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方法 ====== 佛經的校勘與集註必須特別審慎的進行,因此將本書編輯時採用的方法略述於本章,提供給對於編輯準則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以昭公信。一般讀者可逕行跳過此章。 ===== 本書如何確保內容的正確性 ===== 本書的重點為「經文」本身,附帶的內容如「註解」、「導讀」等,都期許以嚴謹的態度加以求證,白話內容旨在協助理解經典,培養每位讀者深入經藏的能力,而不必依賴編者的詮釋,因此白話內容必須基於確實的經文依據。 「註解」皆以經解經而求證,每卷皆經過最少四位編輯的交叉檢驗,以期避免斷章取義或有疑義之處。每卷的編輯當中最少二位老參,作義理上的查核,其餘則可以是新學,協助檢驗內容是否能讓初學者理解。全書共有十多位編輯合作完成各卷初稿及相關搜查比對,再由總編輯及副總編辨正、修訂、整合、最終定稿。也因此從初稿完成後,歷時五年才產生第一冊的完稿。 在以經解經的方法而言,若於阿含藏有定義的專有名詞,即以阿含藏內的定義為準;若阿含藏內沒有明確定義,則同時參照漢譯各版三藏以及南傳的相對應經文,交叉比對。這當中CBETA電子佛典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方便編輯們調出各版藏經以釐清名詞定義,南傳的相對應經文則主要參考《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漢譯南傳大藏經》、《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Samyutta Nikaya》。 另外也運用古今佛學工具書,如《一切經音義》、《續一切經音義》、《翻梵語》、《翻譯名義集》、《釋氏要覽》、《諸經要集》、《法苑珠林》等古書,搭配近代的《丁福保佛學辭典》、《佛光大辭典》、《雜阿含經論會編》、《佛光大藏經阿含藏》、《漢譯阿含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南山律學辭典》等,以期擇各家之長,用淺顯易懂的白話加以解釋。在此過程中也開發了「一行佛學辭典搜尋」系統: http://buddhaspace.org/dict/ ,方便諸方線上查詢特定專有名詞在各佛學工具書中的解釋。 為讓讀者能輕易讀懂經典,進而聞思修、信受奉行,本書內容避免玄虛的用語,而採易懂又不失原意的白話用詞。若特定的名詞諸方看法不同,則盡量以客觀的立場選取初學者容易理解又合理的解釋,其中若有複雜的辯經或辨證內容則列於線上「進階辨正」欄,供有意深究細節的讀者探索。若各佛學工具書都沒有某專有名詞的白話解釋,則向諸方徵求釐清,在網路上開啟討論,並向法師大德請益,遵循依經、依律的原則辨正,書末的「誌謝」一節即列出除了編輯群外曾貢獻過寶貴意見的一些法師大德。 在經文文字上,特別感謝「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的努力,而有完整的校勘。CBETA 的大藏經費時十年,其中《雜阿含經》是以大正藏為底本,而大正藏則以高麗藏為底本,並對校宋本、元本、明本,部分參考聖本、金剛峰寺本,少數校勘 CBETA 亦參考了永樂北藏及磧砂藏,或根據前後文修改用字。校勘的詳細資訊皆詳載 CBETA 及本書中。部分難句為確認意義,也參考巴利藏各中、英譯本。 各小經的「對應經典」則以香光尼眾佛學圖書館「南傳大藏經目錄檢索系統」的經目對照資料庫為底本,一經一經地比對「Suttacentral.net」、「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的線上資料(這些資料則已參考了《雜阿含經論會編》的對應經典、《佛光阿含藏》的經典對照表、赤沼智善的《四部四阿含互照錄》),找出相異處加以討論辨析,並通知前述線上資料庫的管理人員,以作修正的參考。 若讀者有對本書的斧正或建議,還請不吝至「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發文提出討論,以使本書內容更斟完善。 =====斷句標點===== 為方便讀者的閱讀,本書採用新式標點符號。 本書集諸多學者的研究和編輯們的審閱,修正了許多《大正藏》中過往日本學者所標示斷句的錯誤,以及其餘版本新式標點忽略的部分。所有標點修正之處,皆已和CBETA溝通取得共識,最新版的電子大藏經中,也有採用本書編輯過程中找出的標點修正,讓《阿含經》的句讀更為正確。 就校勘符號的標示而言,《大正藏》是以「頭標」標示校勘,也就是校勘符號擺在要校勘的字詞之前,但現代人所習慣的是「尾標」,也就是校勘符號擺在要校勘的字詞之後。本書為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採用「尾標」。 市面上新式標點的佛經,在一般對話中稱呼某人時,會使用驚嘆號稱名,例如「如是,比丘!」這是考量巴利文呼格而有的標點方式。本書編輯時曾考量中文的習慣用法,不擬以驚嘆號稱名,然由於中文佛教出版界當今幾乎都以驚嘆號稱名,因此決定隨順當今佛教出版界的習慣,使用驚嘆號稱名。 CBETA標點的規則中,有上引號不必然有對應的下引號,本書也不特別加以修改。 =====經文修訂===== 本書若非必要,不修改經文,以保持經文的原貌。校勘皆基於CBETA,若發現《大正藏》有明確經文闕漏、衍文、或錯植,也會在與CBETA溝通取得共識後,才會列入校勘、修訂經文。 因此雖然如《雜阿含經論會編》以及許多學者有各自主張經文可修訂的部分,本書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只在有修訂的必要性、且確認修訂後意義絕對正確者,才加以校勘修訂。若有學者所建議之經文修訂對於經文意義的理解很有幫助,但該修改不具必要性者,則列入「進階辨正」之中酌供參照,而不直接修改經文。 在《大正藏》校勘中標示各版藏經不一的部分,由編輯依據前後文義選擇最適合者,以方便讀者閱讀。舉例而言,若宋、元、明版藏經皆採用甲字,而大正藏卻採用乙字,若文義上用甲字較正確,編輯即會選擇甲字,並在校勘標明此處各版藏經的異同。 =====對應經典===== 本書的「對應經典」的原始資料庫來自於[[http://mbingenheimer.net/tools/comcat/indexComcat.html|A Digital Comparative Catalog of Āgama Literature]],並由編輯逐一比對[[http://suttacentral.net|suttacentral.net]]、[[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等資源,以及根據讀經班的討論,而作修正。這些資料庫又各自參照了姉崎正治、赤沼智善、《雜阿含經論會編》、《佛光阿含藏》等資源,於此不一一介紹。 在「對應經典」的表列上,有以下原則: * 「對應經典」parallel sutta 為意義極為相近,可能來自同一經文來源的小經。「參考經典」partial parallel 為意義相關,甚至部分經文相同,值得參考比對的小經。 * 同一卷的小經,不互相列作對應經典:從傳抄者及譯者的角度來看,同卷的小經彼此間畢竟是有不同,才會一一傳抄;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同卷的小經許多可互相參考比對,但通常讀者自行即可輕易辨認,不須靠另外的列表。 * 《雜阿含經》「五陰誦」的主題是五陰,「六入處誦」的主題是六入處,雖然「五陰誦」的小經和「六入處誦」的小經有許多經文結構完全相同,但主題不同,因此不互列為對應經典。 ===== 《雜阿含經》罕用字缺字列表 ===== 目前 Unicode 中文編碼收錄了許多的罕用字,一般的電腦作業系統已能呈現,另外一些罕用字雖然未被 Unicode 收錄,在 Unicode 中也可以找到外形相近的異體字或意義相同的 Big5 通用字。 本書中為方便讀者的閱讀,罕用字原則上依序採用Big5 通用字、Unicode、Unicode異體字等呈現。其餘罕用字則會另行造字呈現,因此在本書中不會見到組字式,此類造字在線上版則會以組字式顯示。 下表羅列《雜阿含經》中的罕用字以及各字的 Unicode、極接近的Unicode、通用字: ^組字式^Unicode^極接近的Unicode^通用字^ |[色-巴+鹿]|麁| |麤| |[奚*鳥]|鷄| |雞| |[至*鳥]|鵄| |鴟| |[鬥@(豆*寸)]|鬪| |鬥| |[馬*央]|駚| | | |[馬*丘]|駈| |驅| |[飢-几+善]|饍| |膳| |[飢-几+芳]|餝| | | |[冰-水+食]|飡| |餐| |[焦*頁]|顦| |憔| |[卒*頁]|顇| |悴| |[糒-米+韋]|韛| | | |[糒-米+革]|鞴| | | |[隸-木+士]|隷| |隸| |[阿-可+登]|隥| |磴| |[阿-可+(嶙-山)]|隣| |鄰| |[門@市]|閙| |鬧| |[門@下]|閇| |閉| |[金*巢]|鏁| |鎖| |[錙-田+貝]|鎻| |鎖| |[金*俞]|鍮| | | |[金*本]|鉢| |鉢| |[金*勾]|鈎| |鉤| |[酉*咸]|醎| | | |[這-言+向]|逈| |迥| |[身*果]|躶| |裸| |[身*冘]|躭| |耽| |[跳-兆+辟]|躃| |躄| |[跳-兆+翕]|蹹| | | |[躚-(這-言)]|蹮| |躚| |[跳-兆+束]|踈| |疏| |[言*適]|讁| |謫| |[者*見]|覩| |睹| |[袖-由+聶]|襵| | | |[虎-儿+丘]|虗| |虛| |[卄/(禾*魚)]|蘓| |蘇| |[卄/果]|菓| |果| |[舍*官]|舘| |館| |[月*葛]|臈| | | |[月*逢]|膖| | | |[腳-谷+去]|脚| |腳| |[月*劦]|脇| |脅| |[罩-卓+絹]|羂| |罥| |[罩-卓+討]|罸| |罰| |[彊-弓+糸]|繮| |韁| |[米*會]|糩| | | |[米*良]|粮| |糧| |[豎-豆+立]|竪| |豎| |[立*立]|竝| |並| |[穴/ㄙ/心]|窓| |窗| |[禾*爾]|穪| |稱| |[石*追]|磓| | | |[目*侯]|睺| | | |[暇-日+目]|睱| |暇| |[差-工+目]|着| |著| |[病-丙+陰]|癊| | | |[病-丙+亞]|瘂| |啞| |[病-丙+包]|疱| | | |[疏-(梳-木)+束]|疎| |疏| |[嘗-旨+甘]|甞| |嘗| |[王*留]|瑠| |琉| |[狂-王+苗]|猫| |貓| |[狂-王+者]|猪| |豬| |[狂-王+爰]|猨| |猿| |[聰-耳+片]|牕| |窗| |[火*因]|烟| |煙| |[澀-(刃*刃)+止]|澁| |澀| |[洗-冼+水]|氷| |冰| |[毯-炎+匊]|毱| |鞠| |[敵-ㄆ+欠]|歒| | | |[爵-(采-木)+(樊-大)]|欝| |鬱| |[木*伐]|栰| | | |[日*英]|暎| |映| |[民/日]|昬| |昏| |[打-丁+秦]|搸| | | |[打-丁+只]|抧| | | |[怡-台+敖]|慠| |傲| |[斬/心]|慙| |慚| |[怡-台+疾]|愱| | | |[怡-台+吳]|悞| |誤| |[怡-台+吝]|悋| |吝| |[悕-巾+ㄙ]|恡| |吝| |[怡-台+在]|恠| |怪| |[山/夆]|峯| |峰| |[尸@貝]|屓| | | |[虺-虫+王]|尫| |尪| |[甚*少]|尠| |尟| |[兙-十+寸]|尅| |剋| |[女*市]|姉| |姊| |[女*石]|妬| |妒| |[土*龍]|壠| |壟| |[漸/土]|壍| |塹| |[土*區]|塸| | | |[土*(蒙-卄)]|塜| | | |[泥/土]|埿| | | |[土*反]|坂| |阪| |[口*鼻]|嚊| | | |[口*宅]|咤| | | |[口*兄]|呪| |咒| |[厂@(豆*寸)]|厨| |廚| |[去*ㄗ]|却| |卻| |[曷-曰]|匃| | | |[來*力]|勑| |敕| |[卷*力]|勌| | | |[束*力]|勅| |敕| |[交*力]|効| |效| |[僉*刃]|劒| |劍| |[任/几]|凭| |憑| |[冰-水+咸]|减| |減| |[冰-水+京]|凉| |涼| |[冗-几+且]|冝| | | |[仁-二+妄]|侫| |佞| |[毯-炎+參]|𣯶| |毿| |[黍-禾+利]|𪏭| |黎| |[澗-日+月]|㵎| |澗| |[毯-炎+翕]|𣯾| |毾| |[月*庸]|𦟛| |傭| |[火*(采-木+(〡*日))]|㷔| |焰| |[跳-兆+(梳-木)]|䟽| |疏| |[旃-丹+冉]|㫋| |旃| |[金*矛]|𨥨| |矛| |[月*爰]|䐘| | | |[木*翕]|㯓| | | |[木*奈]|㮈| | | |[摽*寸]|𢷋| | | |[少/兔]|㝹| | | |[木*(暴-(日/共)+夭)]|𣕊| | | |[卄/爪]|𦬔| | | |[矛*贊]|䂎| | | |[穀-禾+卵]|㲉| | | |[(殼-一)/牛]|𤛓| | | |[泳-永+臾]|㳛| | | |[卄/梨]|䔧| | | |[跳-兆+散]|𨅖| | | |[卄/積]|𧂐| | | |[僉*殳]|𣫍| | | |[疊*毛]|㲲| | | |[漂*寸]|㵱| | | |[登*毛]|㲪| | | |[麩-夫+少]| |麨| | |[八/異]| |兾|冀| |[目*丐]| |眄|眄| |[(禾*尤)/上/日]| |𥡳|稽| |[麩-夫+并]| |䴵|餅| |[(ㄇ@(企-止))/ㄙ/月]| |𦊰|罥| |[跳-兆+(乏-之+(犮-、))]| |䟦|跋| |[跳-兆+專]| |𨄔| | |[麩-夫+廣]| |𪍿| | |[示*甫]| |𥙷| | |[少/免]| |㝹| | |[麩-夫+黃]| |䵃| | |[莉-禾+夾]| |𠞦| | |[夕/鹿]| | |麤| |[烈-列+(里*吉)]| | |黠| |[卄/(束*束)]| | |蕀| |[芸/木]| | |葉| |[舟*冗]| | | | |[柯-口+日]| | | | |[跳-兆+尃]| | | | |[火*(暴-(日/共)+夭)]| | | | |[絳-糸+牛]| | | | |[序-予+疑]| | | | |[月*背]| | | | |[穀-(一/禾)+卬]| | | | |[塉-月+目]| | | | |[榦-木+禾]| | | | |[目*候]| | | | |[嚝-黃+建]| | | | |[阿-可+鼻]| | | | |[臼/丌]| | | | |[恩-大+夕]| | | | |[序-予+虐]| | | |