名牛頭。大論云。除摩梨山。無出旃檀。**白檀治熱病。赤檀去風腫**。摩梨山此云離垢。在南天竺國。」(CBETA, T54, no. 2131, p. 1104, b10-19) 這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收錄成為「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檀香」一節中的:「白檀辛溫,氣分藥也;紫檀鹹寒,血分藥也。白檀,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李時珍也明白將白檀、紫檀都歸類為「檀香」藥材中,因此同在「檀香」一節。c.f. http://zhongyiguji.21tcm.com/14/bencaogangmu/index.shtml?8114 要特別注意的是佛經中所說的白、黃、紅、紫檀香,經論中都清楚表明有濃郁香味,跟後代人稱的紫檀木、紅檀木等幾乎沒香味的堅硬木材樹種,根本沒有關係。 但現代在速食文化張冠李戴下,大陸文章農場一大抄的網頁,竟然將現代人稱的紫檀木視為《本草綱目》的「紫檀」,把紫檀木削剩的木屑當中藥上淘寶賣,恐怕會害人吃錯藥了。 當然,就我們翻譯來說不必寫那麼多,就寫「赤旃檀」即可,註釋「旃檀」為「檀香」簡明扼要。 Ps. 「沉香」則是另外一樹種(非檀香樹)受真菌感染後結的油脂與木材結合的產物,也跟檀香沒有關係。旃檀是天生有香氣,沉香要靠真菌感染才有香氣,經中也將旃檀香、沉香視為不同的香。 ---- Huiyi Lin 栴檀和沈香同樣是古代中土人士極少見,也不甚清楚的域外植物。栴檀這兩個字的譯名本身問題不大,讓現代人混亂的是各種栴檀顏色和對應的植物關係。 由於生活在中土的古人不了解栴檀這種植物,無論歷代藥典或佛經注疏,要不是含混不清,就是訛誤,而且這些條目、註解都互相參考引用,最後再被現代佛學辭典引用,以致不論查哪一部辭典都沒能明確寫出我們想要的答案。況且栴檀的情況,還有現代人把紫檀的名稱拿來美稱其他植物,讓人更加混亂。\\ 佛經中提到的植物,不論是天界的還是人間的,都與印度古代傳統息息相關,且常常俱備藥用。\\ 最早將印度古植物名進行分類並對應現代植物學名的是印度傳統醫學的阿育吠陀。現代植物學或梵文、巴利文佛教辭典中的現代植物對應名稱也都是參照自這些資料,因此在討論印度植物時,與其參考李時珍《本草綱目》那種抄了好幾手,只能”僅供參考”,留給後人勘誤用的資料,不如回到印度文化和接近原始資料的阿育吠陀會更清楚。(李時珍並不十分了解栴檀等外國植物。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的態度是,即使自己不了解或當時被認為不合理的資料也會抄錄下來,這是為了留給萬一有需要的人參考。) 「栴檀」是音譯,梵文是Candana(Chandana),英文為Sandalwood。如同「沈香」的英文Agarwood不是單一植物名稱。Sandalwood也不是指單一一種植物,而是檀香屬喬木的總稱(注意不包含檀香科),目前約有十多種。這類植物生長緩慢、木質堅硬,木材和油會散發獨特香味。不過現代植物學的分類不一定跟古代印度人的Candana概念一致。現代植物學並無法完全套用到佛經中的植物。 以下要看的是古代印度人認知的Candana(以下稱栴檀),因此不使用英文Sandalwood一詞及其定義。\\ 在印度,栴檀可對應的現代植物有兩種,即學名為Santalum album Linn. (以下簡稱S. album)和Pterocarpus Santalinus(以下簡稱P. santalinus)這兩種喬木。也就是佛經中的白栴檀、赤栴檀、堅黑栴檀、牛頭栴檀等名稱,充其量只有兩種植物。此外,佛經中還有一種稱為「紫檀」的木材,雖然都有”檀”字,但並不屬於栴檀。「紫檀」是隨著密教類經典在隋唐傳入中土之後才出現的譯名,且最初的譯者明顯知道「紫檀」這種植物不屬於Candana(栴檀),因此沒譯為”紫栴檀”,而譯為「紫檀」,這是一種梵文為Khadira,音譯為「佉陀羅」的植物,其對應的現代植物學名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 S. album,現代中文名稱為白檀、檀香。原產於印度南部和東南亞,是檀香科檀香屬,半寄生性熱帶小喬木,這種植物木質堅硬、紋理細密,適合製作傢具及雕刻使用。其分泌具有芳香氣味的油稱為檀香油(sandalwood oil),分佈於心材及根部,因此這兩處的木材會散發香氣;邊材幾乎無香氣。心材呈黃色或棕色,質地堅硬,含油量豐富,香氣濃郁,是利用價值最高的部份。在藥性方面,味辛、甘、苦,涼而極香。可解熱,發汗、祛痰;治療口腔疾病、感冒、發燒、細菌感染、支氣管炎等。 P. santalinus,現代中文名稱為小葉紫檀、檀香紫檀,即一般商業界所稱的紫檀。屬於豆科紫檀屬喬木,是印度東高止山脈(Eastern Ghats )南部特有的植物,生長速度緩慢,木質堅實厚重,硬度為木材之冠,紋理細密且穩定度佳、不易變形開裂,是傢具、樂器、雕刻用材中最名貴的木材品種。樹皮深褐色,心材在剛開採時呈鮮紅色,放置空氣中一段時間會變暗,呈現偏紫或黑的色調。此外,切開樹皮時會滲出紅色汁液,可用來染色;或將木料放入水中蒸煮,也可製作紅色染料。心材磨成粉末可加入食物中當食用色素,但心材不具芳香性。其味辛、甘、苦,具有降血糖、抗菌、利尿、消水腫;治療腹瀉、濕疹、除疤、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等藥效。\\ 看到這裡,不用急著將學名套用到佛經中的各類栴檀,也最好把現代中文名稱放一邊,以免混淆。\\ 以上兩種植物的共同點是,被利用的部份都是心材。而最大的相異處是,S. album的心材會散發香氣,P. santalinus的心材不具香氣。雖然兩者均屬材質堅硬,適合家俱、建築、雕刻的木材,但栴檀在古印度最常被利用的狀態卻是粉末。栴檀粉末是古印度人祭祀供養、葬禮、婚禮、生活保健的一項重要物品。佛世之前,栴檀粉末製成的sandal paste(sandalwood paste)就已經是婆羅門祭儀中不可或缺的神聖物品,除了奉獻神靈、塗抹神像,也發給信徒塗抹在額、頸、胸等部位。日用方面,在炎熱的夏天,古印度人會在身上塗抹sandal paste讓身體降溫,不過當然,這是經濟力不錯或受供養的人才有的享受,畢竟栴檀在古印度就是價格不斐的奢侈品。佛經中也提到不少上述這些栴檀粉末的用法,例如:\\ 「或有眾生以栴檀,塗菩薩身為供養。」(《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彼時長者子栴檀塗塔者,今此辟支佛是。」(《撰集百緣經》卷三.授記辟支佛品第三(二一))\\ 「磨牛頭栴檀及黑沈水用散佛上。」(《悲華經》卷二)\\ 「栴檀塗身,能除熱惱。」(《達摩多羅禪經》卷下)\\ 接著看佛經中的各種栴檀:\\ 一、白栴檀、赤栴檀\\ 佛經中的栴檀,無論是「栴檀」前面冠以何種顏色,例如白栴檀、赤栴檀,主要是指S. album。\\ 這是因為栴檀被利用的部份是心材,而S. album的心材有的呈黃色,有的呈棕色(但不是指同一棵樹的心材有兩種顏色,可能日照、土壤、水份等等因素不同,有些心材是黃色,有些心材呈棕色),黃色心材被稱為白栴檀,棕色心材被稱為赤栴檀,即佛經中會散發香氣的「赤栴檀」。例如:\\ 「譬如堅固之香,赤栴檀為第一。」(《雜阿含經》卷三十一(八八二))\\ 「猶諸樹香,赤栴檀為第一。」(《中阿含經》卷三十四(一四一))\\ 這種被譽為香氣第一的赤栴檀,不會是心材無香氣的P. santalinus,而是S. album。當然,佛經中也有屬於P. santalinus的赤栴檀,前面已提到P. santalinus的硬度是木材之冠,且能當染料,因此當建材或當染料的赤栴檀,大多屬於P. santalinus。例如:\\ 「吉義如來般泥曰已後,即為造起赤栴檀塔寺」(《佛說德光太子經》)\\ 「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妙法蓮華經》卷五)\\ 不過,用在建築的赤栴檀也有可能是S. album的棕色心材。但作為染料、顏料裝飾用的赤栴檀就會是P. santalinus。例如:\\ 「手臂皆赤,猶如世間貴赤栴檀汁所染污。」(《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一)\\ 「有法涌菩薩所營七寶大般若臺,以赤栴檀而為塗飾。」(《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百九十九)\\ 所以,白栴檀和赤栴檀只是顏色的區分,不一定各自對應不同種植物,因此白栴檀是S. album。但赤栴檀可以是S. album的棕色心材,也可以是P. santalinus的心材,並非一種特定植物。 二、牛頭栴檀\\ 佛世之前,印度已有栴檀樹起源於南印度摩羅耶山的傳說,古印度人認為從摩羅耶山吹來的微風是涼爽和芬芳的,而生長於摩羅耶山的栴檀被稱為「牛頭栴檀」。 這在佛經也有提到,如「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十七)\\ 因此Candana 的梵文同義詞中有Gośīrṣa (牛頭)、Malayaja (摩羅耶產)這兩個字。其中Malayaja是由Malaya(摩羅耶)和ja(生產)組合而成。\\ 很顯然的,這種生長於摩羅耶山、會散發芬芳、被稱為「牛頭」的栴檀,其品種應該是S. album。前面提到S. album的藥性能解熱,佛經中也可以看到以牛頭栴檀解熱的句子,如:\\ 「時身體清涼,猶如牛頭栴檀塗其身體。」(《大寶積經》卷七十六)\\ 「王之所患傷於內熱,即用牛頭旃檀塗其身上。」(《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 》)\\ 所以,牛頭栴檀屬於S. album是沒有問題的。不過S. album可以是白栴檀,也可以是赤栴檀,因此我們會發現從古到今,由於不熟悉印度植物,而使牛頭栴檀的解釋出現歧異,例如:\\ 「旃檀者,赤謂牛頭栴檀,黑謂紫檀之類,白謂白檀之屬。」(《法華玄贊》卷二)\\ 「旃檀,(旃檀那,謂牛頭旃檀等,赤即紫檀之類,白謂白檀之屬。古作旃丹,切韻作[杵-十+丮],非也)。」(《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七)\\ 「摩羅耶山(亦云摩羅延,摩羅,此云垢也,耶云除也。山在南天竺境,因國為名,其山多白旃檀香,入者香潔,故云除垢也)。」(《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六)\\ 上列的《法華玄贊》認為赤栴檀是牛頭栴檀。這是現代中外佛學辭典解釋牛頭栴檀為赤栴檀的來源之一。另外《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七則把赤栴檀和紫檀混為一談,但卷二十六在「摩羅耶山」的註解又把此山所產的栴檀解釋為白栴檀,等於是在說牛頭栴檀是白栴檀。類似這種同一印度植物的不同註解,在《一切經音義》或古人對佛經植物名詞的注疏中屢見不鮮。 總之,牛頭栴檀是S. album,是白栴檀,也可能是赤栴檀。 三、紫檀\\ 「紫檀」的梵文是Khadira,音譯寫法眾多,有軻梨羅、佉陀羅、朅地羅、朅達洛迦、朅地洛迦等,其中最常見的是「佉陀羅」。對應的現代植物學名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英文稱為Catechu,現代中文名為兒茶,屬於豆科相思屬的落葉小喬木。在印度也是一種藥物,性寒,具有收斂和助消化的作用,能淨化血液、堅固牙齒、降低肥胖症,治療咳嗽、腹瀉、皮膚潰瘍等功效。木材本身不具香氣、木質堅硬,但較少用在家俱、建築。在密法中常用來作護摩木、橛釘和金剛杵。\\ 此外,Khadira與S. album同樣具有心材顏色不同的兩個品種,心材呈紅色的稱為Black Catechu,此種紅色心材能提取染色物質,但並非如P. santalinus的樹汁能直接當染色劑,而是必須將Black Catechu的心材切碎放入水中蒸煮,過濾木屑後再將液體倒入鐵鍋中熬煮成膏狀(為了與鐵發生作用),待冷卻結成塊狀,經乾燥後才能使用。\\ 下面是Black Catechu的心材照片\\ [[https://www.indiamart.com/proddetail/black-catechu-acacia-catechu-heart-wood-10150701012.html]] Khadira很早就出現在佛教經典,但是音譯且是山或山王的名稱,如鳩摩羅什譯的《十住經》有「軻梨羅山王」。而「紫檀」這個譯名是隨著密教類經典在隋唐時期傳入中土才開始出現的,因此隋以後的佛經才有「紫檀」的譯名。唐初的智通明確指出「佉陀羅」是「紫檀」:\\ 「取佉陀羅木(紫檀木是)四枝。」(智通譯《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呪》)\\ 與智通翻譯《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呪》差不多時間,來自印度的阿地瞿多也譯出《陀羅尼集經》。而《陀羅尼集經》中的Khadira有三種譯法:紫檀、佉陀羅(佉陀囉)、紫橿(紫薑)。\\ 「以紫檀橛釘龍項上,其雨即止。」(卷一)\\ 「供養之處,皆須作結界法,以佉陀囉木(唐云紫薑木也),作橛四枚。」(卷三)\\ 「以紫橿木削作橛子,長橫八指。」(卷九)\\ 由這些譯名可知翻譯是多人分工合作的。但這些譯者都知道梵文原文是Khadira,所以不會翻譯為” 紫栴檀”。\\ 因為「栴檀」 是因應Candana發音的譯名,且” 栴”是為了翻譯Candana而創造的新字(有部份佛經譯者採用另一個” 旃”字)。而”檀”則是漢代之前已有的古字,詩經的 毛 《傳》:「檀,強韌之木。」壇是古代用來製造車軸和弓箭的木材。由此可以理解古人翻譯Candana和Khadira這兩種堅硬之木為何使用”檀”字。\\ 不過,由於”檀”的字型與”橿”字相近,加上”橿”也是一種用來製造車、船、弓箭的硬木,因此「紫檀」也被寫為「紫橿」。 「紫檀」原本是指Khadira應該是沒有疑義的,且最初的譯者似乎刻意避開與「赤栴檀」混淆而採用了” 紫”字。不過這個細膩的文字翻譯不久後還是被搞混了。隨著唐代海外貿易較之前代發達,栴檀開始大量進入中國成為上層人士的日用品,但一方面多數人都不熟悉外國香料,畢竟拿到手的香料大多已經過切削或磨粉。另一方面” 紫”色在中土是高貴的顏色,如「紫臺」指皇帝居住之地;「紫綬」、「紫袍」是高官才能擁有之物。赤栴檀這種在當時是貴價的木料就被唐人冠上” 紫”字。在阿地瞿多譯出《陀羅尼集經》不久後,官方編修的《新修本草》出現一則條目如下:\\ 「紫真檀木,味咸,微寒。主惡毒、風毒。俗人磨以塗風毒、諸腫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創,止血,亦療淋用之。」\\ 這裡的「真檀」即「栴檀」,因”真”和”栴”的發音接近。以治療風毒、諸腫來看,應該是指佛經中的「赤栴檀」。\\ 如《一切經音義》有以下描述:\\ 「栴檀(此云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藥,故名與樂也)。」(卷二十一) 且《新修本草》又說「主金創、止血」,這個特點十分接近P. santalinus。也就是《新修本草》很可能把佛經原譯為「赤栴檀」的植物寫為「紫真檀」。而「紫真檀」又被略稱為「紫檀」。佛教界這邊也開始出現混淆,在前面引用過的《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七那段:\\ 「旃檀(旃檀那,謂牛頭旃檀等,赤即紫檀之類,白謂白檀之屬,古作旃丹,切韻作[杵-十+丮],非也)。」 這段是慧琳整理在《一切經音義》中,但原作是窺基。窺基也把佛經中的赤栴檀跟唐代當時民間所謂的「紫檀」混在一起。\\ 這裡不考慮窺基以為的「紫檀」是佉陀羅的原因是,從他另一條栴檀註解可以看出他認識的「紫檀」是P. santalinus。在前面引用過的《法華玄贊》卷二的註解:\\ 「旃檀者,赤謂牛頭栴檀,黑謂紫檀之類,白謂白檀之屬。」\\ 《法華玄贊》的作者也是窺基,這裡他說赤栴檀是牛頭栴檀而不說是「紫檀」,反而把黑栴檀當成了「紫檀」。但我們從前面的植物學描述可以知道會紅到發紫發黑的是P. santalinus,不是Acacia catechu (L. f.) Willd.。所以窺基認識的「紫檀」其實是P. santalinus。\\ 接著「紫檀」被一部份譯經人士拿來取代原本應該譯為「赤栴檀」的名詞。來自印度的寶思惟在神龍元年(705)譯出的《佛說浴像功德經》就這樣做:\\ 「善男子!若欲沐像,應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芎藭、白檀、欝金、龍腦、沈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等種種妙香,隨所得者,以為湯水置淨器中。」 這段經文列出的檀木明顯是做為香料的Candana,而非密法使用的Khadira,所以「牛頭栴檀」後面的「紫檀」原文應該會是Lohitacandana (lohita為血、紅色之意)或Raktacandana (rakta為紅色、染色之意),即一般佛經翻譯的「赤栴檀」。\\ 這是東漢以來,漢譯佛經首次把「赤栴檀」改為「紫檀」。五年後,在國外停留將近二十年才回到中土的義淨也翻譯同一部經,且依舊把「赤栴檀」改譯為「紫檀」。\\ 「若浴像時,應以牛頭栴檀、白檀、紫檀、沈水、熏陸、欝金香、龍腦香、零陵、藿香等,於淨石上磨作香泥,用為香水,置淨器中。 」(義淨譯《浴佛功德經》) 其實從義淨翻譯的其他經律來看,並非全面改譯,仍可見到許多「赤栴檀」的譯名。這種現象可能是譯經並非他本人一個字一個字翻譯,而是由多位助手分工翻譯後給他驗收掛名。 把「赤栴檀」改譯為「紫檀」的經文,除了上述兩部《浴佛功德經》和寶嚴在開元九年(721)譯出的《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這三部屬於經集部的經以外,其他都是密教部經典,且集中在「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攜帶密教部經典來華以後所翻譯的經。唐代以後已少有密教部經典的翻譯,所以年代也集中在盛唐至中唐。換句話說,其他年代或其他部類的譯經都還是遵從「赤栴檀」的原譯。 附帶一提,唐代進口了大量的P. santalinus,也有冒充的贗品,無論真假,中唐以後,民間已經流行把外國進口的高級紅色木料稱為「紫檀」。\\ 如張籍的〈宮詞其二〉詩中有「黃金捍撥紫檀槽」,直言的〈觀元相公花飲〉詩有「琵琶聲送紫檀槽」。\\ ”紫檀槽”的”槽”是指琵琶音箱,而P. santalinus正是樂器製作的知名木料。\\ 甚至晚唐之後,”檀”字多了一個”紅色”的定義。如晚唐詩人羅隱的〈牡丹〉詩其中一句「紅蕊當心一抹檀」就是用” 檀”來當作紅色的代名詞,且這類作為紅色代名詞的” 檀”字,常用來形容女子臉上的紅色妝容,唐代敦煌曲子〈柳青娘〉有「淡施檀色注歌唇」之句即是其中一例。這是由於P. santalinus不只材色在外觀上呈深紅色,放進水裡即能溶出紅色,常被當成紅色染料,容易帶給人紅色的印象。 總結,佛經中的「紫檀」原是學名為Acacia catechu (L. f.) Willd.的植物,無香氣,不屬於「栴檀」,也不是「赤栴檀」。雖然有部份唐代譯經以「紫檀」的譯名取代「赤栴檀」,但是大多數的佛經譯者依舊維持「赤栴檀」的原譯。而民間方面則濫用「紫檀」來稱呼外國進口紅木,這種現象從盛唐以後一直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